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霞的形象是什么?
于霞是鲁迅著名小说《药》的主人公。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家境贫寒,以至于贪婪的狱卒从他身上“榨不出半点油水”;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清醒的认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我们大家”的世界是他的奋斗纲领;他意志坚定,坚持在狱中宣传革命真理,甚至说服监狱领导造反;在对敌斗争中“奋不顾身”,不怕打,无所畏惧,毫不动摇。最后慷慨地死在敌人的屠刀下,表现了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于霞的革命斗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鲁迅先生热情赞扬了他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但同时也描写了他斗争的悲剧。他的革命思想得不到群众的理解,他的革命行动得不到群众的支持,甚至他的牺牲也没有赢得群众的同情。人们对他的革命真理感到“愤怒”;他被监狱长殴打,人们幸灾乐祸;他说阿姨“可怜”,人家说他“疯了”。他被封建王朝打死了,一般人去看热闹;就连他的母亲也没有为他的英勇献身感到骄傲,反而感到“惭愧”。更可悲的是,他为革命喷的血,居然成了花老栓给儿子治病的“药”。总之,于霞的死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什么反响,只是给母亲带来了悲伤和耻辱,给无知的群众带来了一剂假药,给健壮的看客带来了一场“杀人的壮举”,给无聊的饮茶人多了一个谈资,给贪婪的刽子手一个行骗的机会。因此,于霞的死是孤独和悲伤的。
然而,于霞的牺牲并非没有影响。第二年清明节出现在墓前的花圈,是对这片“孤独驰骋的凶土”的告慰,表明革命者依然怀念他,革命的火焰没有——也不会熄灭。它在黑暗中给人希望。
于霞从未出现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刽子手和饮茶者的对话,用侧面描写来刻画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