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之志——陶公祖不是一个“温厚老实”的老实人

本文为关于历史事件的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在《三国演义》中,陶谦是一个温和、诚实、无害的老伯伯。他试图讨好曹操,却弄巧成拙,只好替张吕背黑锅。面对曹操的讨伐,陶谦宁愿把自己绑起来,去曹操的营地让他砍。最后,为了保护徐州免受曹操之害,陶谦愿意把徐州牧之割让给刘备,真是无私。不过以上只是《三国演义》中小说家的话,纯属虚构。如果陶谦真的是这样一个淳朴、忠厚、温顺的人,他是不可能在乱世统治徐州的。虽然《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关于陶谦的记载非常有限,但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的陶谦可以说是一个狡猾、足智多谋、凶狠的军阀,但与“温柔敦厚”绝对没有关系。1.陶谦出生在民风淳朴的丹阳县。陶谦是扬州丹阳县丹阳县人(“丹阳”又写成“丹阳”,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现代人说起宣州,大概首先会想到宣纸,多雨的江南水乡,温柔的才子佳人。而江南地区的这种文化特色,是在历史上多次中原士人、官员大规模南迁后形成的。汉末三国时期,江南地区没有读书知礼的文化风尚,而是一个民风彪悍、盗贼云集的蛮荒之地。据《三国志·诸葛恪传》记载,诸葛恪任丹阳刺史时,“丹危,民更气”,“铜铁产自山,兵者自制,善武而力贵”因为丹阳人“善武”,东汉政府经常到丹阳招兵买马。“丹阳兵”是当时享誉大江南北的精锐部队。据《三国志》记载,当时的将军何进派太师吴和刘备到丹阳招兵。据《三国志·曹洪传》记载,曹洪曾通过扬州刺史陈文的关系,前往丹阳招兵。当时,何进在洛阳,曹洪在董军。他们不远千里来到丹阳征兵,看中的无非是那里的高素质士兵。《三国志·先祖传》也记载了一件事,足以说明丹阳兵的地位。讨伐董卓失败后,刘备投靠公孙瓒,被任命为平原相(相当于太守),隶属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忌。曹进军徐州时,公孙瓒命刘备、田忌去救,陶谦以配给四千丹阳兵为条件,用刘备弃公孙瓒、田忌而去换取。可见丹阳精兵在当时是很吃香的。三国末年,西晋大举进攻,吴栋丞相率精兵三万与之对抗,其中有丹阳刺史库洛科·沈指挥的“丹阳锐卒”,刀盾五千。这次丹阳军战败后,吴栋再也没有王牌部队与金军抗衡,只能坐以待毙。陶谦出生在民风彪悍的丹阳县,也是一个勇猛好斗的人。第二,陶谦天生脾气暴躁,史书记载了陶谦年轻时的几件轶事,说明陶谦是典型的丹阳人(东汉时)。据《三国志·陶谦传》记载,陶谦“孤苦伶仃,开始豪放于郡县”。陶谦是一位“大学者”,他是一位士大夫。然而,由于父母早逝,陶谦形成了自卑、自大、特立独行的性格。《三国志·陶谦传》引用兀术的话说,陶谦做庶人县令时,庐江太守张盼是陶谦家乡的一位前辈,也是陶谦父亲的朋友。张盼和陶谦走得很近,但不知何故,陶谦看不起他的同胞,并羞于为他工作。有一次,张盼在一次宴会上为陶谦跳舞,但陶谦没有跳回旋舞。后来经过大家的劝说,他才勉强起身,但没有转身。张盼问:“你为什么不转身?”陶谦回答说:“你不能转弯,而转弯就是胜利。“这个轶事涉及到汉魏时期的一个社会习俗。据赵一清、梁章钜等的笔记。引自《三国志》的集子,当时饮酒待客的习俗是双方一方与另一方跳舞,另一方也跳回礼,以示双方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类似于现代宴会上的敬酒回礼。而且跳舞一定要有转身的动作才过瘾。如果跳舞不转身,相当于敬酒不喝酒,不礼貌。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蔡邕“北迁,赦而归,太守知望舞,而不报恩,故封爵。“陶谦不回舞张盼,这和蔡邕不回舞知望一样,必然会引起张盼的不满和怨恨。