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虚词
1. 九年级下文言文虚词整理,之,以,而然,乃,为,焉,于
之
⑴他,她,它(们)。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
①云之崔嵬。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⑽向。例:
然后驱而之善
————————————————————这“一”个够不够,哈哈!
2. 文言虚词练习练习一则:九年级下册5单元古文虚词练习辨析下面的一词多义词.为:(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2)夫子何命焉为?( )(3)必为有窃疾矣.( ) (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5)以牒为械 ( ) (6)今为宫室之美( )(7)妻妾之奉而为之( )见:(1)胡不见我于王 ( ) (2)于是见公输盘(3)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然:(1)然,胡不不乎( ) (2)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 )(3)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4)万钟于我何加焉 ( )(5)所欲有胜于生者( ) (6)欲有求于我也 ( )(7)皆以美于徐公 ( ) (8)皆朝于齐 ( )故:(1)公问其故 ( ) (2)彼竭我盈,故克之( )以:(1)必以分人 ( ) (2)何以战 ( )(3)欲以子之梁国而吓邪( ) (4)必以情 ( )参考答案:为:(1)给、替 (2)呢,语气助词 (3)是 (4)做、制造 (5)当作(6)为了 (7)接受见:(1)引见 (2)召见 (3)会见然:(1)那么 (2)这样,如此 (3)然而于:(1)从 (2)由于 (3)给 (4)对 (5)给 (6)对 (7)比 (8)到故:(1)原因 (2)所以以:(1)把 (2)凭借 (3)用 (4)按照、根据。
3. 常见文言文虚词和实词见九年级下(北师大版)语文书附录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
4. 初中文言文虚词练习初中常见文言虚词复习 之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四)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其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记忆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以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例: 2、作为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 “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记忆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 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 偶尔通假要分清。 于 1、对,对于。
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 状语后头表修饰。
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1、代词 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 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助词 分两种情况: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 1.用法词性混为一谈 2.古今词语词义词性混为一谈 3.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 4.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 练习一则:九年级下册5单元古文虚词练习辨析下面的一词多义词。为:(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2)夫子何命焉为?( )(3)必为有窃疾矣。
( ) (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5)以牒为械 ( ) (6)今为宫室之美( )(7)妻妾之奉而为之( )见:(1)胡不见我于王 ( ) (2)于是见公输盘(3)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然:(1)然,胡不不乎( ) (2。
5. 9年级下册语文书里的所有文言文《公 输》 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
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
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德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原文 十年春,齐帅伐我①。
公将战(2),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4):“肉食者谋之⑤,又何间焉(6)?”刿曰:“肉食者鄙③,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③,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⑤, 必以信(11)。”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
公。
6. 文言虚词练习练习一则:九年级下册5单元古文虚词练习辨析下面的一词多义词。
为:(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2)夫子何命焉为?( )(3)必为有窃疾矣。 ( ) (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5)以牒为械 ( ) (6)今为宫室之美( )(7)妻妾之奉而为之( )见:(1)胡不见我于王 ( ) (2)于是见公输盘(3)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然:(1)然,胡不不乎( ) (2)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 )(3)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4)万钟于我何加焉 ( )(5)所欲有胜于生者( ) (6)欲有求于我也 ( )(7)皆以美于徐公 ( ) (8)皆朝于齐 ( )故:(1)公问其故 ( ) (2)彼竭我盈,故克之( )以:(1)必以分人 ( ) (2)何以战 ( )(3)欲以子之梁国而吓邪( ) (4)必以情 ( )参考答案:为:(1)给、替 (2)呢,语气助词 (3)是 (4)做、制造 (5)当作(6)为了 (7)接受见:(1)引见 (2)召见 (3)会见然:(1)那么 (2)这样,如此 (3)然而于:(1)从 (2)由于 (3)给 (4)对 (5)给 (6)对 (7)比 (8)到故:(1)原因 (2)所以以:(1)把 (2)凭借 (3)用 (4)按照、根据。
7.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及重点答: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公输》――《墨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起.于鲁 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 通“悦”,高兴 3、再拜.. 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 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 然.:但是;胡.:为什么;已.
:停止。 6、胡不见.
我于王 引见 7、子墨子九距.
之 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 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
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 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 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
词语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 有利 委.而去.之 委. 放弃;去. 离开 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故曰 所以 七里之郭. 外城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限制;以. 凭借 池.非不深 护城河 亲戚畔.之 通“叛”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威慑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多助之至.
极点 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
所向、内部团结
2、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
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重要问题
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
于 被任用 人恒过.. 恒. 常;过. 犯过失 傅说举于..
被选拔 衡.
于虑 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 所以;任. 责任,担子;是. 这 而后作.
奋起 苦.
其心志 使
┅┅痛苦 征于色. 颜色。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