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手”孙禄堂有多厉害呢?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廷蒙羞,天下弥漫乱世烟尘。

这一年,日后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的孙禄堂在河北一户普通人家呱呱坠地。孙禄堂的父亲孙国英,乱世渴求一个?福?字,于是便给刚降生的儿子取名孙福全,字禄堂。

史载:(孙禄堂)生而嶷嶷,超绝常儿。

五岁时,七品文林郎孙国英将聪慧绝人的儿子送进私塾,一心想让他走科举功名路,将来能光宗耀祖。

只是小吏之家不抗贫病风雨。

两年之后,孙国英因病辞世,孙家本就底薄,窘困之下,孙禄堂只得辍学,与寡母艰难度日。乱世城乡恶徒多,孙禄堂怕寡母遭人欺辱,便拜当地一吴姓拳师学习拳脚功夫,从此跟武术结下一生深缘。

也许命运注定要将这个寒门孝子塑造成一代传奇人物,十二岁那年,孙母突遭重病,无钱医治,孙禄堂心急如焚,恼恨自己无能,一念没展开,他竟跑到一片树林里上吊自杀,要以殉死的方式尽孝。

万幸的是,一位过路善人及时发现,将他救了下来。

十二岁即体验过生死一线,此种心酸与不幸沉在孙禄堂心底,但压出的却是日后开阔超然的好东西。

过路善人感于孙禄堂的身世和孝心,大发慈悲,他拿出钱财来为孙母治病。孙母病愈后,孤儿寡母告别艰辛难活的伤心地,前往保定投奔亲友。

在亲友的帮协下,少年孙禄堂有了人生的第一份营生,做毛笔。

生计得以维持后,孙禄堂习武的执念在此时真正萌发出来。恰在这时,他偶遇了保定武术名家李魁元,李魁元见他骨骼奇好,将他收在门下,教他形意拳。

相传,形意拳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创,清初山西武师姬际可于河南少林寺学习?心意把?时,以《武穆拳谱》为基,将自身精通的六合枪入拳形,糅合少林?心意把?等少林武艺,创下心意六合拳,之后开枝散叶,分成不同地域派系,传至第五代弟子河北李洛能(绰号神拳李)时,其人得其精要,有所大成。

李魁元便是神拳李的徒孙,孙禄堂可谓是进山便入名门。

进李门习武不久,李魁元惊喜地发现自己收的这个徒弟实乃习武的奇才,将自家所学倾囊相授后,为不耽误徒弟前程,他索性将孙禄堂引荐给了师父郭云深。

郭云深是武林大师父,见孙禄堂习武的悟性极高,形意拳很难将他彻底撑开,大师父便带着徒孙遍访名师,拓展他的武术造诣。

这其中有两位武林大侠对孙禄堂影响甚深。

一位是郭云深的同门师兄,清末宫廷御医,白西园。白大侠是李洛能门下文化造诣最高的子弟,因为惜才,他不仅将集毕生精力整理的形意拳谱授给了孙禄堂,而且传了武医之技。

另一位是程派八卦掌掌门,江湖人称?眼镜程?的程廷华。据说,眼镜程因为门派有别,起初并不愿意将自家的八卦掌绝学传给孙禄堂。恰在这时,南方有一武师来北京向各派挑战,所向披靡,眼镜程的弟子与其较技,也是一一落败。

眼镜程为人素来低调,轻易不露锋芒。这时,刚在程门学了一招单换掌的孙禄堂站出来说,他愿代程师与南方武师一战,若败北,从此不再习武。

发誓出战,精彩奇短。

与南方武师比试,孙禄堂一出手即将南方武师由屋内击出门外。这一幕让眼镜程既惊又服,之后他要与孙禄堂结为师兄弟,自己代师传艺。但孙禄堂执意不肯,坚持要拜眼镜程为师。

郭门八年学艺,程门一载精进。

一年后,见孙禄堂的功夫已在自家之上,眼镜程劝告孙禄堂,应学八卦掌宗师董海川,访游天下,以臻拳学至境。

眼镜程对孙禄堂说:?汝生有宿慧始克臻至。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禄堂前途珍重,可去矣!行矣!?