陶谦说的‘不能转,转了会得人’也有另一层意思。”除了“授”、“拜”、“迁”、“转”都是古代官制中使用的术语,“转”多用于不同地方、不同系统之间的官职升迁。如《三国志·袁绍传》中“天帝以(袁)邵为都督,化其为将军,立其为国主”。邱是“三公”之一,将军是“三公”之上的“上公”。袁绍由太尉升为将军,史称“传”。陶谦说,“如果你不能转身,你就会赢。这是一句双关语,意思是“如果我再次得到提升,我将比你的官职更大”。“陶谦在他的顶头上司面前说这样粗鲁的话,是极其傲慢和无礼的。难怪双方“不欢而散,死磕形成隔阂。“《吴书》还记载,张温征服边张和韩遂时,从军,张温对十分慷慨,而却“轻蔑不满”。在一次“廖白高层会议”上,陶谦因敬酒当众羞辱了张文。这一次,就连一向低调宽大的张文也忍不住当场发火,把陶谦搬到了边境。但张温毕竟是个善良的人,很快就觉得处置太重,又把陶谦追了回来。当陶谦回来看张文时,他没有道歉或感谢他的意思。他反而抬起头来对张闻说:“卑下谢朝廷,这算不算是公恶?”“我是说,我感谢法院,而不是你!陶谦很幸运。张盼和张文是慷慨的长辈,没有和他争执。如果他遇到其他一些心胸狭窄的领导,他可能会灰头土脸,落得个不好的下场。陶谦的风格有点像《颜夕宫》里的魏罗瑜。他天生脾气暴躁,不好对付。这种人充其量是老实坦白,有个性;最坏的情况是以自我为中心,情商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一部很酷的剧可以允许主角鲁莽,但残酷的社会现实不会。更何况,陶谦的头上并没有英雄的光环。因此,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的陶谦很快就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在恐惧和害怕中死去。《三国志》留给陶谦的,除了一段仓促的生平描述,还有一段略带讥讽的评语:“陶谦发呆,愁死,被斩的张杨是诸侯,都拥有州县。他们曾经彼此漠不关心,但已经无可讨论了。”“意思是说,陶谦这个人,和张杨一样,虽然坐在县上,但结局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没什么好评论的。陈寿给陶谦的评语原来是“无可奉告”。从这句话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陈寿轻蔑的表情。三、陶谦、袁术、公孙瓒联合袁绍、曹操出平四年(193)。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军所杀,鲍欣等人迎太守曹为兖州牧。曹操初来乍到,名义上拥有兖州,实际上地位很不稳固。东汉朝廷不承认曹操在兖州的牧羊之职,却任命晋商为兖州刺史,与曹操争夺兖州。晋商是京兆有名的人物,但他手里没钱也没兵,只有一张“兖州刺史”的空白支票。为了兑现这张支票,晋商向南阳割据政权袁术求助。袁术认为这是染指兖州的好机会,于是留下孙策继续与刘表争夺荆州,而自己则带着晋商,打着朝廷的荣誉和名分的旗号北上兖州。众所周知,刘岱是袁绍集团的骨干成员,也是袁绍控制兖州的代理人。曹操接替刘岱的位置,肯定是得到了袁绍的认可,否则袁绍不可能对这件事泰然处之,曹操也不可能在兖州站稳脚跟。所以袁术进军兖州,表面上是为了打击曹操,实际上是为了打击袁绍。当时曹操还不足以打动袁术,但是袁绍因为威望和实力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所以袁术组织了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联盟来包围袁绍和曹操。”《三国志·武帝纪》载“袁术与邵(袁)有隙,遂向公孙瓒求救,遣刘备屯于高唐,经屯平原、屯法,逼邵。毛、邵必击而破之。”又曰:“(袁)引兵入,封屯丘,黑山贼众,辅之以等。刘向被发配到匡亭,太祖小心翼翼地击杀。他拯救了它,反抗了它,又打破了它。“根据上面的记载,袁术组织的联盟看起来相当强大,包括公孙瓒、陶谦、匈奴单于罗敷、布拉克山军中的张炎等等。可惜这个联盟的构成过于复杂,很难形成真正的合力。