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些不错的悬疑推理小说,不是鬼故事。

经典推理的巅峰——有毒巧克力的谋杀

“一个真理占上风。!」

这是热门推理动画《名侦探柯南》中主角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经典推理小说的中心思想。最后,作者必须给读者一个“标准答案”,把所有的谜团解释清楚,而且这个答案必须是“唯一的”,不能模棱两可。凶手的身份一定要明确,不把a定为凶手然后说让B做凶手有道理。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真的有那么简单吗?读者可能会抗议:小说设定可以不同于现实世界,只要能解释“小说中的逻辑”,并在阅读中满足心理上的智力挑战;至于是否符合现实常识,没必要这么挑剔,扫大家的兴。在现实世界中,谁会费这么大劲去制定谋杀计划?

但如果读者想将小说中的推理方法付诸实践,甚至希望能帮助警方侦破奇案,有可能这么顺利吗?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小说终究只是小说,是虚构的。现实中恐怕是没有“侦探”的,否则世界上不会有那么多悬案。当然,现实世界中的警察不会是跑龙套的,但是现实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侦察受到很多限制,会阻碍案件的发展。现实世界仍然存在“灰色地带”,“事实”和“真相”之间也可能存在偏差。抓罪犯不是那么容易的,给人定罪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现实和虚构区别的症结在哪里?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想:线索是客观存在的,但如何解读线索却相当主观,因人而异;对线索的解读是否恰当,其实与推理过程和最终结论的正确性密切相关。经典推理大师安东尼?贝克莱的重要作品《毒巧克力谋杀案》相当准确地展现了推理小说与现实世界的本质区别——虽然这部作品本身就是虚构的推理小说。

当然,小说里的“真相”只有一个,但这本书里说得最多的是多达6个推理过程,结果各不相同,而且每一个都是符合逻辑的;至于哪个是“真相”,我觉得还是要读者自己去判断。案件本身有点复杂:在俱乐部闲逛的丈夫碰巧知道朋友收到了一盒不认识的人送的巧克力,朋友递给了他。丈夫回家后,与妻子分享食物,但妻子中毒了。三个相关当事人中,谁是凶手的真正目标?这位女士的死只是意外,还是故意的“失误”?

小说中,警方对这起案件束手无策,只好求助于推理迷的社团,给这些社团的成员一个实际调查案件的机会。作者在书中对真实经历的巧妙描述和推理小说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幽默的作者还讽刺了推理小说:为什么主角对线索的解读通常不会出错,而其他人连简单的推理都不会,甚至对明显的线索视而不见?此外,作者还指出,推理小说对线索的解读过于一厢情愿,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最著名的例子当然是老梗,他被S.S范·达因列为“二十个推论”之一:“案件发生时,狗没有叫,说明犯人是熟人。在经典解谜派看来,这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推理过程,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直接。也许狗不叫只是因为它睡得太好了,和那个人是谁没有关系!

因为故事中推理社的成员形象各异,如老律师、女剧作家、男推理作家、女时尚作家等。,每个人的背景不同,观察点不同,所以通过这些对线索的不同解读,发展出了六套完全不同的推理过程和结果。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手法细腻,笔法精准,用不同的形象写出和刻画了六个人物,让读者单从对话中就能分辨出其中的不同,人物塑造的功力堪称完美,相当到家。

真相应该只有一个,但为什么在《毒巧克力谋杀案》这部作品中,似乎有六个相互关联却又相互矛盾的推理过程?更糟糕的是,似乎任何说法都有道理,那么像这样的推理小说怎么可能写出结局呢?难怪作者安东尼?伯克利将被尊为大师。作为古典黄金时代的推理小说作家,他很快预见到了未来解谜推理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而提出未来推理小说的描写将更多的是心理而非数学元素。当然,这本书的成就还是在于其精彩丰富的推理过程,但心理层面的写作早已在大师笔下。至于小说结局,请自行体验大师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