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惜春公主的历史小说
作者:仙妹飘飘
平平淡淡才是真——居伦公主的纯真年代(一)
有些人,出身平平却经历过辉煌;有些人,生来高贵,最后却变得愚钝。有一些人,平淡已经成为他们的气质,无论怎样,内心总是平静的。这是平庸的表现吗?不。这是在这个多样化的世界中所能把握的最深的幸福。
在清朝五十三位公主(拥有“和硕公主”以上爵位者)中,有这样的人:虽然不是皇帝亲生女儿,但也有贵族血统和出身,或者是接近皇宫的公主,或者是郡王家的女儿。
她们被尊为“公主”,因为她们是天子的养女。这是他们的运气吗?这恐怕很难说,因为,金玉其外的名声背后,往往有我们看不到的惆怅之痛和伤心之泪——他们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皇室女儿的故事,她就是康熙皇帝唯一的养女——居伦惜春公主。
平平淡淡才是真——居伦公主的纯银禧(下)
养女(1671-1741):生于康熙十年(1671)1911年11月28日,康熙是长宁恭亲王的第一个女儿,母亲是长宁蜀府金氏。在童年养育宫。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月被封为和硕惜春公主,嫁给班迪。康熙三十一年(1692),建立了历史悠久的禁卫军,依靠贝勒制度。雍正元年(1723)二月,居伦公主被封为惜春。班死后,公主在北京英俊潇洒。
附录:Bandi、Borzijit。蒙古科尔沁县的王琦,跟随他的孙子,是一级太极。在部长、指挥官和右翼罢工者的领导下。雍正四年(1726)六月九日卒。乾隆十八年(1753),二月进贡。
平平淡淡才是真——居伦公主的纯银禧(三)
为什么清朝皇帝会收王爷的女儿做养女?说实话,这很少是因为感情因素。如果仔细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皇帝女儿少(如顺治、雍正),另一种是对养女的父亲表示宠爱(如乾隆、咸丰)。
其实不管是哪一个,结局都是一样的。在清朝,公主本身就是朝廷手中政治交易的昂贵砝码,尤其是养女。帝王似乎对养女兴趣不大。这些养女几乎从入宫那天起,就注定要投身政治。他们最终无一例外地嫁到了蒙古或三藩(清末荣寿公主除外),成为养父母手中最不必要的政治工具。
这可能也是皇帝只收养女人不收养孩子的原因。因为太和殿里不缺人坐在富丽堂皇的龙椅上,缺的只是能让椅子看起来更加富丽堂皇的宝石和黄金。所以每个皇帝都牢记养子可扰,养女可用的观念。所以清朝才有了这些不是皇帝亲生的公主。
平平淡淡才是真——居伦公主的纯真年代(四)
在认识惜春公主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她的父亲,恭亲王长宁。
清朝历史上有两位王子被封为恭亲王,一位是我们熟悉的易信,另一位是惜春公主的生父常宁。
长宁是顺治世祖的第五子。顺治一生八子,四子长大。他们是圣父、蔚县福泉太子、恭亲王常宁、春景太子龙。这四个人当中,春景的太子龙,死于十九岁。所以康熙皇帝的兄弟姐妹中,只剩下福泉和长宁了。
对于这个兄弟情,康熙皇帝心里似乎有些分歧。事实上,我们很容易从谥号中看出这一点。三皇子中,只有长宁死而不谥号。是康熙的疏忽吗?恐怕不是,因为昌宁和福泉都死于康熙四十二年,但昌宁比福泉早来了一个月。康熙得知弟弟去世后,正在长城巡逻。他委派太子回京筹办丧事,后来福泉死了,就另当别论了。以下是《清史稿》中的一段话:
所有的祝福都没了,同一天也会没了。我服丧的时候摘下流苏哭到喝了一杯奠酒。那一天,太后先登上皇位,劝太后回宫。她从仓珍门进入任静宫,不关心政治事务。越走越丧,赐二马六匹,骆驼十匹,蟒缎银子。第二天给你,葬礼举行,太后哀恸哀恸,但已是。生活就像郑亲王的例子,除了常规的牺牲还有牺牲。钦差大臣罗湛监造陵墓,修建纪念碑。
另外,根据清朝的进攻规则。太子的儿子应该攻击郡王,但是福泉的子孙继承了皇位,而长宁的子孙只攻击贝勒(这种攻击无异于把长宁当成郡王,仿佛让我们想起了乾隆年间葬在贵妃葬礼仪上的那拉皇后)。
