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神是什么神?
“五通神”普遍认为是邪神,最为人知的相关故事则出自于《聊斋志异》。
相比许多被人拜祭的大神,“五通神”并不算出名。相信许多人认识到这个神则来自于《聊斋?五通神》这部电影。
影片中虽说没有系统地对五通神介绍,但也能窥探一二。片中的五通人淫人妻女,显然是一个邪神,但他却又有情有义,对自己的爱人忠贞不渝。
所以,五通神就是一个亦正亦邪的神仙形象。
该电影主要是借鉴了《聊斋志异?五通》,作者将南方的五通神和北方的狐狸精来作对比,认为狐狸精尚能驱逐,而五通神则淫人妻女,难以消灭,其比狐狸精更邪恶。
在《聊斋志异》中记录的“五通神”实为五个妖怪的组合,如猪、马等。
“五通神”应该是佛教中“五通仙人”衍变而成。在印度佛经中的五通仙人是具有天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五种神通的仙人,但这种修行尚未达到最高境界,还没有获得最高的第六通“漏尽通”,还没有摆脱生死轮回,也没有大彻大悟,所以五通仙人还有缺点,他们会受到人的伤害,也因此有五通仙人被淫女诱惑的故事。这个故事传到中土后大概就演化成五通神喜欢奸淫妇女的传说了。
五通仙人传入中土后形象便发生了改变,在宋代时就有了“五通神”“五郎神”的称呼,并出现了许多异志传说。人们认为奉祀五通神能带来包括钱财、治病、消灾乃至科举及第等方面的好处,所以在南方许多地方就出现了五通小庙。尽管如此,五通神依然有遭人诟病的邪气:恶作剧和奸淫。又因为人们需要拜祭他来求财求利,因而对家中妻女被其强占的行为也只得忍气吞声。
也正是因为五通神的邪恶一面,所以曾经多次遭到官方禁止,如弘治年间苏州知府曹凤曾焚毁上方山五通神祠,康熙年间的汤斌也采取严厉措施禁毁五通神庙等,尽管如此,但驱于利益信奉者又将五通神改为“五显神”“五路财神”等将其拜祭。
除此之外,五通神的来源在民间还有其它说法,比如,有说其是唐朝的柳州之鬼;也有人说其是朱元璋祭奠亡魂时以五人为一伍,从而行成的五魂……
总之,“五通神”是一种亦正亦邪的神,民间信仰的他能带来财运,但也会淫人妻女!
五通神是旧时江浙一带民间祭祀的妖神、邪神,然而,“五通神”的名称起源和其成神的起源,却是完全的两回事。我是喜欢挖掘新奇、刺激、好玩的神秘传统文化的大愚,我就和大家聊聊这个“五通神”到底是个什么神。
一、“五通神”的名字起源。“五通” 这个名称源自于佛教 “五神通” 的说法。
所谓 “五神通” ,就是:
《维摩经·不思议品》 中是这样写的: “或现离淫欲,为五通仙人。”
“五通仙人” 就是 “得五神通之仙人” (《佛学大辞典》)。
因此,明代郎瑛所著的 《七修续稿》 卷四中,是这样评价 “五通” 的:
按照郎瑛的说法, “五通神” 就是 “五通仙人” ,他本来就是个好神,因为五通之名,本源自佛教,而市井之中关于五通神的邪崇之事,都是那些魑魅魍魉假借神名行事而已。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 《南华长老宠示四颂事忙只还一偈》 是这样写的:
还有北宋的释惠洪 《冷斋夜话》 卷七中,引用了其中一句诗,末句作 “自疑身是五通仙” 。
这似乎也证明了,在北宋时期, “五通” 这个名字依然是个好名,然而, “五通” 是什么时候开始坏了名声的呢?
二、邪神现世。一本叫 《龙城录》 的书,是这样记载的:
据说这本书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但实际上是王铚所伪托,王铚是北宋末南宋初人,因此,这本书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这也是 “五通” 的恶名初次现世于文献。
那 “五通神” 到底是什么东西?
