孙频的盐:没有盐,世界将变得无味。
为什么我们是盐?
因为盐是众多调味品中最小的,最卑微的,最无足轻重的,但却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调味品。没有盐,世界就没有味道。
人的一生很短暂,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极其渺小,如沧海一粟,沧海一粟,却抹不去我们生命的意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经历了不同的故事,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形成了无可替代的个人魅力,包括爱恨情仇,亲人朋友,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孙频是一代年轻的女作家。1983山西交城人,兰州大学毕业,08年开始写小说。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创作专业,江苏省作家协会作家。他出版了小说集,如《痛苦》、《面具》和《三人行》。2065438+2009年6月获中山明星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奖。虽然她很年轻,但她的写作技巧很老练。她出版的《苦、盐、裂》三部曲获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她对人性的刻画,对黑暗中尊严的拷问,对生存困境的不断追寻,让每一个短篇都深入人心。
盐发表于2017。全书由六个小故事组成,包括边缘人的生存挣扎、母爱缺失的童年阴影、对自尊的强烈追求以及对爱情的幻想与幻灭。每个故事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今天我就选取书中的两个小故事,来解读一下孙频心中的“盐”。
1.“无相”被赋予了人,在黑暗中挣扎的尊严。
来自大山深处的余,无疑成了大学里的“差生”。他的学费靠助学贷款,生活费靠一个老教授补贴,每个月的伙食费在300元。
每次吃饭,她都精心计划每顿饭的花费,经常吃一个馒头,喝剩汤。她害怕引起同学的注意。她自尊心很强。无奈,窗口卖饭的厨师想起了她,一见她来了,就准备了她要的馒头。
她感谢老教授的支持,但她也害怕见到他。毕竟,被别人支持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然而,她还是逃不掉。学校安排这些贫困生勤工俭学,还安排她每周去老教授家帮他打扫卫生,算是奖励。
毕竟她会遇到隐形人,一直悬着的自尊很快就会破灭。
老教授和蔼可亲,她却浑身不自在,像个被审问的犯人。一想到每天欠他的钱,余就更加烦躁不安。老教授还特意做了一桌好菜招待她,让她觉得这是个陷阱。
相处几次后,余发现老教授只是寂寞,需要她陪他吃饭。突然,她对这位暮年的老人产生了一种怜悯。妻子已经去世,女儿在国外,漫长的孤独无处排遣。而且老教授对她很好,也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余放下了戒备,真的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爷爷。
老教授开始给她钱,可怜她的人生经历,说她的钱无处花。余被她从最初的拒绝到后来的接受的心理变化震惊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从小心谨慎到亲近随和,余总是感叹自己的运气。她在老教授的家里也感觉很自在。
凡事都有代价,老教授最后提了个要求。他想看看余年轻时的酮体。
她终究逃不出这一天。她最初的担心最终变成了现实。昏暗的灯光下,她一件件褪去衣服,一点点撕碎了自己仅存的尊严。在内心深处,她不再感激他的支持和礼物,好像她已经和他平起平坐了。
这件事之后,余再也没有去过他家。毕业前夕,她接到了老教授的电话。他恳求她再来看他。她知道他的目的只是给她一把钱,然后以欣赏女性身体为由让她脱衣服。她拒绝了他的钱,但还是脱了衣服,这是最后的回报。
老教授心脏病发作,于是注意到了事情的异样,但他很快离开了。那天,老教授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当余知道这件事时,她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她不敢质疑自己的内心。她从毁灭中选择。
这是一个关于礼物的故事。被赠予礼物的余对这位老教授有着非常复杂的感情,在她的感激中隐藏着怨恨。因为被施舍,她透过老教授看到了自己的悲惨,她唾弃自己,更加痛恨自己,无法原谅自己。
如果你已经帮助了某人,事后不要经常提起。这是人最可贵的地方。
但是大部分人会觉得付出了就想回报,礼物就高人一等。被介绍给郭芹是一种耻辱。如果老教授一直不出现,她会感激涕零,可偏偏他提出了一个要求,把所有的感激都变成了怨恨。
这位老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每年都资助贫困学生。但是他的动机不纯,需要陪伴也可以理解。他也提出特殊要求,他也要求反馈自己的努力。大概,“无私奉献”这个词已经不存在了。
而余的最后一部《万劫不复》则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如果他死了,没有人会知道她的耻辱和不堪,也没有人会以资助她为由胡作非为。
2.“祛魅”不合时宜,狂妄自大。
李林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的县中学,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她每天早起,化好妆,穿上外套,站在山洞前背诵歌词,这在这个败家子里格格不入。晚上,她捧着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一本书一本书地读,还写信,写在落叶和手帕上。整个人洋溢着浪漫的文艺气息。
她就这样过了五年。信一封一封寄出,却没有收到回信。就在毕业前,她和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作家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夜晚,她梦想飞到大洋彼岸,逃离这个县城。
当她醒来时,她甚至不能欺骗自己。时间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她过着和周围人完全不同的生活。
她不再穿着奇装异服站在门前念经,妆容也没变。她抽烟,躲在房间里写自己的诗。即便如此,她还是吸引了一个男诗人。他仰慕她,以为这个角落里有个女诗人。真的很神奇。她又执迷不悟,和这个男诗人成了恋人。关系并不牢固,只有一个。
从20岁到30岁,十年过去了,她用空虚的方式守护了这位美国作家十年。连她都觉得浪费了。她身边的人该结婚了,孩子该生了。只是她一直活得像个边缘人。
在她33岁的时候,终于有人向她求婚了,不过是她的学生,一个18的高三男生,感激她的礼物和关心,说要娶她。
这场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但李林艳还是跳了进去。她负担了他大学的所有费用。当他大学毕业时,他们领了结婚证。她渐渐老了,而他情绪高昂。
我们都可以预料到,他有了新的情人,她会为了解决第三者的麻烦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当她拥有青春的时候,她不懂得珍惜,活在自己的幻想里,虚度了青春。
当她失去青春的时候,她不切实际,活在虚幻的安逸中,破坏了自己的婚姻。
她的故事是数百万女性的缩影。年轻的时候,我骄傲自大,总是望着远方,期待着我的白马王子。我日复一日地等待着,消耗着。最终,除了一丝青春的回忆,我一无所获。等我老了,我要抓住眼前的这个人,谈一场不如意的恋爱,走进曾经拒绝的婚姻。
如果她能把握当下,认清现状,少沉迷幻想,也许她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盐》这本书里的每个人物都很渺小,不被人注意,生活在人群的边缘,但他们的存在也投射出一个庞大的群体。每一个认真又无足轻重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就像一粒盐,再小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生而为人,我们别无选择。就算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又能怎么样呢?我们唯一能做的,依然是如何认真、艰难、顽强地过好自己的人生,努力做一个有尊严、有爱、有尊重、有爱的人,这是我们永无止境的目标和动力。
在她的小说中,人物经常陷入破碎和绝望的家庭,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修复心灵,这使读者感到痛苦和悲伤。通过她的文字,我们了解了更多的生命形态,读懂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得到这样的感觉,活着是一种磨炼,从生到死,是一种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