至此,我们似乎看到了康熙对这两兄弟不同的感情。康熙和长宁到底只看到了什么样的矛盾,以至于一向稳重的康熙皇帝都没有给他弟弟谥号。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将对惜春公主产生巨大的影响。
平平淡淡才是真——居伦公主的纯银禧(五)
康熙十年十月,一个非常吉祥的日子,惜春公主在北京恭王府诞生了。她的父亲是当今皇帝的弟弟,母亲只是宫里的一个侧福晋。不过这也没什么,毕竟他是父亲的第一个孩子,第一个延续的血脉。
当惜春公主被带进皇宫抚养成人时,没有确切的历史证据被发现。但据飘飘推测,这个时间应该是康熙十二年的三四月左右。
众所周知,康熙是一个儿孙满堂的皇帝。但其实在他早年,孩子和孩子的关系是极其浅薄的。以至于前六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英年早逝。这样的情况对于皇室来说是极其痛苦的经历,虽然皇帝还年轻。
康熙十二年二月,康熙帝最后一个女儿去世。孩子们的死亡让今年的春天显得如此凄凉和灰暗。此时康熙皇帝的心情比这个晚春还要压抑。也许,这座宫殿真的需要增添一些新的气息。
就这样,一个月后,经过了复杂的计算八字、理解玉盘的过程,在恭王府年仅两岁的小格格被一个人情带到了宫里。
看着惊恐的女儿被威武的钦差带走的那一刻,不到二十岁的恭亲王跪在地上,手里拿着圣旨和赏赐。我在路上了。那是他的大女儿!从此,孩子与自己无关。红墙相隔不止一段距离,血浓于水。
当然,除了常宁,还有那个在内堂,因为失去女儿而痛哭的人。
平平淡淡才是真——居伦公主的纯银禧(6)
惜春公主的入宫似乎真的给皇宫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祝福。两个月后,容县公主出生;一年后,皇太子、端井公主和殷诚王子相继出生。整个故宫又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也许正是这种令人鼓舞的欢腾感染了康熙,让他对这个把她当亲生女儿的小侄女心存感激。因此,惜春公主成为第一位以养女身份被纳入皇室的公主。
然而,在这些看似轰轰烈烈的过程之后,皇宫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闷无趣。这时,惜春公主已经从皇帝和太后的视线中消失了。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惜春公主的生活。事实上,自从她懂事以来,她就发现自己在这座宫殿里与众不同。虽然康熙每次养大她都没有亏待过她,虽然她和姐妹们相处的很好,尽管宫女太监们都称她为大公主,但小春喜还是知道她的身份。一种依赖感一直萦绕着她。在宫里,她没有贵妃母亲的影子,也没有撒娇的权力——因为她根本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然而,惜春公主不是林黛玉。这种成长经历并没有让她变得犀利敏感,反而让她养成了安静大方平淡的性格。像大多数皇室女性一样,她信奉佛教。在日常的礼佛中,这个安静的女孩比她的年龄更加成熟谨慎。就这样,惜春公主在平静祥和的心境中度过了她的童年和青春期。
平平淡淡才是真——居伦公主的纯银禧(7)
康熙二十九年对惜春公主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惜春公主经历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结婚。
女孩子结婚是一件喜事,但对皇室公主来说却不是一件开心的事。因为她的婚姻注定是怀柔蒙古的政治工具。
康熙为惜春公主选择的丈夫名叫班迪,是科尔沁蒙古的一名太极。漂漂想说几句关于这段婚姻的话。其实光是班迪的太极地位在清代蒙古额附中就不算高。这个身份基本上只能证明他有贵族血统。《清稿》记载的最低等级蒙古贵族——范部天下表是一等太极,相当于一镇之主的地位。漂漂漂之前写的,亲公主中,他们的亲对象至少是县级的。比如和硕端静公主额头连着加尔藏就是郡王;古伦荣贤公主附额是郡王加太子的等级;固伦纯悫公主的额头连着凌泽是一个超级勇敢的王子,而固伦恪靖公主的额头连着敦多布多尔是汗王。
