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宫女、宫娥、宫婢有什么区别

宫婢,宫中的侍女。

宫中受役使的女子。

宫里女子中地位最低下者。

宫中干杂役的女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徵梦·仪铭袁宗皋》:“世宗怜宗皋老,赐以宫婢六人。”

婢,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

本义:旧社会里被迫受剥削阶级役使的女子。

《说文》:婢,女之卑者也。

汉语字典:婢,女奴;使女。

宫娥,宫中嫔妃、侍女。

宫女。

有一定美色、技艺,地位比宫婢高。

唐·姚合《咏雪》: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

五代·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曹禺.《王昭君》:这一定是看门的宫娥看热闹去了,忘记了锁门。

娥,本义:王族女子。

引申义:美丽女子。

《说文》:娥,帝尧之女,舜妻娥皇字也。

秦晋谓好曰娙娥。

古文献称少昊之母为“皇娥”,称帝舜元配为“娥皇”,称夏代摄政王后羿之妻为“恒娥”或“嫦娥”。

娥、媓,可能是上古时代汉字发明时为帝王之妻专称。

后世王朝的帝王之妻称“后”。

可是上古时代的“后”都是指男人,如“后稷”、“后羿”、“后土”、“夏后”等。

上古帝王的元配不称“后”,要么是称“娥”,要么是称“媓”。

现代汉语字典解释“媓”是帝舜之妻娥皇。

古文献亦称伏羲之妻女娲为“女皇”,“女皇”合成一字就是“媓”。

宫女,又通称宫人,按其职责和地位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在宫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务的人,其地位较高授予官职者被称为女官;一类是在宫中服劳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织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