由此,二十五岁的苏禄堂开启访游天下,神州比武的侠之传奇。

真正的侠,一定有行万里路,锋芒毕露的辉煌,踏访三山五岳时的孙禄堂便是如此,关于这一路,江湖上的传说很多有说他曾遇到一位云游道士,那道士传了他一种修心养气之法,该法能辟谷,清净腹脏气血之杂物;有说他在四川跟从一位高人研修《易经》数月,并于武当山从陈姓隐道一同结庐,听讲丹经;当然让武林最为津津乐道还是他一路踢馆,有的说,武圣一路历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安徽、江苏、山东踢馆不下六七百家,无一不胜。

访游归来,已至臻境的孙禄堂锋芒尽收,有了江湖隐侠的味道。

他回到保定,有意与恩师李魁元和岳丈张瑞一起开办一所文武双修的私塾,传道受业解惑。

然而,乡间俗尘多。

当时的保定,武林中以平敬一的根基最深,其少林拳和摔跤技艺名冠一时。听闻孙禄堂意欲在他的地盘上扎根,平敬一不问深浅,坚请与孙禄堂先比武,再论其他。

不得已,孙禄堂只好按照平敬一的提议比试摔跤。

这又是一场江湖好戏。

两人一接手,平敬一即将孙禄堂背起,然而在一片喝彩声中,平敬一却无法将孙禄堂摔到地上,孙禄堂始终像一座重山一样,压在平敬一的背上。

毫无疑问,这是技高压人的赢法。

败北后的平敬一忌恨在心,伺机想暗算孙禄堂。得知孙禄堂有去茶馆饮茶的习惯后,一日,二十余人暗伏在茶馆,等到孙禄堂进门揭帘之时,二十几人前后夹击,大有群狼猛袭之势。然而在见过三山五岳大世面的孙禄堂这里,这只是一场秋风扫落叶,片刻功夫,这二十几人便统统痛倒在地,只剩下一丝伏地请罪的力气。

此事传开后,孙禄堂在保定被传为万人难敌的神侠,每天求教者、猎奇者无数,但此时的孙禄堂早已有隐侠的大修为,一念老母安危,二念侠者不缠斗,1888年冬天,孙禄堂携老母返回老家,在家乡设教,创立蒲阳拳社。

在家乡潜心武学十几载,京城再掀乱世风云,义和团运动爆发了,八国联军攻进了京城。孙禄堂听闻这个消息后,因为担心传授他八卦掌绝学的恩师?眼睛程?程廷华的安危,于是不顾京城捕杀义和团的危险,毅然奔去。

奔到京城后,孙禄堂得到的却是程廷华的死讯,这位武学高人死在了敌军的洋枪之下。此事对孙禄堂的冲击甚大,他痛苦自问,区区一双拳脚,终难敌过列强的火枪?武术是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痛定思痛后,孙禄堂通了,他说:?习此艺者,非欲以艺胜人也,志士仁人养其浩然之气,志之所期,力足赴之,如是而已。?一代武圣就此真正立了起来。

恩师程廷华不幸遇难后,孙禄堂没有立即返回家乡,他被清末肃亲王善耆留在了京城。

肃亲王是晚清皇亲国戚中的异类,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副都统、统领,极其顽固尚武。将孙禄堂请进王府,见识到其人武功与品行后,他曾感慨地说:?此人是圣人气概,士大夫亦不能及。?

