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无忌惮”的史书——明朝那些事

我生病了,睡不好觉。罪魁祸首就是明朝的那些东西。

之前朋友多次向我推荐《明朝那些事》,关于历史?我有意识地在心里屏蔽了这一类型的书,但还是去百度搜索这本书的资料。第一眼,哇!这本书里有些东西。

销量突破1000万册,迅速成为“五星终身最佳书籍”。被评为全国十大畅销书、全国中小学生十大必读书籍之一,连续多年被读者推荐为印象最深刻的书籍。

看来我是无知的。既然这本书这么烂,我作为一个“自媒体”也要写一篇书评。

写书评需要用名句来点缀,让文章看起来既时尚又高级,于是我打开书,带着我的“任务”开始读了起来。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不知不觉就完全沉浸在小说的情节里了,回过神来才发现是不是忘了什么。不管怎样,没有什么能阻止我读书!我已经忘记寻找名句了。

今天有必要郑重推荐《明朝那些事》

一句警告:这本书有毒,好到你会忘记这是一本历史书。

那么问题来了:

这里就不赘述了。我就把书中的原句拿出来不删不改。说说有什么好看的让我睡不好?

因为这些对皇帝的赞美都是一样的,比如恢复生产,勤政等等。我真的不想写这些废话,估计大家也不爱看。如果有兴趣深入探究,可以参考相关教材。

每次看到这个地方,我都很疑惑。我总是想知道朱是怎么想的,他的脑袋里是不是装满了浆糊。

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可怜的阴谋家朱。这位同志密谋了几十年,却一事无成。他看过很多次煮熟的鸭子飞走,从父亲到哥哥到哥哥的儿子,但他没有一份。说实话,搞阴谋真的很可悲,很可怜。

如果要评选最成功的阴谋家,姚绝对会排在前三位,而朱注定要落入之列。

但如果要评出最可怜、最搞笑的阴谋家,朱肯定会名列前茅。

谁说李景龙没用没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无用的浪费也是有用的,至少他的愚蠢对后人起到了警示作用,功德无量!

宣德元年(1426)七月,潜进京找朱的好友张福。

张父热情地接待了他,和朱* * *叙了交情以后,他问的意图和清国的目的。要说张富真是无语,他是个直爽的人。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安排睡觉的地方,就把他捆了起来,连夜送到了朱瞻基。

朋友?友情?呸!时事!

朱傻眼了,他准备投降了。这个下属太懦弱了。他立刻欢呼起来,说他一定要与市* * *共存亡!

慷慨激昂的讲话结束后,朱趾高气扬地走回自己的指挥岗位。

然后他换了一条路,偷偷出城,向朱瞻基投降,并发表了投降演说:“我该死一千次,全听皇上的摆布!”

不干涉百姓生活,不增加百姓负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治人如水,因势利导,是皇帝治国的最高境界。

这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一个人从来不会靠暴力来显示自己的强大。挑战这个规则的人,会被历史淘汰出强者的行列,从来都是这样。

看完这本书,我确定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一个普通人。

他跳出了写历史书的路子。大家都上过历史课,看过历史课本。对人和事的判断都是从客观角度写的,不带主观感情。当然这也不能说不好,但是不利于培养我们对历史的兴趣。除了教科书,其他写历史书的人呢?马未都先生的话道出了这个故事:

人都怕,怕哪一块不合适。现在网上喷的那么多,一句话就能把人骂死。所以,老老实实按套路写,不要越界。这个不一样。他敢于另辟蹊径,像写小说一样写历史。他之前肯定想到会被骂之类的,但他还是做到了,问你勇敢吗?

明朝是1344-1644。这300年的历史并不短。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随便看懂的。作者用了七本书,* * * 961285字,完成了对明朝第十七任皇帝以及其他达官贵人、小人物命运的全景式展示。我写过很多,但单卷不足以说明作者的博学。现代小说里有很多书比这本书还多,但真的是糟粕,根本称不上博学。关键是阅读内容的质量。

明朝那些东西的内容质量如何?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是这样说的:

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陶也说:“这几天一直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真好看。”

牛皮不是吹牛,从书上找几句话很有意义:

一个能写出这么多内容,而且写得很好的人,值得有见识。

未完待续,关注自己,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