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送毛伯温》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送毛伯温
朱厚熜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朱厚熜(cōng)(1507—1566),即明世宗,建元嘉靖,在位45年。登位初期尚能励精图治,使朝政为之一新。后因迷信道教,祈求长生,长期不视朝政,由严嵩独揽大权,导致政治腐败,国势日趋衰落。嘉靖十五年(1536),安南(今越南)世孙黎宁派人入朝,向明世宗禀报莫登庸叛逆。嘉靖十八年(1539),明世宗诏命毛伯温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率兵南征,并写此诗为之壮行。毛伯温次年进驻南宁,兵不血刃而使安南平定。
《送毛伯温》为明世宗于嘉靖十八年送毛伯温出征时所写。毛伯温(1487—1544),字汝厉,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正德进士,授绍兴府推官,升御史。嘉靖初,调任大理寺丞,升右都御史,奉命南征,二十一年(1542)还朝。著有《毛襄懋集》、《东塘诗集》。
首联写毛伯温的英雄气概。起句称其为“大将”,这样就将大国上将的身份、地位突出来,同时也反映明世宗对毛伯温的信任与赞赏。次句通过毛伯温所佩腰刀来表现毛伯温的豪气。“雁翎刀”为南宋军器监于乾道年间制造的一种形如大雁翎羽的刀类兵器,这里代称宝刀。“秋水”,形容雁翎刀明净而清冷。
颔联描写军威。三句写战鼓的声音经风一吹,山河都为之震动。“鼍(tuó)鼓”,用鼍皮,也即鳄鱼皮蒙制的鼓,鼓声特别响亮。四句写绣着日月图案的军旗高高举起,像闪电一样引人注目。
颈联申明南征的政治态度。五句写安南的黎宁王族像天上的麒麟一样,世代相传,本来就是高贵的。六句写在安南叛逆的莫登庸之流像洞穴中蝼蛄和蚂蚁一样微不足道,难逃失败的命运。作者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方法,说明这次南征必然胜利。
尾联与首联呼应,写等到平息叛乱获得诏令,胜利归来的时候,明世宗将要亲自到场迎接。此联好在用亲自为毛伯温“解战袍”这一生活细节来表达这层意思,就显得非常亲切,虽然这一生活细节事实上是不会出现的。
此诗写出了对主将的殷切期望,写出了出师时的雄壮军威,写出了对出征的必胜信念,体现了帝王的恢弘气度。虽然嘉靖皇帝被普遍认为是一位昏庸的君主,但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位前期,还是颇有领导才能的。所以诗歌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与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