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地阅读生活:江洋传

《优雅人生:江洋传》讲述了江洋先生的一生,她人生各个阶段的经历都是值得学习的经验。

本书作者桑妮,本名张光辉,是女性传记文学领域的知名作家。她喜欢写作、摄影和电影。代表作品有《无债如何相见》、《民国女性:谋生求爱》、《优雅生活:江洋传》等。

让我们从爱情、苦难和事业三个方面来看看江洋先生是如何优雅地生活的。

1,爱情就是付出不求回报。

在说江洋遇见钱钟书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江洋的家庭背景。

江洋的家庭是一个书香门第。曾祖父和祖父当时都是读书人,都热爱读书,为人坦诚。

他的父亲杨荫杭也是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后来,他成了一名律师,并以正直闻名。我父亲知识渊博。他曾在日本和美国学习,翻译了许多名著。我父亲喜欢阅读,这个习惯一直影响着江洋先生的生活。

母亲唐旭娃知识渊博,美丽内敛。婚后我只是默默的教育老公孩子,做家务,从不抛头露面。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的贤惠美德。

父母互相关心,无话不谈,从不吵架。以梅绮为榜样,以客为尊,是夫妻的典范。也许江洋先生对爱情和家庭的看法已经从他的父母那里定型了。

江洋和钱钟书源于清华大学。他们彼此仰慕已久,一见面就一见钟情。

当时都有一些传言,说和费孝通是情侣,说钱钟书和叶已经订婚了。他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但一见面就赶紧给对方解释,澄清自己的清白。从此两人无牵无挂,幸福的在一起。

起初,他们并不经常见面,所以钱钟书写了许多情书来表达他对江洋的思念。

1935年,钱钟书决定出国留学。江洋非常支持他,并决定和他一起去。

钱钟书从小过着富裕的生活,处处受到照顾,所以对日常生活一无所知。江洋对此了如指掌,他不放心钱钟书一个人出国,哪怕要自费陪同。

当他们刚到牛津时,他们的房东为他们提供一天四顿饭。后来因为价格的原因,食物逐渐变质。我又找了个地方住,给自己做饭。

江洋不得不亲自为丈夫做饭,这对从未接触过烹饪的她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并不能阻止对钱钟书的喜爱。她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不断吸取教训。在钱钟书的不断鼓励下,她的厨艺越来越好。钱钟书每做一道菜,都吃得心花怒放。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他们迎来了他们的女儿钱媛。钱钟书对它充满了热爱,江洋把它视为一生中唯一的杰作。

当谈到是否要生二胎时,钱钟书说,如果有了其他孩子,与钱媛分享的爱会更少,她会很遗憾。其实他不想让妻子再经历一次生孩子的痛苦。

钱钟书创作《围城》期间,江洋给她当“灶下丫鬟”,劈柴、生火、做饭、洗衣服都是她的活,而她是最渴望看《围城》的人。

在创作《围城》的时候,钱钟书对江洋的爱也融入了故事之中,很多细节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他们的爱情经得起风风雨雨,柴米油盐也一样。

他们的爱情从始至终都没有动摇过。钱钟书晚年生病,江洋坚持亲自照顾,寸步不离。“愿赢得一个人的心,白头不离不弃”大概就是指他们之间的爱情吧。

2.在苦难中坚守自己的真心。

1938是日本侵华的第二年。远在法国巴黎的江洋得知母亲在逃亡途中去世的消息时,非常悲伤。和钱钟书几经思量,我决定和刚满一岁的钱远一起回国。

回国后,他面临与丈夫分离的局面。应冯友兰之邀,钱钟书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授。江洋带女儿去了上海。她非常担心失去她母亲的父亲。

当时由于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上海有公共租界,上海并没有完全被日军占领,成为一个“孤岛”。许多人逃到这里,导致住房短缺,只能忍受拥挤的生活。

作为钱家的媳妇,她很担心父亲的精神状态。不得不带着女儿到处走,经常在钱家住几天,然后回娘家住几天。就这样,父亲的病情逐渐好转,很快成为了一名教师。

在担任振华女校校长期间,她除了管理学校的运营,还有一份家教的工作,缓冲日常开销。不管多累多辛苦,只要看到女儿的笑脸,看到钱钟书的信,就觉得身心放松。

文革开始后,江洋和钱钟书都卷入了思想改造的浪潮。

起初,江洋被指责在演讲中不谈其他任何事情,只关注爱情。江洋不太在意别人的判断。她以一种突然的态度面对生活。

1958年,47岁的江洋为了避免负面影响,防止被剥削,主动提出下乡改造。转型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从来没有做过农活,她被要求做农活;住茅草屋,睡寒炕竹榻;喝稀粥,吃玉米面馒头,少量很难消化;马桶是缸上的一块板,很方便也不方便;水资源短缺,卫生条件极差。

