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储蓄率的提高不会改变经济增长率

因为只有劳动才能产生价值,储蓄率高了,说明货币的流通率低了。货币流通的少,说明消费少了。消费少了自然就会导致生产萎缩。

而生产萎缩,自然就会导致劳动量减少,而劳动量减少,不能快速增加价值,自然也就会降低经济增长率。

储蓄率的提高会促进经济增长吗?

储蓄并没有沉淀在银行,而是被贷出投资,但能否有收益则不确定,中国前几年的投资为什么能有高收益?

因为有出口顺差;现在为什么投资放缓,乃至减少?原因就在于外需萎缩,而内需不振。

外需来自哪里?

美国人与欧洲人的借贷消费,如果没有借贷消费,那么不但中国的增长无法持续,就其本国同样萧条。

经济学有个人人皆知的节俭悖论,即古典学家坚持储蓄能发家致富,但凯恩斯却说,大家都节俭了,必定萧条。

新宏观主义认为:两者说的都是一定道理,之所以结论完全相反,就在于两者的视角不同,前者是从微观个体所言。

后者则是从宏观整体而论,即前者是微观规律,后者是宏观规律,前者不需要考虑市场的容量与规模,后者则担忧其宏观边界。

单方面的提高储蓄,而不去设法解决最终需求瓶颈制约,那么到头来可能消费债务减少了,也就是次贷危机避免了,但产能过剩一定来临,恰如中国当前窘境,这一药方并不比美国的高明多少。

今年的孙冶方经济学论文获奖者刘鹤的《两次全球经济大危机比较研究》得出的第九条结论认为: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大萧条后,世界在绝望中发生了凯恩斯革命。

在这次危机中,虽然凯恩斯理论再一次获得生命力,但人口老龄化、全球产能过剩、资源约束强化所导致的潜在生产能力下降,加上劳动力市场更加“粘性”。

使单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撞到天花板。同时,全球通缩压力、欧洲主权债务恶化等导致的负面效应显现,全球经济又一次进入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