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类型
《水浒传》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迅速赢得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喜爱,因此也出现了续书热。其中以陈深的《水浒传》和余万春的《荡寇志》最具代表性。后者也倾向于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甚至捏造一些将领剿灭叛乱,以达到战胜梁山好汉的目的。
除了续集,还有一些不一样的英雄传奇小说。如狄家将的《花间集》、著名的《杨家将》和《喊话》等反映了人们对忠义的热爱和对汉奸的痛恨。其实这些作品已经从英雄传说变成了爱国的民族英雄。
水浒的另一个影响是出现了乱世发家的英雄的作品。比如朱元璋写的《轻骑兵》,虽然没有水浒那么艺术,但也刻画了徐达、常遇春等传奇英雄。作为一部讲述奇异有趣故事的小说,它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这与中国古代小说从萌芽开始就与鬼结下不解之缘有关。在作为中国小说三大源头之一的童话、鬼神民间传说和魏晋玄幻小说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鬼神小说大多一波三折,童话、鬼神、因果报应等故事荒诞悬疑,引人入胜。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西游记》。这部小说和之前的三国、水浒一样,是在故事流传、戏剧改编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发展成书的。虽然它的部分内容取自《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吉恩寺三藏法师传》这两本书,但其故事的核心任务已经不再是唐三藏法师,而是他那些懂法术、道高深的弟子们。这部小说把人间、天上、地下放在同一个背景下,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无比的奇幻世界,比如《聊斋》。《西游记》一出,妖魔鬼怪的故事出现得有声有色,社会上出现了一股鬼神小说的热潮。
第一,西游记的续作,比如《西游记》、《后来的西游记》、《西游记》和《西游记》的故事一模一样。二是为得道仙人立传,如王的《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等,描绘了吴得道降魔的故事。此外,还有一些为民除害降魔而写的小说,如《遂平三魔》、《三生三世菩提树下》、《绿野仙踪》、《济公传》等。除了这些作品,还有《神仙演义》,写的是驱魔妖魔鬼怪,建功立业。这类小说虽然很多,也有各自的内容,但都是模仿西游记的作品,属于鬼怪小说的范畴。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西欧相比,发展得非常缓慢。经过宋元时期民间经济的蓬勃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衍生出新的经济因素,商业经济明显繁荣,新兴的民间阶层之间有了一种不安和活力。他们逐渐背离传统道德观念,追求及时行乐,促进了明清时期一些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就这样,以新兴的市民阶层为审美对象,迎来了世界爱情小说的蓬勃兴起。
明代世情小说的最大代表是“四绝”之一的《金瓶梅》。这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有争议的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它由《水浒传》中“宋武杀嫂”一节演变而来,主要写富商西门庆的暴死和妻妾之间的争宠嫉妒,主要是黄金和瓶子。书中描绘的世俗人情,都是基于现实社会中的一些日常琐事。小说也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揭示了真相,从西门家到世界各国,从朝廷到奴婢。社会政治的黑暗,经济的腐败,人心的恶毒,道德的沦丧,让人看着就火。《金瓶梅》描写世情,确实做到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的:“你写这一家,就骂尽了颜色。”
《金瓶梅》描写现实社会,取材于家庭生活和日常琐事,将视角转向普通人和故事,给整个古代白话小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具有鲜明的世俗情调和时代特征。除了续写《金瓶梅》、《荫蔽之花》、《新金瓶梅》等多部续作之外,还为其他文学样式提供了素材,为日后世界言情小说在数量和质量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初年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又一部关于人间的小说。这部小说创造了两代人联姻的荒诞故事,描绘了真实生动的世态人情,是清代世态小说的代表。
