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小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觉得这不是写作指导书,应该是弃稿作者常犯的通病仪式。
01.故事开始了。
从窗口望出去,一个小女孩(姑且假设是她姐姐)正在远处的户外健身广场上开心地玩着,甩着两条小胳膊,转着盘子。
另一个小女孩似乎是她的双胞胎姐姐。她绊了一跤,试图转身。她的姐姐把她的大玩具给了她的姐姐。
妹妹跑到照顾他们的妈妈身边,拉着她的手,指着那个大转盘。
然后,妹妹被妈妈抱起,挂在转盘下面。两只小手又开始握住转盘,随着转盘的转动,它像秋千一样摇晃着。
姐姐看到了,想再学一次。然后,妹妹被妈妈挂在了转盘的另一边,两姐妹就开始玩了...
从窗户往外看,是一个嘴里叼着烟斗的男人。那人面带微笑,一动不动,若有所思...
这段话可以作为一部小说的开头。
双胞胎和后面的情节有关系吗?我不知道
一个不熟悉的作家的创作思维仅限于能引入故事的主角。至于介绍两个女生,呃呃,我还没考虑那么多...
其实,任何一部能吸引读者的精彩小说,都不应该是无用的负担,而应该是与故事主题紧密契合,与故事紧密相关的。
如果是悬疑小说,拿烟斗的人可能是侦探,也可能是作案人。
如果是温暖的系列故事,男方可能是孩子的父亲,也可能是孩子母亲的爱人,也可能是孩子的老师。
如果是心理小说,剧情可以由男人研究双胞胎姐妹的性格来展开...
总之,窗外的两姐妹是当事人之一,绝对不应该是不相干的。
两姐妹的存在,不应该是作者为了表现男方同情温暖的一面而设置的次要情节。
这是我从一本书上学到的。
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的写作还在不着边际的情节浓妆中不知不觉。
幸运的是,我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如何写小说》。
02.作者本人
《如何写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霍华德·米尔特·马克和桑德拉·纽曼。个人认为,把这本书称为《弃稿做的常见病的仪式》并不为过。
霍华德·米尔特尔·马克(Howard Mirtl Mark)是《法定年龄》和一系列儿童科普读物的作者,曾在多家图书机构、图书和杂志出版社担任过不同的编辑职务,并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过多篇书评和散文。
桑德拉·纽曼(Sandra Newman)是《蛋糕》、《每个人都做过的唯一一件好事》和回忆录《富人的传奇》的作者,她在许多大学和作家工作室教授小说写作。
03.这本书主要内容的概要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说被拒的事实,但是作者不明所以的指出了写小说的具体原因。
与写作指导系列不同,这本书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作者以讽刺和调侃的口吻详细描述了写小说的各个方面。
“给出的不是规则,而是观察结果。”这个“观察结果”就是“看了几百本没有出版或者因为质量堪忧而无法出版的小说”。
从开头、情节、细节、背景、角色、结局等几个方面分析说明了拒绝的原因。
在此,我们将针对这本书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或简单的解读,以飨读者。
04.内容精读剪辑
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编辑这本书的精髓。
1)开头:长话短说,开门见山。
“明确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不要说一千个字,也不要为后续的故事做太多铺垫,考验读者的耐心。
对后续故事没用的背景要全部删掉,直接切入主题。
“作为一个作家,你对读者的服务就是:讲故事。”“给你的小说做个大手术”,删除无用的背景和冗长的记忆。
总之,刚开始的时候,你需要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不需要做太多的铺垫。
2)剧情和角色:
删除无用和增强的主线服务;加强节奏感,拒绝直说。
任何角色的出现都需要服务于主题,没有用,大刀阔斧的去除。
书中提到了小说中“壁炉上的口香糖”这个案例。读者还在思考这个口香糖到底是在为哪个环节铺路。
“它看起来如此重要,以至于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一直关注它,想着它什么时候能开始工作”,“期待作者能做些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小故事框架来自圆其说”。
结果读者的好奇心被挑起到最后,作者却无动于衷,后面的章节也没有涉及。
这本书指出,小说中的小细节或人物需要围绕整个故事的主线来展开。如果不对多余的人物和情节进行手术,它将“蔓延开来,占据你的整部小说”
同样,小说中重复的背景也会降低读者的印象,抵消继续阅读的兴趣。
增强故事节奏,拒绝直白。要给故事增加冲突,“引起悬念”。
增加悬念,给读者带来焦虑,请进入骨灰盒,不由自主地将读者代入其中,为书中人物担忧。故事跌宕起伏,看得你欲罢不能,饥肠辘辘。
3)如何呈现主角的亮点?