根据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的 《夷坚丁志》 (卷一九)中所叙述,在当时的江南的山林中,有许多俗称为 “禨[jī]鬼” 的妖怪,多在岩石树木之中栖息,在很多山村中出现过,在二浙、江东一带称为 “五通” ,在江西、闽中一带叫 “木下三郎” 或 “木客” ,也有一只脚的 “独脚五通” ,名字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实是同一种东西,根据古籍传记的考研,这些所谓木石之怪其实就是 “夔[ kuí ]、罔两及山魈” 。
然而,从后世 “五通神” 的发展描述来看, “五通神” 和 “山魈木客” 并不是一类妖怪,后世的“五通神”并不在山林之中,而栖息在人口密集的村镇,以当时繁华的苏杭一带为核心,似乎不应该把山上的妖怪也牵扯进来。
当然了, “五通神” 的恶名源于南宋,它的原型,可能就是 “木客” 、 “木下三郎” 以至 “山魅” ……等妖怪,而且,当时南方地区的蛊神信仰,也对 “五通神” 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三、邪气凛然的“五通神”洪迈又在 《夷坚丁志》 中说到 “五通神” 的邪异,书中说到 “五通神” 擅长变幻,迷惑人类,和北方的狐狸精相似,能使人短时间内暴富,所以很多人会供奉祭祀它,以祈求得到意外之财、能不劳而获,因此, “五通神” 也成为了民间财神的一种,在江南深受广大百姓的欢迎。
然而, “五通神” 却很小心眼,只要祀奉的人稍微有不合 “五通神” 的意思,或者有些地方做得不好,它就会收回所赐下的财富,让人再次回到一穷二白的境地。
洪迈称, “五通神” 最大的特色就是 “尤喜淫” ,经常化作美男子、或随人心中所喜而化形。
嗯……这里写得也挺清楚的,就不详细解说了。
明代的陆粲写了本叫 《庚已编》 的书,在书中卷五中的 “说妖” 中,就记录了吴地所信奉的五通之神的邪气逼人。
当时的江南地区,所祀奉的妖神,号称 “五圣” ,又叫 “五显灵公” ,有的乡村称为 “五郎神” ,都是些 “深山老魅” 、 “山萧木客” 之类的妖怪,这些魑魅魍魉男的成王侯,女的称夫人,在神庙中男左女右站立,中间坐的是这些 “五通神” 的母亲,称为 “太夫人” ,或称 “太妈” ,百姓都很畏惧,家家都设置庙堂庄严供奉,再贫穷,也要找人把画像画再木板上供奉,这板称为 “圣板” ,那时候,一般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都会连带着和观音、城隍、土地……等等正神一起祭祀。
书中称 “五通神” 等邪魅,多是乘人气运衰厄时就出来作祟,他们所到之处轻则移床坏户,阴窃财物,重则能搞出火烧人屋的大祸,性淫又好妇女。
总之,当时在江浙地区,对 “五通神” 的信仰与畏惧,已经到了邪乎、病态的地步,自家一切的事情,都必需向 “五通神” 祈祷,以祈求得到庇佑,偶然获得一点收获,就归功于神,如果事情不顺利,那就是自己不够诚信,竟然到死都不敢对 “五通神” 有一句怨言。
人们对都竭尽所能、倾家荡产地去祀奉“五通神”,更有甚者,人得了病,就说是因为忤逆了 “五通神” 而得了仙病,不得服药,这样还真有不少人信了,最后更多的是一命呜呼。
四、“五通神”的兴衰旧时,江南 “五通神” 的信仰极有市场,从南宋开始,会稽城内(今浙江绍兴)就已经有了一座五通祠,极为宽大,虽不参与春秋祭典,但在民间却拥有极为庞大的信仰,到了清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普济寺也供奉 “五通神” ,其坐次竟在关圣帝君之上。
五通神祠最鼎盛之时,江南每年在暮春,都会举办盛大的五通神祠庙会,前来参加的人数可以达到千万界级别,其中最让人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就是召集一帮年轻貌美的女子,把她们打扮得花姿招展,站在临街的楼房上展示自己,让在场的人们在楼下大饱眼福,并评出 “美人状元” ,其中惹出了不少的是非和事故。