但清代最杰出的世情小说代表是《红楼梦》,比《醒世姻缘传》晚出版半个世纪。在明清白话小说中,这部作品最为人称道。这部小说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渗透着个人的血泪情怀。从各种人物关系中,表现了一个富家子弟的荒谬、软弱、隔离和没落,以及无法回避的人生辛酸和世态炎凉。这部小说把中国小说从通俗文学上升到了高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红楼梦》出版后,影响深远。当时有一种说法,不谈论《红楼梦》,把诗全读完也是徒劳。续《红楼梦》、《红楼梦》、《红楼梦》、《红楼梦补》等续作,使《红楼梦》成为古今小说续作之最。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才子佳人小说。这些小说把晚明复杂的爱情故事世界变成了一个文人雅士的角落,从文人的风流韵事变成了择偶的壮语。这类小说的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就是讲述了才子佳人求偶择偶的故事:才子必然文采非凡,容貌俊俏,佳人如花美眷,颇有文采,所以父母乃至朝廷都要想方设法选择丈夫,于是就有了权贵陷阱,小人相互疏远, 于是才子佳人不得不改名避难,使得故事曲折生动,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富贵优雅。
才子佳人的代表有《平山寒燕》、《玉梨》和《春柳莺》等。这些小说谈男女之爱不顶礼,人物缺乏有血有肉的个性,使得后来的同类小说逐渐走向套路,成为千篇一律的作品,失去生命力。晚清时期,封建势力逐渐衰落,统治阶级大力宣传封建正统,强化文化专制。政治上腐败黑暗,民不聊生。人们渴望惩治暴力、保护人民的清官和侠义公案小说。此时城市文化的繁荣使小说更加贴近百姓,于是文学中出现了侠义公案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清官统治,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符合崇尚圣人的需要。这些小说虽然继承了水浒的勇武,但其精神却变成了讨好封建法权和封建礼教的侠义特征,反对动武犯禁。侠义行为被纳入封建法权的运行机制中,代表人物有《三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后者成为后世京派小说的源头,确立了“儿女英雄”的模式,也促成了侠义与言情小说的合流。
还有其他的侠义公案小说,如《龚澎案》、《石公案》、《绿牡丹》、《小武夷》等。这些作品演变成了真正的武侠小说,从公案小说中分离出来。公案小说也在没有侠客的帮助下,演变成了侦探小说。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晋唐有论史者,明盛也...,而吴的《儒林外史》问世了...,所以说部里讽刺的书够多了。”
吴的《儒林外史》以士人为核心,以士人的功利思想、言行为内容,描写了科举制度下几代士人的命运。为了追求名利,他们把生命浪费在无用的无病呻吟的作品上,导致精神空虚,道德堕落,失去了独立的人格。文章通过准确的描写,揭示了真相,没有任何贬义。中国的讽刺文学将深刻隽永的讽刺、尖锐的批判和精辟的嘲讽结合起来,达到了一个高峰。所谓狭邪小说,是指19世纪变态、病态、离奇的中国社会,表现妓院的风情,北京的尘土与污染,外地市场的喧嚣,甚至官幕两路,士绅与商人。这些小说的作者大多是四处游荡的助手和学者。他们出入于名臣宅邸和流浪歌台之地,才情上下,趣味雅俗,成为当时街头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一时期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的畸形繁荣交织在一起,决定了这一时期小说的基本特征。
明清时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品有陈森的《花宝鉴》、魏修的《花月痕》和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这些小说展现了《名利场》中挣扎不羁的知识分子挣扎失败的心路历程,描绘了十里洋场的世界,即没有才子佳人,只有浑浑噩噩的人和物欲横流的畸形繁华的城市。他们以病态社会的丑恶现象为主体,表现了末世文人的颓废生活和追求幸福的变态心理。对我们今天有一定的认知价值和社会意义。所以是自成一类的。清末,随着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小说革命”以极大的热情兴起,以适应求变求新的时代洪流。四大经典小说《官场现形》、《二十年来所见怪象》、《老残游记》、《恶之花》被鲁迅先生称为“谴责小说”。这些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与政治密切相关。政治小说、科学小说、历史小说、社会小说,都与救国救民、改善群治息息相关。这些小说刷新了中国小说的格局,翻开了小说史上新的一页。成为一种新的小说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