删减冗余后,故事主线和主要人物需要优化。然而,问题又来了。
任何作品都有一个能吸引眼球的主角。所谓“主角之光”,无所不能,总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但对于编剧来说,主角的高光时刻过于突兀,也是被拒的原因之一。
主角的一些职业技能,需要在未来的高光时刻出现之前打下。
另一个与主角高光时刻相匹配的写作误区:关键细节简单,反面人物容易去掉。
主角光芒四射,临危不惧,一招胜于一招。但是关键情节呢?主角是如何获得「超能力」的?如何走出陷阱?怎么能生二胎(男,女等。)在剧情中间部分有危险的时候利用技术辅助?小说里没有提到。没有详细的剧情,一挥手,云里雾里都不见了,有一种神一般的存在。
可能是“这里省略了几个字?”好吧,既然作者省略了,编辑也省略了,免得好心的读者被搞糊涂了。
和主角的辉煌类似,对主角构成极端威胁的反派,某天醒来就死了(自杀)。然后,在那边,...读者还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和剧中人物一起思考,游戏“过”完了!
好吧,读者和编辑只能“翻翻”小说。
4)角色完美,羡慕嫉妒恨;太悲剧了,让人难受。
故事可以超越生活,但首先要来源于生活。
对角色的描写过于完美,画的像人一样,与世界脱节,平面,让读者反感。
另一方面,人物的经历太过悲惨,对于“卖惨”这种级别来说很难受,没有贵人相助,没有希望的压抑。
第三,小人,坏就是坏,就是想干坏事,没有人性,邪恶至极,没有心机,以此来引起读者的愤慨,但其实是脱离实际的。
人是天生的,世俗的欲望。很难逃避爱情,爱情,亲情等。一个不好的角色,和一个完美的角色一样,也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扁平人物。
生动的人物一定是小说中有血有肉、立体、令人难忘的人物。反派,他有他温柔的一面;正面角色,他也会有他自私排外的角落。
记得几年前看《千娇百媚》(汤镇宗、洪涛、吴毅将主演),里面的反派是港片演员吴毅将主演的“九歌”。
九歌是主角的死敌,毒枭,反派boss,但也爱玉魅。九哥深爱着玉梅,但玉梅想要报复。
最后,玉梅在被抓的时候把天问引向了不归路。最后一刻,天问还是把玉梅送下车,然后开枪自杀。
反派死了,评论区炸了:“我很喜欢吴毅将,超级帅,超级有男人味!”“爱天问?我的立场是什么?”……
很简单,因为人物是有血有肉的,对额头残忍,却对深爱的人绝望。
相反,剧中汤镇宗主演的男人就弱多了,因为他“太棒了!”对不起,你是个好人,我们喜欢你不合适。
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要精心打造。
和历史有关的要严谨,比如年代,比如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等。
作者也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涉及人物的专业知识领域,专业术语使用得当。
还有,你应该熟悉不同类别的人物,而不是相同的。
简而言之,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需要是正常的,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个人喜好和兴趣,还因为不清楚飞仙。一个成功的人必须有灵魂。
5)关于爱情
“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我们那时的爱情……”“事事皆大欢喜”。
