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聊斋志异》中关羽做了什么?

历史上的关羽在公元220年完成使命,走到了事业和生命的尽头。然而,他虽然死了,却还活着,活在各种传说、戏曲、小说里。中国人总是用关二的勇敢和忠诚来表达他们的理想和要求。

到公元17世纪,关将军已经去世1400多年了,但蒲松龄先生仍然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一次次地牺牲自己的名望来实现普通人的理想。现在,我们来看看清代《聊斋志异》中的关羽在忙些什么。

关羽

三国将名满清代。

作为科举主考官,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来记录人才。

打开《聊斋志异》第一卷,在第一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关将军在清朝从事的一项工作。这个故事叫“考黄承”,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表面上讲的是幽冥,实际上是对清朝科举的神话般的阐述。

蒲松龄说话有条不紊。故事的主角是他姐夫的爷爷宋涛。有一次他生病在家,看到出差拿了一个公文,叫他去考试。他迷迷糊糊的跟着,到了一个城市,然后进了一个大考场。有几个考官坐在上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陌生,但有一个人非常熟悉,那就是关云长,一个几千年来著名而强大的中国人。原文是“只有关能知道”,关就是关羽,“苗壮”是关羽死后刘备给他的称号。传说中的关羽长得一模一样——红脸长胡子,宋学生当然知道他。

接下来是考试。命题作文的题目是“一个人,两个人,有意无意”,有点玄乎,一般人摸不到门框。宋学生有文笔优美的本事,有句警句:“有心行善,不图回报;无心之恶,虽恶不惩。“前面我说的是善良不刻意,后面我想的是宽容过失犯罪。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反正文化背景与宋涛同学相差一千多年的关羽,看了宋的作文,很欣赏。他当场接受了宋,并任命了一个职位。

关羽的知识水平如何?你能当考官吗?再来看依据。《三国演义》中说关羽喜欢读《春秋》,烛光读《春秋》的故事流传千古。《三国志》附录中提到关羽熟读《左传》,基本上朗朗上口。这样看来,专门研究《左传》的云长先生还是有资格当考官的。

蒲松龄虚构的“考试镇神”其实寄托了他一个梦想:希望考官不拘一格广纳贤才。溥先生天资聪颖,但在科举考试中非常努力,终其一生也没有通过。他最后是不是把录取的希望寄托在三国人物身上了?蒲老师的心思很难猜。

而且,蒲松龄不仅让关羽当考官,还让他老人家主持考场。

科举作弊

被关羽发现并严惩。

《聊斋志异》中的公孙夏也是一个神话色彩浓厚的故事,讲的是科举作弊的事情。河北保定一考生,不满足于天下科举,转战冥界。

考生通过一个叫公孙霞的中介送了5000元,果然在城隍神谋到了一个职位。这个雄性喜出望外,野心满满,他要炫耀。“合在一起,意义重大。”

可是路上突然变故,前面的人突然颤抖了一下,摔下了马,马也停了下来。这时,有着相机感的蒲松龄老师来了一个漫画般的场景:所有人都变成了只有一尺大小,高大的马现在也变成了只有狐狸大小。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比,一个威武雄壮的身影——关羽来了。前面的人也惊呼:“关帝来了。”关帝就是关羽,关羽在清朝被称为“皇帝”。

在这里,关羽的出场与《三国演义》和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出场大相径庭。“你一定要多穿点腮帮子,不像那些被世人塑模的人;而且眼神很凶,眼睛很长,离我耳朵很近。”我其实有胡子和长眼睛,都长到耳朵了。”当然,不管他长得什么样,关先生总是“精力充沛”。蒲老师肯定看过《三国志》,里面简单描述了关羽的长相:“他长着漂亮的络腮胡子”,意思是关羽的络腮胡子很帅,但是他的络腮胡子长不长就不得而知了。蒲松龄把他写成胡子,也有他的原因。

新上任的城隍傲慢,关羽生气,后果很严重。关羽要求本命重考,结果本命自然是一无所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关羽,马上取消了他的考试成绩,狠狠揍了他一顿。

蒲老师在清代科举考场失利,是因为考试录取不公吗?这个不能推测。相反,浦先生的朋友曾劝他:老浦,你会把你写《聊斋》的功夫和才华用到考试上去吗?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文学创作拖了他的后腿。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公孙下这个看似荒诞的童话,折射出的是清代科举考场的弊端。

清朝的科举考试确实有几起作弊的案例。比如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江南乡试出现作弊现象,只知无知的人在榜中排名靠前,而举世闻名的才子尤东、唐则跌出了。顺治皇帝下令彻查,不惜重考。考场在故宫太和门,监考老师是顺治本人。复试结果出来后,顺治取消了14人的资格。

这个诈骗案发生的时候,蒲松龄大概18岁,成年了。他对这个案子一定有很深的印象。所以公孙夏中关羽亲自监考、取消考生资格的虚拟故事,似乎有顺治皇帝亲自监考、取消部分陪审团资格的影子。

这个故事实际上反映了蒲松龄等考生对考试公平的诉求,而被神化的关羽正是这一诉求的执行者。

被塑造成各种角色

除了正义还可以做手术。

关羽在蒲松龄笔下真的很忙。他除了监考科举,还负责扬善惩恶,甚至还当了医务人员。

比如《董公子》一文中,仆人杀了董公子,把他的头埋在野外。然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那时候还是半夜。董公子的家人不知道董公子被杀了,但他们听到了靴子的声音。半夜,一个高个子男人进来了,红脸膛,长胡子,很像传说中的关云长。"一个伟大的丈夫留着红胡子,看起来像一个大喊大叫的侯."为什么关哥会在半夜拜访普通人?我看见他在董公子的床上躺了一会儿,好像在给一个人做手术。“我闻到床上的树枝,比如振动衣服,比如揉腹部,开始动了。”床在响,好像在抖衣服,又好像在摸董公子的腹部。手术直到凌晨才结束。

半夜三更的关羽在干什么?原来又装了董公子的头,是为了复活董公子。几天后,关哥用青龙刀处决了凶手。

对于这个荒诞的故事,如果你真的相信,那就是迷信,这其实是蒲松龄希望好人平安,坏人最终受到惩罚的美好愿望。关羽不仅掌管了治安,还成为了一名能使自己返老还童的外科医生。为了满足蒲先生的美好愿望,关将军,请你忙。值了。

更神奇的是,关羽还要帮孩子找爸爸。有一个故事叫《大人物》。男主角叫大人物。当他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就不见了。老大是个孝子。他小的时候希望自己快点长高,好早点出去找爸爸。所以每次经过关帝庙,他都会祈求关爷爷帮他尽快长高。在这里,一代将军还有时间满足孩子们的愿望。

这样的事肯定不可信,估计蒲松龄自己也不会相信。其实,当我们掀开神话的面纱,看到的是蒲松龄用关羽来赞美人情冷暖。奇迹是虚构的,但愿望是真实的。

关羽一直活跃在各种传说、小说、戏曲中。《三国演义》中,虽然他被神话了,但至少他的背景是真实的。《聊斋志异》中,关羽完全活跃在一个与他的历史身份无关的环境中。蒲松龄毫不犹豫地让关羽用笔墨穿越到清朝,是因为他对这个历史人物寄予了很多美好的祝愿。关羽成了《聊斋》里的动漫形象。

关羽走出史书,进入传说、戏曲、小说之后,就成了一个新关羽,一个浓缩了很多诉求和审美需求的新关羽。根据史料,他是虚构的;就吸引力而言,他是真实的。可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关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