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技巧的构思故事

故事是小说的基础。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的最高元素。小说家的技巧在于先讲故事。(伊丽莎白·鲍恩《一个小出纳的技巧》)

有什么故事?故事是对一些事件的编年记述——早餐后的中餐,周一后的周二,死后的腐烂等等。就故事在小说中的地位而言,它只有一个好处:让读者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虽然是最低级最简单的文学体,但却是小说这个非常复杂的体中最高的因素。(《爱莫·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第22页)

但是,初学者必须明白,小说的故事和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同。小说里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虚构,因为作者充分的想象力和巧妙的组织,读者会觉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更真实可信。当然,用想象去思考,去编造故事,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基础来构成作品的情节。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各种生活事件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件,经过精细化的处理和转化努力,构成了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这种精细化的加工转化,就是剧情典型化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根据提取的主题和人物性格来编故事,是小说构思的基本原则。要学会写小说,你必须了解情节以及它与故事的区别。剧情是什么?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三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孤岛、厌恶和一般关系——不同性格的历史、典型的成长和构成。(与青年作家的对话)也就是说,剧情是围绕人物性格以及性格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爱莫福斯特指出:情节是小说更高层次的方面,情节是小说的逻辑方面,情节也要描述事件,特别强调因果关系。(《小说面面观》)

传统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破题、开头、发展、高潮、结局五个环节。当代小说的情节安排不再受这些环节的制约。如果有的还没破题,就直接写开头了。有的能在高潮中暗示结局。

写作时,情节通常由场景和线索组成。场景是指小说中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处理的特定矛盾和冲突——人物关系,是比事件更具体的生活图景。线索是指贯穿人物活动完成剧情发展的事物或事件。短篇小说多是一条情节线索,也有两条,一条是主线,一条是副线;一个是明线,一个是暗线。你需要用一个大纲来安排故事和情节。总的来说,大纲包括:1,主要人物列表;2.故事的要点;3.重要场景;4.作品的主题;5.章节结构。虽然这样的备忘录式提纲在实际写作中会有修改,但总比没有提纲好很多,尤其是新手写小说。六、善始善终,善于讲好故事包含三个要素:第一,一定要简单;二是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第三是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所谓好的开头,不仅仅是一个结构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截取生活片段并恰当切入的问题,是一个小说整体构思的问题。好的开头一定要直截了当,介绍人物,展开故事。至于结局,在短篇小说写作中同样重要。这是因为好的结尾可以提高和深化作品的思考意义,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在一个优秀短篇小说的结尾,也要对整个作品的叙事技巧——写作技巧给予足够的重视。王蒙指出:想法差不了多少,就看文笔了。写作不仅仅是记录和固定你想要的东西。写作是创作最重要的阶段。正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你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内心活动空前活跃。那么,怎么形容呢?你可以像逐章小说一样写,也可以像书信一样写;它可以被连贯地或间歇地描述...需要注意的是,短篇小说的叙事是很自由的。

叙事中如何安排时间是一个技术问题,因为时间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和故事、人物一样重要。(伊丽莎白·鲍恩《小说家的技巧》)(1)小说家的时钟:讲故事的关键之一是能够同时讲述所有的事情,不仅要精通历史,还要熟悉现在,洞察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作者的叙述中,所有已知和预期的时间都集中在眼前的事件上。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家的时钟同时告诉不同的时间。这种时间表明,不管故事一开始是怎么构思的,叙事总是像花筒一样把所有的时间都联系在一起。最简单的叙述就是把各种感觉、回忆、猜想混合在一起。小说作者安排故事的方法之一是可以调整每个事件的时间比例。一个重要事件可以写得比实际过程长;而悠久的历史可以用一段话来概括。这种叙事弹性是小说作者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用时间比例来表现每个事件的相对重要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小说家在写作时可以像扇子一样打开或关闭时间。由于每个故事都需要一个特殊的方法根据自己的轻重缓急来计算时间,所以作者如何计算时间就很重要了。

(2)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在叙述中,小说作者有时把时钟调快,有时把时钟调慢,有时把指针向后或向前,但没有一个作者能完全忽略时间顺序。福斯特在小说方面说:在小说中,对时间的忠诚是极其必要的,任何小说都无法摆脱它。这是因为日常生活也充满了时间性...无论哪种日常生活,实际上都是两种生命的综合——时间生命和价值生命——而我们的行为也表现出了双重的忠诚。我只看了她五分钟,但是很值得。这简单的一句话就包含了这种双重的忠诚。故事讲的是时间和人生,但在小说里——如果是好小说的话——一定包含了价值人生。所以,叙事故事不能忽视自然的时间生活,更要关注社会的价值生活,要匠心经营,写出好的价值生活。

