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代表作《遥远的救世主》
01
故事背景设定在1995-1998。借助法律的漏斗,丁元英(男主角)在计划经济的市场中给贫困乡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理念——自由竞争,用自己的双手解放生产,吃别人吃不到的苦,做别人做不到的品质。
这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一些富人因此丢了性命。当时大家都在说,道德底线在哪里?拯救弱势群体的路在何方?杀富济贫是美德还是道德?
02
这本书出版于2005年,体现了作者对当前形势的思考,具有前瞻性。1996之前,我国的扶贫政策都是“救济式扶贫”,“精准扶贫”的概念最早是在2013年提出的。作者在书中描述的是一种“开发式扶贫理念+精准扶贫操作方法”。
与其说是帮助穷人,不如说是帮助志愿者。
中国为什么落后?说到底是文化的产物。虽然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但这是一种上帝高于一切的文化,一种救世主和救赎的文化。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和经济?
正是带着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弊端,作者表达了与其自救,不如自救。只有自己去做,下定决心去做,才能走上致富路。
03
翻翻百度文库对这本书的介绍,我觉得有点太肤浅了。(小说讲述了商业怪才丁元英利用“文化密码”疯狂掠夺中国钱财的故事。良心发现后,他退出了公司,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最后,故事爱上了芮肖丹。)
这本书的重点绝不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与其说爱情线不在第一位,不如说这条爱情线索是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对话,对人生意义、生活方式、自尊的理解。
佛教贯穿整部小说,书中有两段很长的对话。一个是丁元英和寺院住持的对话;其中一段是丁元英和牧师的对话。归根结底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规律的沉思。理解透彻了,就能清醒的活在世上,做事,随波逐流。
每个人都评论说,丁元英说他是神或不是,而丁元英说,瑞肖丹是真正透明的。“你活的是自性,不是对因果的无知,通俗点说就是平淡是真。我想活得明明白白,我还在思考的圈子里徘徊。我离你的境界还差几个地方。”
遥远的救世主是什么?“如果一定要有救世主,那么符合并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这句话贯穿全书的结构。
丁元英“杀富济贫”的步步为营的棋局,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瑞·肖丹最终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对生命法则的透彻理解。
整个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情况。只有追根溯源,找到各部分的本质联系,才能拨云见日。
书中有几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摘录一下。
1)我给你两个建议。第一,你不是靠求职谋生的。拿个学位没什么意义。你要学会有用的东西,不会影响你的创作和管理。学个十年八年,就有学习环境了。
2)认识这个人就是打开一扇窗,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听到不同的声音,可以让你思考,可以让你感悟。这就够了。
3)无论是文化的艺术还是生存的艺术,没有艺术,艺术还是有的。艺术是没有止境的...一双已经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差异的眼睛,再去如实地观察政治、文化、传统,用文化、道德把真相、真理颠倒过来,无论你写什么、拍什么,都是新的、深刻的...这就是名气,成就,价值,随便你怎么说。
以上只是作者对这本书的一些想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