可想而知,公主被赋予的地位越高贵,这场婚姻的政治意义就越显著。这样,惜春公主的婚姻似乎在实际的政治局势中并没有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康熙皇帝当初娶女儿的时候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据飘飘说,这其实是康熙皇帝对科尔沁蒙古特别宠爱的体现。
说起来,还有很多渊源。班迪的祖父叫奇塔特。你可能不熟悉吉大港,但恐怕每个人都知道吉大港自己的姨妈。她是孝庄皇太后。
相信大家对科尔沁都不陌生。科尔沁是漠南蒙古最早加入清朝的部落。正是因为这种明智的选择,原本弱小的科尔沁在清政府的支持下,成为了漠南蒙古最大的一部分。而且几十年下来,换了四个皇后,几个妃子。当然,清政府一直希望把科尔沁打造成蒙古各部的好榜样,所以清朝对科尔沁也是照顾有加,其中一条就是娶公主。
据统计,清朝三百年间,有八位皇室公主嫁到科尔沁,是蒙古部落与皇室联姻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前面提到的班迪的爷爷奇特娶了孝皇后的女儿皇家公主。但实际上,科尔沁与清朝的联姻高峰是从皇太极到康熙初年,而到了康熙中期,科尔沁因为蒙古各部势力的平衡和喀尔喀蒙古的依附,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辉煌了。但康熙还是注意到了科尔沁的安抚。所以我把公主嫁给了科尔沁,哪怕她是个太极。
平平淡淡才是真——居伦公主的纯银禧(8)
飘飘一直怀疑惜春公主嫁给班迪后住在哪里。根据上面的介绍,“班迪去世后,公主在北京很帅”,据说班迪去世前,公主夫妇并不住在京城。但是,当我看到班第一次做官的经历时,似乎有些问题。
在他的第一个生命中,班是“在部长,指挥官和右翼罢工者的领导下”。这些官职都记载在清朝的征兵中:
内政部长兼总督府:侍卫署领导侍卫部长,是一级。内政大臣,先制一品,后改一品。每人六个人。有两个黄色,黄色和白色的旗帜。军衔大臣,总司令,禁卫军总司令,满大学生,还有历史上的内特·简。部长的人数没有限制。董帅的侍卫掌管军队,内政大臣易维兼军阶大臣。
右翼前进指挥部:前进营前进指挥部,正二品。国王、公众和大臣都有责任。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指挥指挥先锋队的法令,挑选满族和孟瑞士兵,适时训练他们的技能。领导和警卫负责先锋队,警察驻扎在警卫队。
这样看来,班迪担任的所有职务似乎都与北京的禁卫军有关。有的甚至是皇帝的亲军。而且由于这种官职的重要性,它不可能是像散秩大臣那样的一种有酬闲职。那么如果不是免费的工作,班迪为什么不住在北京呢?
另外,班迪死后被追封为“秦公”,这在蒙古王侯中似乎是很少见的情况。只有真正长期为朝廷效力的大臣才有谥号。班迪的谥号真实地反映了他几十年来的勤奋工作。
综上所述,朴朴推测班迪后来被调到北京是因为他的眷恋。这也正是因为他只是科尔沁的一个太极,不像郡王和太子长期不能出境。
平平淡淡才是真——居伦公主的纯真年代(九)
事实上,无论惜春公主婚后住在哪里,她的生活都应该很平静。从剧集中记录的关于班迪的点点滴滴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几十年在朝鲜的打磨让他更加温顺圆滑。至于惜春公主,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温和已经成为她的性格和气质,当有事发生时,她自然是平静的。
然而对于皇室来说,已经出嫁的大公主似乎已经被遗忘,甚至被视为“我家之外的人”。《州朝行宫史》中有这样的记载:“仓贞门为重要关口,大公主为已婚之人。任何进入的人都必须通知总经理解释。”
惜春公主站在宫门外,抬头看着高高的红墙,听着太监宣布“她是一个已婚女人”,自然让她感到有些痛苦。但她并不难过,这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于是公主轻轻叹了口气,转身离去。她身后是故宫,离她越来越远,是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永远不属于她的地方。......