在此期间,唯一能抚慰她内心痛苦的,就是钱钟书的那封信。她随身带着这些信,但如果太多,就很容易暴露,最后只能忍痛烧掉。

1966,两人都被监管,衣食住行被限制。两个人都剃了光头,意味着被贴了标签,大家都很讨厌。

他们也被分配了体力劳动,江洋打扫厕所,钱钟书打扫院子。说到底,除了工作,就是写检查,中间还会有各种吹毛求疵。

1969因为年龄偏大,允许他们回自己住的地方。然而,不幸接二连三地发生了。首先,女婿王德义被贴上“左派”组织者的标签,委屈地自杀了。然后,姐姐杨碧病逝,父母和三姨的坟墓也被破坏,很多朋友冤死。

很多痛苦只能忍气吞声,然后继续面对现实。她用文字记录一切,但她的文章掩盖了许多残酷的事实,这显示了她乐观的态度。

1972在周总理的特别关怀下,因身体条件和年龄原因,批准他回京。然而,几年的动乱使钱钟书的哮喘更加严重,几次住进了医院。

1994年,钱钟书被确诊为膀胱癌,不得不再次住院。万般无奈,没过多久,女儿钱媛因为肺癌住进了医院,不久后就去世了。两个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有什么比这更残酷的呢?

女儿去世的第二年,钱钟书去世,遗言是“好好活着”。

过去的就过去了,活着的一定要好好活着。她并没有一直沉浸在悲痛中,而是作为最后一个留下来“清理战场”的家庭成员,记录下了三个人的一切。

3.事业是人生的坚持。

江洋和钱钟书一样爱读书,和丈夫一样爱读书。在伦敦学习期间,他们最喜欢的地方是位于博德利的图书馆,这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藏书远多于清华大学的图书馆。

除了上课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看各种领域的书。这次不仅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外语水平。

在抗日战争期间,江洋夫妇带着女儿钱元回国,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当时,钱钟书应邀担任西南联大教授。江洋成了振华女子学校的校长。做着一件事,爱着另一件事,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校的管理上。她为陪女儿的时间少了而感到非常内疚。

1942,戏剧盛行。在陈的建议下,写了他的第一部戏剧《心满意足》。经过反复修改,该剧于1943年春正式上映。

该剧上演后,好评如潮。随后又相继创作了喜剧《弄真弄假》《游戏世界》和悲剧《风粉》。

突然,江洋的名声大振。在钱钟书的《围城》问世之前,提到钱钟书的名字,很多人会说“哦,是江洋的丈夫”。

70岁时,江洋写了654.38+80万字的《洗澡》,这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著名学者施蛰存评价这部小说是“半个红楼梦,半个儒生”。

《堂吉诃德》被列为“外国文学名著系列”,在西方文坛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江洋曾翻译过《吉尔·布拉斯》,编委会主任林默涵认为江洋是当之无愧的重责大任。她决定翻译《堂吉诃德》。

为了翻译这部作品,江洋从1959开始学习西班牙语。

1961年,江洋开始正式翻译。因为文化运动,内容翻译到四分之三的时候手稿就被没收了。后来我拿回来了,但是我对之前的翻译不满意,就把它推翻了,重新翻译。直到1976才全部翻译完毕。

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江洋翻译的《堂吉诃德》。随着这本书的出版,中国赢得了西班牙的友谊,江洋被西班牙国王授予“阿方索十世国王智慧十字勋章”。同时,他被选为中国翻译研究所所长。

除了翻译《堂吉诃德》,江洋还通过论文的形式阐述了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1981整理了自己的小说反思集,收录了露露,别着急!《大笑话》《玉人》《鬼》《事业》。

2002年,女儿和丈夫去世4年后,她把他们三人的往事编成了《我们仨》,这也是女儿钱媛的遗愿。这本书出版后成为畅销书,一年售出50多万册。

江洋先生对写作的热爱从未停止过。在100岁的时候,他依然坚持每天读书写字,即使心力衰竭,直到生命的尽头。

总而言之:

首先,我们学习了江洋先生的爱情观,即给予而不要求任何回报。幸运的是,江洋和钱钟书互相支付和支持。此生相伴,不留瑕疵。

其次,我们了解了江洋先生一生中所面临的艰难困苦。经历了许多磨难,但她坚守自己的本心,从未被苦难击倒,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微笑面对生活。

最后,江洋先生的创造性产出是惊人的。她把阅读和写作视为她一生的事业。她对写作的热爱没有语言和国界之分,甚至她的年龄也不能阻止她对文化的追求。

钱钟书称赞她是“最贤惠的妻子,最有才华的女人”。只有钱钟书才能给予这样的赞誉,也只有江洋才能承受如此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