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呢?

瓮城的出现是随着冲突双方,将攻守的关键聚焦于城门而产生的,其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保护城门。

从军事进攻的角度看,一座城池的最薄弱环节,自然是城门。相反,城池的防卫者自然会对其加大保护力度,强化其防御能力。规模小一点的城池,一般是设置悬门或吊桥,而大一些的城池,则要设置瓮城。瓮城是建在城门外的小城,又叫月城,是专为保卫城门而设的小城。

《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记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这样来看,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瓮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闉阇?,指的便是瓮城。可见早在春秋时期,城池的城防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最近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东城北城门遗址考古发掘中,便首次发现城门和瓮城遗址。

经科学发掘和专家研讨后确认,新发现的瓮城是由夯土筑建而成,城墙墙体上突出的马面建筑,与一道东西走向的环形夯土墙(瓮城墙体)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瓮城防御体系。瓮城墙体上还发现有排列较为规整的方形建筑遗迹,有可能是作为防御设施而修建,这都体现了加强城门防守的理念和功能。 此次郑韩故城发现的瓮城建筑,布局清晰,保存完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遗址中实属罕见,填补了我国古代都城建筑史上的一个空白,对研究中国早期城市防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但这还不是中国最早的瓮城,我们再往前追溯,会发现至少在夏商乃至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瓮城的雏形。

新郑望京楼东一城门的瓮城

望京楼商代城址是继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之后河南境内新发现的又一座商代前期城址,其规模虽逊于都城,但远大于其他建于同时期的城址,望京楼商城城门设施突出体现了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应该是郑州商城南部拱卫都城的一个军事重镇。

在城址东墙偏南的部位,考古工作人员在正在发掘的遗址区,用白灰大致勾勒出了城门的格局,可以较为清楚的看到城门及瓮城的形制。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介绍说,整座城门占地200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早期城址中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城门。 从东门看,商城防御措施非常严密,东侧的黄沟水是第一道天然屏障,城墙外的护城河到此突然变窄,可能搭设有吊桥。东城门有两道门,第一道门相当于后代瓮城的?闸门?,门后有一片空地,其后的第二道门才是城址的最后一道屏障。

此处城门宽4.5米,呈凹字形,城门两侧有立柱柱洞及附属建筑设施,从整个城门的结构来看,已具备了后期瓮城的雏形。一般来说,瓮城隋唐五代时期比较流行,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这次发现至少将中国瓮城的出现向前推到了商代前期。

陕北石峁遗址东城门瓮城

陕北神木的石峁城址,其年代约处于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比新郑望京楼商代城址年代还要久远。最近的考古发现表明,整座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3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内城面积210余万平方米,外城面积190余万平方米。城墙越沟现象将石峁城址基本闭合,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

 ?皇城台?位于内城偏西的中心部位,为一座四面包砌护坡石墙的台城,大致呈方形,石墙转角处为圆形,台顶面积8万余平米。内城将?皇城台?包围其中,依山势而建,形状大致呈东北?西南向的椭圆。城墙大部分处于山脊上,外城利用内城东南部墙体,向东南方向再行扩筑的一道弧形石墙,绝大部分墙体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墙,现存长度约4200米,宽度为2.5米左右。另外,在?皇城台?和内、外两城城墙上均发现城门,内、外城城墙上发现了形似墩台的方形石砌建筑,外城城墙上还发现疑似?马面?的建筑。值得注意的是,石峁城址外城东门位于外城东北部,从地势上来看,外城东门址位于遗址区域内最高处、地势开阔,位置险要。门道为东北向,由?外瓮城?、两座包石夯土墩台、曲尺形?内瓮城?、?门塾?等组成。因此,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赞叹道?它是中国城门的老祖宗,后世城门的所有要素它都有了?

总结:瓮城用于保护城门而出现,其最早雏形就目前来看,可早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至于春秋战国之后、乃至隋唐明清时期的瓮城已经相当成熟了,再此便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