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芭蕾与西方芭蕾现状分析?

中国人学习芭蕾已经有七八十年了。早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和哈尔滨的舞蹈家就学习芭蕾舞。1950,舞蹈家戴将芭蕾舞剧《和平鸽》首次搬上北京舞台。在近60年的历史长河中,芭蕾形成了逐渐被中国人接受和喜爱的“中国芭蕾”。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芭蕾舞团成功演出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为西方芭蕾在中国民族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北京舞蹈学院给中国的舞蹈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后,中国的舞蹈在国际舞台上争奇斗艳,优秀的舞者不断涌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学芭蕾舞专业的李颖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两枚金牌,极大地激发了国人学习芭蕾舞的热情。然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的芭蕾舞者深受启发。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很多导演摆脱了过去的束缚,超越了固有的观念。他们敢于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芭蕾舞,编导了《祝福》、《冯谖》、《梅兰芳》、《图兰朵》、《黄河》、《梁祝》、《二泉映月》、《仙女牡丹》等多部具有民族内涵的中国芭蕾舞剧。

中国芭蕾舞团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逐步把西方芭蕾舞变成了中国芭蕾舞,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中国芭蕾舞团在中国的未来市场前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笔者认为,中国芭蕾市场的前景必然依赖于国内的大众文化艺术。不可否认,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欣赏艺术精品的欲望变得更加迫切。和交响乐、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一样,深受群众喜爱。有些人甚至花昂贵的钱观看、欣赏或购买收藏品。但芭蕾源于西方,其艺术特征主要是下肢腿脚向外张开和直立的姿势,由内而外的舞蹈,踮起脚尖等,构成了一套独特的体育符号,体现了芭蕾向上飞的民族情结,具有浓厚的贵族气息和绅士风度。她轻盈、飘逸、向上、挺拔的舞姿和气质让很多人喜爱,甚至痴迷,这与中国的舞蹈不同,体现了东方人依恋大地的民族情结,更具有东西方传统文化差异。群众熟悉、了解、喜爱芭蕾并真正欣赏它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关系到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关系到一种大众文化的感染力。

英国资深舞蹈家、芭蕾舞老师、编舞理查德·格拉奇(Richard Gracci)2006 54 38+0在北京舞蹈学院短期教学期间,观看了中国五大芭蕾舞团的演出后,深受感动。他曾在文章中说,“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对于舞蹈中真正出色的部分,观众的反应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欣赏水平,除了对每条腿高高举起、技巧高超的掌声……”他打破了中国观众对芭蕾的欣赏态度。可见,提高观众对芭蕾舞的欣赏能力是复杂而长期的,需要中国芭蕾舞者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中国芭蕾如何才能被观众接受和喜爱?

第一,高雅艺术的普及,健身房里的芭蕾

关注和热爱芭蕾的广州人都记得,那是1998年初在广州的第一次,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了两场“1998年元旦世界芭蕾之夜”的演出。虽然有些不完善,但大多数广州观众还是欢迎这种高雅艺术、低消费的尝试。从那时起,赵汝恒领导的中央芭蕾舞团、张丹丹领导的广州芭蕾舞团等主要芭蕾舞团都迈出了高雅艺术大众化的步伐..正如张丹丹校长所说,广芭走进校园、走进社区,普及芭蕾艺术知识,培养欣赏芭蕾的观众。高校免费芭蕾演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芭蕾,爱上芭蕾,这将会冲击芭蕾在中国的未来发展。由于芭蕾独特的运动符号和东西方几千年的文化背景差异,观众无法理解舞蹈的真谛,甚至像雾里看花,更谈不上“喜欢”。很显然,只有大幅度扩大芭蕾认知的覆盖面,中国的芭蕾市场才能真正繁荣起来。然而,只有少数专家和领导观看演出,即使是获得大奖的优秀作品仍然属于少数人。真正的繁荣是吸引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走进剧场,让人们熟悉、了解、喜爱、真正欣赏芭蕾。二是芭蕾融入民族文化,专业人士涉足大众文艺。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在保持古典芭蕾风格的同时,勇于创新,排演了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女兵》,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并在世界各地演出,受到高度关注和欢迎,成为中国芭蕾舞剧的“红色经典”。在过去的40年里,白毛女在中国上演了65,438+0,500场演出,并在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得了20多枚奖牌。原因是什么?除了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保持了古典芭蕾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它将中国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了剧中。在编剧过程中,艺术家首先解放思想,创新理论,充分了解观众的欲望,创作出反映中国现实社会的动人故事,真正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芭蕾”中。

让芭蕾专业人士投身于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让他们在基层的非专业机构工作,深入基层,宣传芭蕾,更有好处。目前,在高校和本科接受过芭蕾舞培训的演员和教师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国家在培养人才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市场前景,增加一些与群众文艺工作相关的课程或专业,有意识、有系统地安排芭蕾舞专业人员加入群众文化艺术队伍,开辟新的广阔的就业市场。未来几年,力争实现每个地、市、县群众文艺团体逐年有一名芭蕾舞专业人员,并深入地、市、县,满足市场需求。

如何让从事大众文化艺术的芭蕾专业人士推广芭蕾?笔者意识到,我们必须依靠当地领导和群众文艺工作者的大力支持,深入基层,走进学校、工厂、单位、社区,开展各种芭蕾培训班,进行初步的芭蕾认知基础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芭蕾,最终爱上芭蕾。

三、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让舞蹈走进孩子中间。

为了给曾经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选拔火炬手,花季少女在上海试镜。闭幕式后,上海的资深舞者们颇有感触地说,这群姑娘身上还缺少一种让她们不完美的东西,那就是缺少一种芭蕾练习后向上的“气质感”。目前,许多高校在素质教育中开设了《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就像人在追求美和美的享受,也需要在电影、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美术中找到自己的好恶,去欣赏自己心中的美。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从理解到欣赏舞蹈艺术的素质教育,人自身的体美素质也需要从小就开始练习。所以,作为对六岁以上孩子的素质教育,让芭蕾走进中小学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舞蹈艺术家、评论家欧阳逸冰所呼吁的:让舞蹈从与世隔绝的殿堂中解放出来,走向儿童、大学生、棚子、田野...来唤醒他们的舞蹈意识和潜能,进而走进舞蹈艺术的剧场。

作为一项追求美的素质锻炼和身体锻炼,业余时间举办成人芭蕾培训班意义重大。首先,这种做法其实弥补了过去有些人没有条件学习芭蕾的遗憾,让他们找回童年的感觉,重塑英姿飒爽的青春,同时强身健体,永葆青春。总之,让芭蕾艺术作为一种新文化进入每个家庭,成为家庭文化的内涵,可以很好的增加家庭的和谐因素。因为家庭文化是构成社会文化强大器官的细胞,也就是大众文化的基础。

笔者相信,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芭蕾舞专业人士和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芭蕾舞团一定会逐步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冲进优雅的舞蹈剧场,亲自体验迷人而迷人的中国芭蕾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