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结构是什么?
(1)古典诗词:包括古诗词(唐以前的诗词)、楚辞、乐府诗。《宋》、《歌行》、《语录》、《屈》、《令》等古诗词体裁中的诗词也是古诗词。古典诗词不讲对仗,押韵自如。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一种诗歌形式,以运用楚辞方言和音韵为特点,具有浓厚的楚色彩。东汉刘向主编的《楚辞》有十七卷,主要是屈原的作品,而屈原的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所以后人也称之为“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原为汉武帝时期主管音乐的官职名称,后成为诗体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员收集和创作的音乐歌曲简称乐府。魏晋唐及以后的诗人写的诗,是准乐府,就成了乐府和准乐府,虽然不过瘾。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题目里都有。
加歌,加台词,加语录,加歌,加歌。
(3)歌行体:是乐府诗的变体。汉魏以后以“宋”、“兴”为题的乐府诗并不少。虽然名字不同,但两者并没有严格的区别。都是“宋”的意思。它们的音节和格律一般是自由的,形式上是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后来,他们有了“歌行”的风格。在唐代,初唐诗人创作乐府诗,除了沿袭汉魏六朝乐府的旧题外,也有少数诗人另辟新题。虽改名为乐府,但不限音律,故称新乐府。这种诗在李白和杜甫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比如杜甫的《伤心的陈涛》、《哀将头》、《一车铺两为路》,还有白居易的很多作品,以乐府歌的形式出现,大多是三言七语的混合。
(2)近体诗:近体诗,相对于古典诗歌,又叫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①一种“绝句”,每句四句,简称五言,简称七言。
(2)一种叫“格律诗”,每首诗八句,五字缩写为五律,七字缩写为七律,八句以上的叫排律(或长律)。
节奏很严格,有定句(除了排列),有句中定字,有定韵位(定韵位),有定字调(诗中每个字的定平调),有定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比如韵文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每首诗有四个四联八句,每句必须有相同的字数,可以是四韵,也可以是五韵。中间的两副对联必须对着,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可以放也可以不放。如果编曲在固定节奏的基础上扩展到十句以上,就叫编曲。除了首末对联需要上下对句外,还有对句,称为“范对”。再比如,绝句只是两句四句的对句,又叫绝句、断句、断句,对排比、押韵、对偶性都有一定的要求。
(3)词:又称石喻、长短句、屈子、屈子词、乐府等。其特点:声调有固定的框架,句子有固定的数字,词有固定的声调。字数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调(58字以下)。词可分为单音和双音,双音分为两段,其中词的层次和数量相等或大致相等,单音只是一段。一个字一段叫一段,第一段叫钱、商、尚,第二段叫侯、夏、夏。
(4)屈:又名、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代,兴盛于元代,风格与词相近。特点:字数可以加衬字,多用口语。散曲包括诗和歌两种。套数是连贯的一套歌,少则两首,多则几十首。每一组号都以第一首曲子的曲子作为整套曲子的名称,整套曲子必须是同一个宫调。它没有客人,但只有清唱剧。
2.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怀古诗(关于历史的诗)、悼亡诗、讽刺诗。
(1)怀旧诗。
一般都是怀念古代的人和事。关于历史的诗歌,往往是将史实与现实相扭曲,或是对个人经历的惋惜,或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的个人经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半年多来一事无成。辛弃疾的《咏玉乐静扣顾北亭怀古》表达了他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了社会现实。也有写历史的诗,只是冷静理性地反映和评价历史,或者只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经历不在其中,诗人的感受只是画外的声音。比如刘禹锡的《武夷香》,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感。
(2)吟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来描写。思想上,往往是表达自己的意愿。从物到人,从现实到虚无,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东晋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到了唐代,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擅长描写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和舒适的隐居生活,具有隽永优美的诗境,清幽雅致的风格,清晰典雅的语言。
(4)战争诗。
从先秦时期就有边塞和战争题材的诗歌,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然频繁,统治者重视武术胜于文学,学者通过邀请边疆法院比通过科举考试更容易赢得声誉和名声。此外,盛唐时期,感情瑰丽的边塞诗得到极大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5)旅行诗和永远在我心中的诗。
古人长期的流放,长期的漂泊,或者长期的戍守边关,总会引起强烈的思乡和乡愁,所以有很多这样的诗句。他们或写对一次旅行的留恋,或写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或写对乡愁的思念,或写对闺房怀胎的思念。在写作中,通过触景生情、适时动情、以物传情、因梦传情,或者用绝妙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让自己感觉受到了伤害。
(6)送别诗。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亲朋好友往往几年难相见,所以古人特别注重离别。临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行,折柳相送,有时还吟诗送别,因此离别成了古代文人永恒的主题。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送别诗中所写的具体内容和思想倾向往往也不同。有的直接表达离别之情,有的通过吐槽胸中之气或表达意愿来表达,有的重在离别之痛而不恨,有的重在规劝、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基本的如下: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根据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来划分的。
(1)叙事诗:诗歌包含比较完整的故事线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激昂的唱腔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化小说都属于这一类。古希腊荷马的《赫里亚特》、《奥德赛》等史诗;中国诗人李记的《王贵与李祥祥》等故事诗;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等诗化小说。
(2)歌词:主要通过直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如情歌、颂歌、挽歌、挽歌、牧歌、讽刺诗等。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当然,叙事和抒情并不是绝对分离的。叙事诗也是抒情的,但它的抒情性要求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往往叙述一些生活片段,但不能铺开,要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根据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来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行数、字数(或音节)、声调和押韵、词语的对仗、句式的安排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中国古诗中的“格律诗”、“绝句”、“歌”,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现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诗体。不受格律的限制,没有固定的格式,讲究自然和内在的节奏,用韵大致相似或不用韵。字数、行数、句式、声调相对自由,语言相对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这种诗风也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流行起来。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意的意境和激情,往往充满哲理,讲究自然的律动和音乐的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不分支不押韵,比如鲁迅的《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