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黄河的诗词歌赋

歌颂黄河的诗词歌赋:《发白马》、《登单于台》、《渡黄河》等。

1、《发白马》唐,李白唐。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译文: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瓦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

赏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

2、《登单于台》唐,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译文:春日里无战事边疆的士兵都已返回,我独自一人登上了单于台。太阳从大地渐渐升起,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从远天之外涌来。黄沙随风翻滚的纹痕好似水中波浪,狂风呼啸,响声如同雷鸣。

赏析:“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一轮白日,跃出平地,写它喷薄而上的动态;千里黄河,天外飞来,写它源远流长的形象;“白日”、“黄河”对举,又在寥廓苍茫之中给人以壮丽多彩的感觉。白日出于地中而非山顶,黄河来自天外而非天上,一切都落在视平线下,皆因身在高台之上的缘故。

中间两联,白日、黄河、沙浪、风声,从远到近,自下而上,构成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图画,把边塞风光,写得势阔声宏,莽莽苍苍之至。

3、《渡黄河》明代,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译文:常听说银河倒泻,这事真假难辨,如今见到的黄河,瞬间就能浊浪掀天。

赏析:《渡黄河》是清初诗人宋琬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将黄河的浊浪排天,以天上盼银河倒泻陪衬,极力描写它的险恶;后两句说人情的险恶更有甚于黄河浊浪,所以不应说黄河是畏途。这首诗运用反衬的手法极写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十分深刻,含感时伤世之情,发穷愁孤愤之音,诗格老成,笔力劲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