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语言
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小说的语言决定了情节的节奏。闲暇时研究解剖学可能有助于提高小说写作技巧。小说的语言通常分为五类:解说,(细节)描写,叙述,对话,高度概括。
我从毕飞宇的小说《推拿》中摘录了几段,试着和大家一起理解一下:
从例子中可以看出,记叙文比描述文快,任何小说都可以用几句话高度概括,对话可以代替其他四种语言的功能。
写小说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运用语言是一门大学问。成熟的小说家,大多是语言大师,本能地让不同类型的小说语言像河流一样流淌出来。
描述需要具体和准确。形容词、副词和成语...都不推荐,会削弱文字的表现力。恰当地使用动词和名词常常能产生奇迹般的效果。为了充分刻画人物,描写必不可少,否则会陷入概念化的漩涡,导致人物空洞,站不住脚。
描述性语言,类似于档案材料,基本都是作者的个人内容,直接给读者信息,比如个人自传背景,身高体重,社会地位等等。这种语言并不能促进剧情的发展。
在小说写作过程中,作者应有效地处理写作节奏。如果发现剧情太慢,就用叙述性、总结性语言;如果发现剧情跑的太快,要适当增加描写部分,减少总结。
五种语言不能孤立存在,必须有机共存。写对话如果能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解释清楚,会更生动。一般来说,在高潮部分,合理增加对话环节,更有利于展现人物性格。
目前还欣赏不了篇幅太长的纯对话小说。整体感觉单调,信息堆积过多。海明威,一个伟大的作家,最擅长用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且他的话中往往有话,而且话多不胜数。
个人认为,用对话来推动剧情发展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会毁了美感,甚至会出现拖沓。有些作者是为了省事。在必须使用的地方,使用对话往往事半功倍。
五种经历决定了小说的节奏,节奏感其实就是写作的语感。为了提高它,我们必须多读多写。平时可以拆分训练,针对某一项进行专项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自己的本能。以后写小说肯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