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的午后(牧歌)
中西诗人在诗歌写作上有无穷无尽的探索。
我们先来看由原杭大中文系飞白教授翻译的法国诗人马拉美的象征主义代表作《牧神的午后》。有耐心地可以化点时间好好地阅读。
牧神啊,幻象从最纯净的一位水仙
“或潜入水中……”
一切都烧烤得昏昏沉沉,
看不清追求者一心渴望的那么多姻缘
让那条响亮、虚幻、单调的线就此消逝。
啊,狡诈的芦笛、逃遁的乐器,试试!
你快重新扬花,在你等待我的湖上!
我以嘈杂而自豪,要把女神久久宣扬;
还要用偶像崇拜的画笔和色彩
再次从她们的影子上除去裙带。
于是,当我把葡萄里的光明吸干,
为了把我假装排除的遗憾驱散,
一串空葡萄,往发亮的葡萄皮里吹气,
哦,林泽的仙女,让我们把变幻的回忆吹圆!
我崇拜你,处女们的怒火,啊,欢乐——
“薄情的,毫不怜悯我因之而醉的鸣咽。”
随她去吧!别人还会把我引向福气,
当这片森林染成了金色和灰色,
枯叶之间升起一片节日的狂热:
通过两者比较,我们大致可了解一些象征主义与写实主义之间诗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