于是,在袁绍的支持下,曹操主动出击,将这个松散联盟的成员一一击破,袁术被迫将根据地转移到九江。在袁术和袁绍的这场战略决战中,陶谦选择了袁术一方。因为陶谦和袁绍有矛盾。讨伐董卓时,陶谦也是响应袁绍的关东诸侯之一。按照常理,陶谦应该以袁绍为领袖,服从袁绍的命令。然而,陶谦一直喜欢与领导人对抗。他的计划是反对朱迪,董卓搬到长安后,他留在洛阳。因此,他在桌子上称朱迪为战胜朱迪的将军。不管这个计划靠谱不靠谱,毫无疑问,这个计划一定会得罪袁绍,因为袁绍在开始讨伐董卓的时候,自称“骑马将军”。今已邀朱为骑将。这要把袁绍放在哪里?我真不知道陶谦是怎么想的。但不用说,袁绍一定记得陶谦,一个目中无人、任性妄为的家伙。因此,在袁术与袁绍的决战中,陶谦不仅派兵支援袁术,还远出徐州,深入兖州、冀州交界的法甘郡,作战十分积极。从袁术集团的战略部署来看,公孙瓒派单于、柳北屯平原、高唐,明显意在牵制袁绍,袁术留陈入屯封丘,等待于、张炎等人从并州南下攻濮阳,屯发干则是袁绍与曹操之间的楔子。由于法甘县靠近袁绍所在的魏县叶县和曹操所在的东郡濮阳县,陶谦驻军干涸,既能切断袁绍与曹操的联系,又能配合袁术主力由北向南夹击曹操。陶谦承担如此重要的战略任务,表明陶谦对这场战争非常重视,非常积极,暴露了他觊觎兖州的野心。在袁绍和曹操的联合反击下,陶谦战败,不得不返回徐州。然而,陶谦积极参与战争表明,他不是一个诚实的官僚,而是许多野心勃勃的军阀之一,他们热衷于争夺霸权的战争,并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第四,陶谦试图满足汉高祖陶谦的野心,从未在兖州停下脚步。他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陶谦早年在朝廷担任谈判代表,深知东汉朝廷虽已衰落,但仍有政治利用价值。董卓死后,李珏、郭汜在关中作乱,汉献帝处境艰难。时任徐州刺史的陶谦又派一名司机向虞照进贡,受到汉献帝的奖励,拜陶谦为安东将军、徐州牧,并封侯李阳。陶谦尝到了甜头,开始计划一盘更大的棋。袁术在兖州之战失利后退守九江,以袁术为盟主的联盟实际上已经瓦解。虽然陶谦在这次大战中被打败了,但它的力量仍然存在。据《三国志·陶谦传》记载,曹操和袁绍联手打败陶谦后,“欲谦而伐(陶),畏其力”。由此可见,陶谦在战争中并没有损失多少,“丹阳兵”的名声还是足以让曹操不敢轻举妄动。但是,陶谦也知道,徐州虽强,但以一州之力称霸天下还是太难了。为此,陶谦效仿袁术,结成新的政治联盟来统治世界。《后汉书·朱传》中,陶谦与前扬州刺史、殷德、、、孔融、、应劭、前九江太守徐淼、郑玄等联手,共同推举朱为名医。陶谦真的下了一盘大棋。如果这个计划成功,那么陶谦不仅可以取代袁绍成为士大夫集团的领袖,还可以以皇帝为诸侯,成为中原的霸主。要知道,是在初平四年(193),推举朱上朝迎接汉献帝,比建安元年(196)还早了三年。陶谦的政治眼光并不差,但他的实力和威望无法满足他的野心。陶谦试图效仿袁绍和袁术,但他没有像袁绍和袁术那样的号召力。很少有人回应陶谦,有几个回应者是陶谦的手下(琅琊乡、东海乡、程鹏乡,徐州牧业下属)。显然,场面相当尴尬。就连朱本人也对能否支持这样一个高标准的政治联盟表示怀疑。当召他入朝时,朱立即动身前往长安,而不是去趟的浑水。陶谦煞费苦心地策划了这场大棋局,还没开始就结束了。5.陶谦很傲慢,他不使用人才。陶谦的个性有点古怪,他的所作所为让人难以理解。他自视甚高,目中无人,莫名其妙的看不起人,无缘无故的看人。而他看不起的人,往往是他的顶头上司。陶谦看不起他的领导,更不用说那些职位低于他的人了。徐州是一个人口众多、人才丰富的大州,但能为陶谦所用的人才却很少,因为陶谦骄横的作风很难容人,无法吸引人才聚集在他的周围。据《后汉书·徐少传》记载,名士徐少为躲避黄巾起义,逃到广陵县(徐州下辖),很有礼貌,但徐少很担心:陶在外仰慕其名,在内却不是真的。我虽厚,必然薄,不如去。”许邵不愧是善于看人的人,看人很透彻,他对陶谦的侧写很深刻。许韶觉得陶谦不可靠,于是南下吴军隰县,投奔刘友。果然,后来由于与袁绍、曹操关系紧张,陶谦怀疑外国出租车司机中有奸细,就逮捕了住在徐州的外国人。