王菲的《因为爱》像是唱了一千遍,曼妙的嗓音和缠绵的音乐,那些过往的回忆和甜蜜的爱情。
两个人之间的爱需要长久,永恒。“但愿人长久,千里之外。”
但是,书中的爱情不应该永远老套。
你为什么会爱上他,因为他有一双“钴蓝色的眼睛”?因为她有一头金色长发?一千个人的爱都不是真爱。爱情的奇妙就在于我无法解释的无意识,或者一见钟情,或者爱了很久,但总有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原因。
在台剧(原谅我是粉丝)“爱得深沉多雨”中,易萍和茹萍父亲的爱好可以解释“爱”这个东西。
“父亲”曾经爱过他的妹妹“萍萍”,但婚姻失败,萍萍去世了。她在与“父亲”亲热后娶了许多妻子,每个妻子都有美丽的眼睛或与“萍萍”相似的外貌。甚至所有女儿的名字里都有“平”字。
因为以前的恋人长相相似,带回家当老婆就不算爱了。对于一个人来说,爱一定有一个特定的原因,那就是它和别人不一样。
爱情的起源是千变万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喜欢抄袭的作者不要再作弄爱情了。
6)两个人的独角戏
既然爱情是私密的,排他的,特殊的,那么,我们就仅限于两个人。
这又是一个错误。
书中举例,会议室里的两个人随着情绪的高涨开始了激烈的争吵模式,完全无视其他参与者的存在。
有没有可能作者在这里设置了两个人和机器人的见面?
“在这个孤独的角色里,对话总是自言自语……”(许茹芸的《独角戏》),哦,这里是两人的《你跟我说话》。不要怕,都是冬瓜的时候互相吵架就好了!
7)烧脑的设计理念
“文似看山,不似太平”,必然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个又一个谜题,让读者无法从迷茫中自拔。是不是很奇妙?
又错了!
太过烧脑的节奏,甚至抛弃了逻辑思维的框架,而让思绪在悬疑的袁野中狂奔。就算作者最后回来了,读者也懒得绕了。
随着剧情的发展,结合故事推测作者的想法,很好玩。后来我几乎同时笑了,才发现这本书够好吃。
但最后还是被我绕来绕去搞糊涂了,只能证明读者太傻了。嗯,愚蠢的读者不适合聪明的书,所以果断放弃书。
永远不要担心悬念。
8)结尾
大部分结局都揭示了其中的奥秘,提炼了小说的主旨。
解开谜团,言简意赅,摒弃冗长繁琐。比如悬疑推理,侦探会对案件进行详细的说明,以及作案手段,这些都可以随着小说的推进而逐渐释放。
更要杜绝说教。
无论是详解还是长篇大论的教学风格,都是狗尾巴和貂皮尾巴,只会导致读者毫不留情地忽视。
05.摘要
以上内容在我个人看来基本是这本书的精髓。从开头,剧情,角色,思路,结局等各个方面。最后,书里也给了写小说的最后一磅重锤。
用词错误、句子冗长繁琐、段落过于密集、字体过小、排版方式不合理、不考虑出版社特点盲目投稿等等。
当然,这和编辑直接面对的最惨的问询函比起来,不算什么。
问询函是作者和编辑第一次面对面的谈话。请记住:
不要太啰嗦,太幽默(不需要俏皮话),也不要太谦虚(自我表露)。“夫人,你就说实话吧。”
书不多,一本好书就够了!
《如何写小说》这本书教你避免200种创作误区,用别人的错误为你的创作铺路。它不讲经验,只讲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正如书中所说,“犯了什么罪,就可以切断你小说的出版之路。如果同时犯数罪,就切断了同名作者的出版之路,因为出版社想以防万一。”
这篇书评写得很详细,但“我从书(书评)中学到了很多,却一无所知。”你还在等什么?快点读吧。
(我叫易强——如果我写小说,请保持笔名远离雷区,嘿嘿嘿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