(3)微观叙事和宏观叙事:小说的叙事要让读者有历史感。所以小说家在把自己的故事安排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同时,也要对历史负责。也就是说,小说场景的每一个细节,对话中的每一个片段,书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符合小说的背景。这样,写作中就有了微观叙事和宏观叙事。所谓微叙事,是指以时间序列组织的一系列事件;所谓宏观叙事,是指历史的一个片段。这两种叙述使作者能够正确处理小说范畴内的时间安排以及小说结构与历史图景的关系。(乔纳森·雷班《现代小说写作技巧》)

(4)三个基本选择:在处理时间的安排上,作者通常有三个基本选择:一是按照时间一致性原则讲故事,使小说中的事件顺序与阅读顺序大致相同。二是通过缩短或概括时间来讲述故事,省略故事开头或结尾之间的几年。这样读者的阅读时间和小说中人物的行动时间就不一致了。第三,叙事是逆序进行的,阅读时间和动作时间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5)叙事时间的距离:时间在小说中起着导演和悬念的作用。在一本我们称之为严肃的小说中,我们也感觉到,或者应该感觉到,时钟在一小时一小时地响着,日历在一页一页地翻着。此外,时间将读者牢牢地束缚在宏大的‘现在’——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称之为场景——而这些‘现在’是由一些中间情节连接起来的。我们可以在时间中穿梭,但现在这一刻必须牢牢抓住我们。(伊琳娜·卡普捷洛娃·白博文《小说家的技巧》)构思是作家对生活素材由粗到细、由虚到实、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过程。作家应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性寻求完美的艺术形式,以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因此,立意要解决立意、选材、意境创造、体裁确定、基本技法、布局等问题。这里着重讨论三个问题:确定体裁、寻找线索、营造意境。

首先,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意义(思想),并且已经选择了表达这个意义(思想)的材料,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是写在书信里还是日记里?是作为随笔写的,还是作为偶然的感悟写的?是游记还是回忆录?是写序言或后记,还是写评论?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比如去苏州旅游后,觉得需要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旅行和印象,可以写信;在游玩过程中遇到一些让你感动的人或事,可以写随笔,漫谈;逛完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苑、柳园,你觉得寒山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引起你的遐想,于是你就可以写一篇像《乡村祭坛上的抒情》一样诗意的抒情文章。如果是故地重游,吃一些苏州的土特产,回忆过去,可以以回忆为主,写一篇类似《回忆小米》的回忆式散文...简而言之,表现特定体裁的形式要根据立意的内容来确定。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素材应该是分散的,每一个素材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作家要找一根线,用一支笔当针,把这些零散的珍珠穿成一串耀眼的珠子项链。那么,有什么可以作为线索呢?一个是情感线索。当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时,比如从厌恶到喜欢,或者从喜欢到厌恶,我们可以用这个情感线索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材料联系起来。比如杨朔写《荔枝蜜》的时候,用情感的线索,把童年的回忆,从化的疗养,荔枝树林,苏轼的诗,爱尝蜜,逛蜂场,赞美蜜蜂,农民的劳动,夜晚的梦蜂。

二是事情的线索。比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于是他收集了记忆中关于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来组合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很多供养对象、吟咏志向的散文也是以对象为题材,比如冰心的《樱花颂》。

三是人物线索。如果写某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以这个人物为线索,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情联系起来。这个人物也可以是作家本人——“我”。

第四是思想的线索。比如,面对某件事或某个场景,我沉思、遐想,“我倾向于游万仞”,“我在一瞬间看过去和现在,我在一瞬间爱抚整个世界”,“我在形式中笼天地,在笔端挫万物”。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将相关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始主题。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城》,贾平凹的《丑石》。

五是风景线索。“所有的风景词都是感伤的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作家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之中。

比如天山风光,西湖风光。

六是动作线索。比如游记,以旅行路线为线索。刘以奔跑为主线写下了《长江三日游》。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学线索:“战斗——航行——熬过黑夜到黎明”。

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条线索比较常用。

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统一,是作者主观感情和意志的统一,浸透着时代精神,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意思是灵魂,环境是血肉之躯。高的意思是深层环境,低的意思是浅层环境。散文的这种意境,应该就是诗的意境,也就是所谓的“诗意”。它是无形的,可感的,物质的,生动的,但却是感人的,震撼灵魂的,精神的,灵性的。比如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整篇都以“淡味”为主。循着沿路而来,站在一旁沉思的线索,小路,荷塘,花姿,月光,树影,雾气,灯光等。被发现和腐烂,可见和可感知的,而树叶,青蛙和蝉的香味可以闻到。多情感的表达,巧妙的比喻,营造出一种优雅、宁静、情景交融的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作家应该努力追求和刻意营造的。

立意方法可以借鉴前人,需要自身创新。过去有一位青年作者发明了一种“散文快速构思法”,受到《青年》、《采石》等刊物编辑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