武圣的威名由此大起,传扬开来。

1907年,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久闻孙禄堂武功绝伦,特聘他为幕宾,一同前往东北。在东北,孙禄堂实为徐世昌保镖,相处的时间久了,徐世昌曾提议让孙禄堂在东北从知县做起,走仕途之路,但孙禄堂回绝了,他说自己志在武,不在官。

侠者不为官,但侠者当为国威战。

孙禄堂一生的传奇,最浓墨重彩、心壮魄强的部分便是那几场与洋人之战,若演绎成民国武侠电影,必是龙腾点睛之处。

在东北时,俄国及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途径黑土地,听说孙禄堂武功盖世,要与其一比高下。孙禄堂欣然接受挑战,对阵时,只一招八卦掌便将彼得洛夫击倒在地,在场的人皆为孙禄堂无敌绝伦的技艺所折服,从此,孙禄堂名传海外。

随徐世昌回到京城时,孙禄堂已成?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江湖威名。

1912年,伦敦举行世界大力士格斗比赛,五十二岁的孙禄堂为国出战,一举击败所有对手,夺得冠军,轰动全球。

之后,日本所谓的顶尖柔术高手板垣一郎不服,意欲与孙禄堂这个世界格斗冠军一决雌雄,1920年的《世界日报》详细记载了这场比武的精彩过程?民国八九年间,孙在京时,时有日本著名柔术家板垣者,来游中国,恃其柔术与华人斗,所向无敌,因之板垣骄甚。嗣闻孙禄堂之名,即访孙,请一较身手。孙对板垣谦逊如常,不肯较力。

板垣误以为孙为胆怯,请较益坚。孙力辞不获,乃允之,并依板垣所提出之比赛方法,于客厅中设一地毯,二人并卧其上,板垣以双腿夹住孙之双腿,且两手攀抱孙之左臂,曰:?余将使用柔术,只需两手一搓,汝左臂将断。?而孙笑答曰:?请汝一试可也,余意制之亦非难事。?板垣闻言,露惊骇之态,即开始用力,孰知刚一发劲,两臂如受重大打击,寻且震及全身,滚至离孙两丈外室隅处。

四旁站立的孙之弟子及外界观众甚多,至此莫不大声喝彩。板垣自地爬起,脸红耳赤,恼羞成怒,突由身旁掏出手枪,孙之弟子方欲上前制止,孙从容谓曰:?不必不必,看他如何打法。?乃立于板垣对面靠墙而待。

板垣举枪瞄准,自意必中,谁知枪声响毕,板垣视之,已失孙所在。方诧异间,忽有笑声发自板垣身后,反视之孙也。盖板垣动枪机时,孙即一跃至板垣身后矣?

照报纸的描述,孙禄堂的武功已臻化境,竟然能从容躲避日本人举枪射击

名满天下后,孙禄堂定居京城,在政法学校教授武术,无数名家汇集在他身边,闲来无事便切磋技艺,纵谈武林。

关于拳术,孙禄堂有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诀,一个字?练?。他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功夫尽在永无止境苦功夫。

在永无止境这一层,孙禄堂的修为也有大家风范,他不分门派,有容乃大,百河汇海,并将之浓缩在了?忠厚?二字上。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境界格局,孙禄堂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要将形意、八卦、太极、通臂,四门融为一炉。

高于晚清民国其他武林大侠的是,五岁进私塾的孙禄堂笔墨造诣亦是可圈可点,1919年他写了《太极拳学》;1923年他写了《拳意述真》;1925年他写了《八卦剑学》武圣之名就此坐实。

1925年,孙禄堂结识官场、武林双界纵横的一代剑仙李景林。1927年,李景林提出?全民国术化?的口号,并筹备中央国术馆。孙禄堂受邀参与其中,之后被聘为中央国术研究馆教务主任兼武当门门长。

此为武林国士的风范,上至庙堂高官如直隶总督陈夔龙,下至帮会大佬杜月笙等,皆对孙禄堂持弟子礼。

1930年,年逾古稀的孙禄堂在五名日本格斗高手的挑衅下,慨然而出,以一敌五,再演不败传奇。之后,日本人以二十万大洋为筹码邀孙禄堂赴日本教授拳术,遭到严词拒绝。

1933年,七十三岁的一代武圣演绎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场大戏,自知大限,参透生死。

辞世前二十多天,他不进食,只练拳、写字,终了打坐留下一语?吾视生死如游戏,仙佛来接引,吾欲一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