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有哪些优秀的短篇小说?

1.诗意

歌颂新中国和新生活是建国初期诗歌中的相同主题。在颂诗的大潮中,老一辈诗人感受到了持续战乱后自由独立的可贵,他们的颂词表现出强烈的感恩之情。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大的节日》,冯至的《我的感谢》,艾青和臧克家的许多诗歌都是代表。一位老诗人在《新华颂》中写道:“人民中国巍然屹立在亚东。/光芒闪耀,辐射天空。/努力庆祝成功,/到处都是五星红旗。”这首诗虽然肤浅,但作为当代诗歌的开山之作,它在散文的表达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领先意义。此外,艾青的“礼炮震动了整个地壳,全世界欢庆新中国的诞生”和石的“祖国,我因你的名字而充满荣耀”等诗歌,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在建国初期的普遍感受和心情。

对旧时代苦难和斗争的回忆,对祖国和平幸福的捍卫,也成为这一时期诗歌的重要内容。李记的长诗《告密的女孩》写了一个为救游击队员而牺牲自己的女英雄。李冰的刘胡兰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乔林的《白兰花》和冯至的《韩波劈柴》在描写旧社会悲惨生活方面表现出杰出的艺术成就。

在抗美援朝题材的诗歌中,未央的《把枪给我》、《祖国,我回来了》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李英的《朝鲜战场上有这样一个人》、《致战地少女》和张咏梅的《春节》都热情地歌颂了中华儿女的奉献精神和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

这时的诗词也充分反映和歌颂了和平建设时期的新生活。李记临摹的《玉门诗集》《生命之歌》表现了石油战线工人的无私精神,因此作者有“石油诗人”的美誉。在表达新生命的作品中,《生命的抒情诗》尤为引人注目。文杰的《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山歌》是这类作品中最成功的代表。李英的《戈壁日出》、的《远走高飞》、的《江南曲》、梁上泉的《高原牧歌》、巩留的《西盟的早晨》都很有特色。

老诗人艾青把目光投向世界,创作了《南美大西洋之旅》等一批具有国际题材的诗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传达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2.如同新生活带来的诗歌创作的繁荣一样,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朝鲜通讯》是建国后散文的第一批成果。影响最大的是韦唯的作品。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和《离别之情》感情真挚,格调高昂,一时间好评如潮。其他如巴金的《我们遇到了彭司令》、《群英会》、杨朔的《鸭绿江南北》、刘的《朝鲜行军打仗》、老舍的《无名高地》等。,都从不同角度讴歌了志愿者与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有关这一主题的著作包括《朝鲜通讯报道选编》、《志愿军一日》、《志愿军英雄传》等。

反映工农业建设蓬勃发展的报告文学也很突出,如艾芜的《屋里的春天》、刘清的《1955年秋皇甫村》、金逸的《去佛子岭》、秦兆阳的《王永怀》、李若冰的《在柴达木盆地》等。,并有《祖国正在前进》和《经济建设通讯报道选》。

抒情散文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冰心的《小桔灯》、杨朔的《香山红叶》、的《松树的风格》、刘的《日出》、秦牧的《社坛抒情诗》、的《天山风光》等作品,或歌颂理想情操,或描绘河山风光,都以新的时代精神、优美的文笔、洒脱的风格成为当代散文中的精品。

许多高质量作品的出现,使当代散文创作呈现出第一次高潮,为60年代初散文创作的大丰收奠定了基础。

3.小说

建国初期,小说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各类题材中,描写民主革命斗争的比例最大,如的保卫延安、的《铁壁》、孔傕和的《新儿女英雄传》、的《飞虎队》、马甲的《不破之花》、高的《小城春秋》、孙犁的《风雨早年》、的《列兵张嘎》。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康卓的《水滴穿石》、刘卓德的《桥》等。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周立波的《热金属奔跑》、曹明的《火车头》等等都是工业题材的例子。玛拉沁夫的《茫茫草原》和李乔的《笑金沙江》,展现了建国后少数民族文学的初步成就。

《保卫延安》和《三里湾》代表了50年代初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保卫延安》第一次成功地以长篇形式表现了军事题材,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小说描写了解放战争中保卫延安的几次战役,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作品成功塑造了彭的形象,这是当代文学作品中首次出现解放军高级将领。赵树理的《三里湾》第一次描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小说展现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底,用大故事书写人们的日常生活事件,真实地反映了合作化运动初期各类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观念,揭示了合作化运动引起的农村生产关系、家庭关系、婚恋观和道德观的变化,也展现了实现农村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稀里糊涂”“往往讲道理”“惹不起”“买不起”等人物,人们耳熟能详,因为他们来自生活。这在建国初期的小说创作中是非常罕见的。

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是“十七年”中一部优秀的工业题材中篇小说。作品以宝成铁路的修建为背景,描写了一对经历过硝烟战争的老战友,在和平建设时期面对新问题时的不同心态。作者把人物灵魂的探索放在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大环境中,既有人物思想冲突的现实依据,又显示了时代的广阔风貌。作品意气风发,以抒情风格为主,但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现实针对性也很明显。

孙犁的《铁木前传》讲述了铁匠傅老刚、木匠李老董及其子女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农村各界人士的思想感情。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被称为“诗化的小说或小说的诗”。

总的来说,建国初期的小说创作处于发展的酝酿期,中短篇小说较为活跃。原因是用中短篇反映现实生活更容易把握,更灵活。这一时期的小说成就应当肯定,但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创作中过分追求政治功能的弊端也开始显现。比如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片面追求崇高,没有深入挖掘历史厚度和内涵。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因为紧跟形势,缺乏艺术锤炼。这为以后小说发展的“左”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