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铁路:承载着“国家的信任”
大秦铁路全长653公里,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它横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
东道国的重托
重载铁路是国际公认的铁路运输前沿技术之一。由于其运能大、效率高、能耗低、效益好等优点,代表了一个国家铁路货运领域的先进生产力。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非、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发展了重载铁路。
大秦铁路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它不仅是一条大动脉,更是国家的重托。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工农业生产以新的速度迅猛发展。然而,与这种发展势头不相适应的是能源运输的紧张局面。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川、辽宁、吉林等省市电厂缺煤缺电,企业面临停产。
而此时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大同却因为运力紧张而无法及时运出。当时承担山西煤炭运输的鲍静、靖远、石太、太焦、同蒲等主要通道,由于各地对煤炭的需求急剧增加,运输能力已经饱和。
1985 65438+10月1日,太行山寒风刺骨,燕山冰雪深处,7万铁路建设者齐上阵,拉开了大秦铁路建设的序幕。
2月28日,穿越1988、189河流、39座主峰、313座桥梁、45座隧道,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在国家规定的开通日期内顺利开通。
持续的产能扩张和转型
大秦铁路开通后,就像一条流动的乌金河,源源不断地从山西、陕西、内蒙古运煤过来。改革开放以来,大秦铁路年运量从最初的5000万吨跃升至4.5亿吨。有专家说,大秦铁路的运量是中国经济走势的“晴雨表”。
1992年,大秦铁路全线开通。1995期间,大秦铁路年运输能力5586万吨,实现近期设定的5500万吨目标。2002年,大秦铁路年运量达到6543.8+亿吨。2003年,中国煤电油运再次出现全面紧张。此时,有着“中国重载第一路”美誉的大秦铁路迎难而上,进行扩能改造,解决了山区铁路通信可靠性、长大列车纵向冲动控制、长大坡道周期性制动等技术难题,成功组织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秦铁路依托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积极参与我国重载技术创新和储备,不断抢占重载技术制高点,持续站在世界重载铁路研究应用的前沿。2014年4月2日,大秦铁路成功进行了3万吨重载试验,创造了我国重载牵引新纪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同时也为我国重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参考方案。
负重向前冲
大秦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一直承担着国民经济能源运输的发展,在迎峰度夏、冰雪灾害、国际金融危机、抗震救灾等关键时刻,一次次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
2004年夏天,由于全球变暖,全国用电量一次次跳到红线,很多电厂都在急煤。是大秦铁路,给全国人民送去了清凉。2008年春节,一场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截至10月28日,全国65438、17省市停电,各大电厂发布储煤红色预警。也是大秦铁路,在严寒中增加了运量,给了全国人民温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党中央把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作出重大部署。国务院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升了全国铁路运输能力。
一直秉承“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使命的大秦铁路,不断扩大煤炭运输能力,着力发挥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通过缩短列车间隔,增开1万吨、2万吨重载列车,日运能保持在平均654.38+0.3万吨,相当于减少了每天约4.3万辆30吨运煤货车对道路的污染。
大秦铁路已运营31年,体现了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理念。2004年大秦铁路2万吨扩能改造,相当于用一条铁路的占地和资金,新建了三条煤炭大动脉。近年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始终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切实履行铁路运输绿色发展的重任。在大秦铁路上设置了74个抑尘站,全面抑尘,有效遏制了大气污染,确保了大秦铁路在运量增加的同时走向生态环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