兴盛的 “五通” 信仰,已然成为了邪教,导致了局面越发难以收拾,甚至,有些存心不良之徒,更以信仰之名,奸淫妇女,影响十分恶劣。
直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江宁巡抚汤斌,在江南大毁淫祠,展开了轰轰烈烈的 “毁五通神祠运动” , “五通神” 成为了重点打击对象,风气才稍微有所收敛。
太平天国之后,江南因为战乱,五通之祠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大多都焚烧殆尽,其核心巢穴——苏州上方山,如今再也没有任何五通的痕迹,然而,毕竟是曾在江南地区拥有过神级信仰的 “五通神” ,时隔多年后,依然在民间一些地方,拥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以财神的形式一直存在着。
五通神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说法。在宋代,五通神是重要的 财神,但其亦被视为独角山魈,“是名独角五通,盖魈类也。”而在当时,五通神也被认为是人牲血食; 明清时代,关于五通神的来历,有说指唐时柳州之鬼,有说是明太祖所祭战死者之亡灵,此说影响最大。
江南民间自古有祭祀“五通神”的习惯,这就是官方所不爽的 淫祀之一种。关于这五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这是当年五位兄弟修炼成的 邪神,是不是能够降福不知道,但触犯了他们能够降祸则是肯定的。如果好好供奉的话,说不定也是有些福祉,而且比供奉正规神佛来得迅速。
很早以前,东阳出南门,画水江畔,塔东山下,住着十几户人家。他们 起早摸黑,男耕女织,靠勤劳的双手,逐渐把自己的家乡建成了象模象样的小村庄。他们以农为业,几乎每年都要受到旱魔的袭击,快到口的庄稼眼巴巴的被旱魔烤焦,快到口的粮食被旱魔夺走。他们决心齐心协力建造一口山塘灌溉农田,抵御干旱。于是在塔东山下的半山腰(下 田坤)筑了一道塘塍决心把山水拦住。但是,也许是地点选的不对,化了全村几年心血建成的山塘蓄不住水,到了夏秋季节,原来绿油油的禾苗还是被干旱晒焦了头,田地龟裂,造成粮食颗粒无收。
村民们正在唉声叹气 一筹莫展的时候,被云游四方经过这里的“五通神”知道了这一难处,有意为这里的村民们出一点力,办点好事。于是在塔东山东侧的石壁的一个山洞里住了下来,与村民们一起分析“下田坤”山塘蓄不住水的原因,指出“下田坤”没有来路水,坝塍不高,这是蓄不住水的主要原因。决定另选坝址再造山塘。“五通神”对村民们说:“我住的那个坑口造坝比较合适,水脉长,水源比‘下 田坤’要好,而且坑口两边山势比较陡峭,又是石壁,造坝省工省力,造好后保证能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于是和村民们一起挑石筑坝
五通神”这一天挑着两块巨石往坑口坝上赶,爬上几十级“长踏步”,来到“彩岭”这一平缓地段,正想歇一歇,换换肩,由于辛劳过度,一个踉跄跌倒在地,两块巨石滚落在两边,而“五通神”的一个巴掌刚好印在那个正在建造的山塘上,所以形成了这个巴掌形的山塘水库。而两块巨石,一块落在“长踏步”一侧,一块落在“下田坤”原来那口山塘里。由于“五通神”与村民们***同努力,山塘很快造好了,并蓄满了水。人们为了纪念“五通神”,把这口山塘称为“小天宫”,把“五通神”住的山洞称为“五通洞“。从此以后,虽然南山脚一带的四乡八邻每逢干旱,到处都是禾苗干枯,但是唯独塔东山下一片葱绿,稻穗沉甸甸的,年年有个好收成。原因就是因为有了“小天宫”可以抵御干旱。并且等到“小天宫”快要放完水的时候,老天必然是旱情停止,下一场透雨。这时“小天宫”的水又满了,因此这个永不干涸的“小天宫”的美称也就越传越远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和感谢“五通神”,朴实的村民们每到逢年过节,就会抬着“猪头、鹅”到“五通洞”去拜祭“五通神”。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