许绍活了下来,因为他已经走了。《三国志·三国志·三国志·三国志》中,陶谦举和张昭都很有才华,而张昭却不应该。总的来说,州牧刺史总是嘲笑这种情况,那我就找别人吧,这样就省了我一个人才指标。然而,傲慢而敏感的陶谦认为张昭贬低了自己。他甚至逮捕了张昭并拘留了他,只是因为他没有开车去救虞照而被释放。就是这个虞照,他几乎被当成了张昭。《三国志·陶谦传》引用谢承的《后汉书》记载,陶谦转虞照搞,虞照和许绍一样,不看好陶谦,不肯来。陶谦“想以惩罚相威胁,然后动手了”。从以上事情中,我们不难发现,陶谦根本不具备一个领袖应有的人格魅力,更不用说赢得人心为他工作。他甚至用威逼利诱的方式招人,这些人永远不会真正为他做贡献。陶谦一死,徐州的世家大族立刻优先考虑刘备,这是必然的。陶谦身边都是他信任的人。那些人是谁?”《三国志·陶谦传》载:“曹洪等。,称赞小人,(陶)谦虚,亲自任命。如果刑与政不协调,善就会被其所害,所以会逐渐混乱。“像陶谦这样傲慢、任性的人,只有谄媚的人才能接近他们。对于陶谦来说,被曹红这样的“小人物”包围是很正常的。据《后汉书·狄咸》和《三国志·陶谦传》记载,下邳名门望族雀轩在调兵遣将时自称天子,郡县,而陶谦与之同流合污。”“下邳缺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 * *调兵,取泰山华、费,任为城池。”陶谦作为汉朝大臣,居然和一个自称天子的逆贼合作劫掠周边诸国(泰山、任城,均属兖州),毫无底线可言。可见,陶谦并不是真正的汉朝忠臣,他不过是在压榨东汉最后的剩余价值。没有下限。在陶谦和阙宣和兵洗劫了各郡之后,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很快就破裂了,原因可能是分赃不均。“遂杀(阙)宣,而其众”。从这个角度来看,陶谦真的是肆无忌惮,不择手段,是一个反复无常,无情无义的杀手。陶谦也信任玉容。据《三国志·陆游传》记载,严蓉是陶谦丹阳县人,受陶谦委派“督广陵、彭城运粮”。荣蓉信仰佛教。他曾经“建造了一座漂浮的神庙,用青铜覆盖自己,用黄金装扮自己。”然而,他却没有一个佛教徒应有的慈悲,而是“耽于杀戮,坐脱三县委,输于入。当曹操东进陶谦时,荣蓉没有帮助陶谦抵抗曹操,而是逃到广陵杀死太守虞照他粗暴地让部队走了,因为负重而离开。又杀了项和太守,一路掳掠郡县,直到被孙策收拾。人以群分许绍、张昭、虞照等人才都与陶谦格格不入。陶谦信任和重用的不是曹洪等“小人物”,而是缺宣、荣蓉这样的土匪,可想而知陶谦本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参考资料:《三国志》,中华书局,2000年。《南宋叶凡: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陆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2012。于涛:《三国前传:汉末豪杰之梦》,中华书局,2006年。罗三洋:《袁本初法典》,台海出版社,2017。作者简介赖,男,1980年出生,南京人,刑事法官,法学博士。本来我就爱看历史书,所以选择了法学专业。其实法律和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重视证据,用不完整的信息还原过去的真相。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历史事件被当成悬案来处理。著有《功能主义刑法理论研究》、《毒品犯罪案件证据鉴定理论与实践》。目前的小目标是写一部历史小说。END图片来自网络。我喜欢这篇文章/作者。文末,感谢支持的表达!▽这个账号是网易新闻,NeteaseNo。”“各有各的态度”签约账号☆好文章推荐☆兄弟,你不死,我怎么当皇帝?如果在历史上起到关键作用,哪一句话最有效率?为什么清朝的陵墓有一半被盗,明朝的却基本完好?你知道什么新故事吗?如果你知道,就给我点个赞,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