这也许是注定的,这里不是她的家。她的家,她的目的地,是在公主家等她的那个憨厚的蒙古汉子。
平平淡淡才是真——居伦公主的纯银禧(十)
就这样,虽然夫妻俩之间可能没有太多的爱,但是几十年来,他们一直都是善良的,互相尊重的。两个人都有一种平淡的气质,这种气质让他们的生活像菩提树旁的一池湖水一样平静通透。这可能也是两个人都比较长寿的原因吧。
然而,在惜春公主的心中,生父恭亲王始终是一个难以割舍的牵挂。也许,在北京期间,恭亲王还看望了自己的女儿,她已经不能自称为阿玛尔了。隔着薄薄的纱帘短暂而微弱的相遇,相信给父女带来了最大的安慰。
康熙四十二年,恭亲王去世。按照规定,惜春公主不能去灵位吊唁。所以,她只好悄悄地在房子里的佛龛前放了一个小牌位。这一刻,她没有眼泪,也没有悲伤。她只是用她三十年来对佛最真诚的奉献所累积的功德,为她的父亲做最后的祈祷。
平淡是真实——居伦公主的纯银禧(XI)
春华秋实,光阴似箭。在惜春公主府清晰的木鱼声里,故宫围绕着夺嫡经历了一场激烈的血雨腥风,疲惫不堪的康熙皇帝终于离开了他非常热爱的江山土地和皇位,他也换了新主人。
所有这一切都与惜春公主无关。......
雍正元年二月,一道圣旨像五十年前一样,再次划破了惜春公主的平静生活。她和段敏、荆轲一起被称为古伦公主。于是,公主府一时间又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地方,前来祝贺的客人也是络绎不绝,而惜春公主只是把招待这些客人作为例行公事。
此时,无论是“和硕”还是“古伦”,对惜春公主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
平平淡淡才是真——居伦公主的纯银禧(12)
十三年后,附班去世。惜春公主仍然感到心里有点痛。毕竟他们结婚四十多年了。虽然平淡,但早已成为彼此的依靠和习惯,就像一日三餐,就像早上做作业,就像早上过夜,就像安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惜春公主独自站在丈夫的棺材前,留下了她生命中最后一滴眼泪。这一滴眼泪,应该是它被带进宫里的时候,痛苦结婚的时候,被带出宫外的时候,父亲去世的时候留下的。......
在惜春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惜春公主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和习惯,以最踏实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其中,惜春特别感动她的姐妹,真正的皇帝的女儿。
六十多年前,似乎正是她入宫时带来的祝福,让她的姐妹们来到了人间。现在,惜春公主正坐在佛龛前,双眼微闭,双手紧紧抓着一串佛珠,用最真挚的祈祷和翻动,将它们一一送回原处,直到这一代金枝玉叶只剩下她自己。......
六年后,惜春公主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躺在病床上,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在这风雨飘摇的一年里,她一直在岸边,默默地见证着云起的风云变幻,仿佛她只是一个局外人。
惜春暗自庆幸自己只是个局外人。......
这时她才明白,佛陀让她以这个身份来到这个世界的真正用意,是让她听到、看到、见证——那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衰落与辉煌。现在,她的任务已经完成,她可以像70年前一样邋遢,从不来自任何地方。......
突然,念珠从谁的手中滑落,碎珠滚得散落一地。清脆而震动的声音,仿佛是寂静空间里的一声沉重的叹息,与这个迷雾世界做最后的告别。然而,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声音背后隐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无奈和辛酸。不一会儿,所有的珠子都停了下来,时间在这一刻随着生命凝固,从混沌中飘散出来的最后一丝精华也消失了,一切又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