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小说《小人物的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线是什么?
1,第一章
介绍作者的家庭、身世、学历、学习、职业。“我”是一个好学、正派、文明的年轻人。父亲非常重视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我的老师贝茨对“我”也很有帮助。
后来学医,在船上当医生,在伦敦开诊所,最后一次出航。在去东印度的路上,我被一场猛烈的风暴冲到了澳大利亚凡迪门兰的西北方向。“我”号船遇险沉没,游泳逃生,被带到“小人国”的首都。那时候我四十岁。
2.第二章
关押的第二天,皇帝带着皇后和儿子儿媳来见“我”。天皇及其随行人员与我交谈了大约两个小时。随着“我”的到来,消息传遍了王国,吸引了无数有钱人、闲人和好奇的人围观。
因为“我”的到来,朝廷面临困难,进退两难;但因为我的友好态度,我活了下来,得到了必要的物资供应。此外,他们还派学者来教我小人国的语言。
大约三周后,皇帝召见了我。在我的同意和积极配合下,两名官员进入我的口袋,搜查了我的全身。
3.第三章
详细描述了“小人”的两种娱乐活动:一是在拉直的绳子上跳舞、表演、跳跃(实际指踩钢丝等杂技);第二,在两根平行的杆子上跳来跳去,或者在杆子下来回爬行。
接着,小说描述了两次重要的军事活动:一是骑兵操练(由“我”组织、主持和操办);向我胯下进军(皇帝命令陆军部队从我胯下通过)。中间还描述了“小人”用六匹马“我”留下的帽子的情节。
4.第四章
前半部分写“我”,参观小人国的宫殿。后半部分写了内政部长关于“我”的长篇大论。他谈到国内外形势:国内有党争,国外有强敌。他还讲了很多具体的情况,比如:按照鞋跟的高低来分党,按照吃鸡蛋的方法来分,从哪一头去打鸡蛋,分为“大端派”和“小端派”。
5.第五章
主要写山巨人“我”对小人国做出了两大贡献。小说前半部分描写“我”拖着约五十艘敌军舰涉水过海峡。正因为如此,皇帝给了“我”朝廷最高的荣誉称号,但提督却觉得颜面尽失,威信扫地,从此成了“我”的死敌。
但后来因为“我”拒绝帮助皇帝打败和吞并对方,失宠了。后半部分描述了一个新鲜有趣的故事:“我”急中生智,撒尿灭火。虽然我立功了,但是我也犯法了。从那以后,女王太专注了,她差点被杀了。
6.第六章
“我”首先介绍了小人国的概况,尤其是法律和教育,显然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想。其实《小人国》在某种意义上、某种程度上也是作者“我”的理想社会。“这是一个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理想社会,法治健全,教育完善。
然后,作者“我”简单介绍了我在小人国九个月零十三天的日常生活。其中,关于皇帝来访和“我”玩乐的场景,“我”收拾大臣夫人冤屈的细节。
7.第七章
一个写小人国的要人半夜偷偷来访,详细告诉我朝廷四大臣密谋对付我的计划和内幕,包括皇帝和内阁开会的内容。他走后,我准确地记录了阴谋计划的要点。
作者“我”在人身自由只剩三天的关键时刻,果断决定,利用利力浦特国王先前授予的出境护照,不辞而别,逃往岛国不来夫斯古。
8.第八章
本文简要叙述了在岛国不来夫斯古皇帝陛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修理了船,制造了船上的用具(桨、桅杆、帆等。),出海航行,途中遇到祖国的一艘商船,然后乘船返回英国。这给了《小人国游记》一个圆满的结局。
扩展信息《格列佛游记》后续故事:
格列佛回国后不久,就带着“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的是,他遇上了风暴,船被吹到了布罗卜丁奈格。格列佛被一个20米高的农民抓住了。农民带着格列佛去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最后来到首都。农民急于致富,格列佛每天要演出10场,很累。
农夫见无利可图,就把格列佛卖给了女王。格列佛因为聪明,在宫廷中很受欢迎,但他经常遭到老鼠和鸟等动物的攻击。面对国王,格列佛自鸣得意地介绍了英国的方方面面和近百年的历史,却被国王一一否定。
格列佛在国王来到这个国家的第三年陪同他在边境巡逻。由于想家,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上的鹰误拿起了他当乌龟住的箱子。几只鹰在空中搏斗,盒子掉进了海里。它被一艘路过的船发现了。格列佛获救后乘船返回英国。
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后,格列佛带着“好望角”号出海了。这一次,格列佛的船被海盗船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个叫莱皮塔的飞岛救起。这些人长相不一般,衣着奇怪,整天打坐。国王和贵族住在飞岛上,老百姓住在巴比、巴尔尼等三个岛上。
格列佛离开小岛去了巴尔尼的巴比,参观了岛上的拉加多科学院。这个科学院研究荒谬的课题,导致整个国家一片荒凉,房屋倒塌,人民缺衣少食。
然后格列佛来到了女巫岛。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可以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认识了很多古代的名人,发现史书上很多记载都不符合史实,甚至是颠倒的。然后格列佛拜访了拉格奈格王国,遇到了一种不朽的“斯特鲁·布鲁格”。出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国5个月后,被聘为“冒险”号船长,再次起航。途中水兵造反,囚禁了他几个月,然后被流放到“慧之国”。在这里,格列佛被一只名叫“耶胡”的人形野兽围困。幸运的是,一匹聪明的马——“慧芝”来解救他。
原来,马是国家的理性居民和统治者,而野狐则是马豢养和侍奉的猛兽。格列佛的行为和言论被“回”国的马人视为理性的“胡亚”,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格列佛很快学会了这个国家的语言。在主人的邀请下,他说马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动物,而像他这样的“野狐”是理性的,是马的主人。这让慧芝很震惊。
受“惠桧”所有美德的影响,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惠桧”这个国家。然而,“惠惠”国家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船出境,回家。格列佛一生都是马的朋友,怀着对“智慧之国”的向往。
作品主题:
小说第一卷所描绘的小人国场景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当时英国的托利党和辉格党之间的常年斗争以及对外战争,本质上都只是政客们在一些无关国计民生的环节上的勾心斗角。
小说第二卷对格列佛引以为傲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和各种政教措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对当时英国的各种政教措施表示怀疑和否定。
在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矛头指向了英国的哲学家、脱离现实而沉迷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的发明家、颠倒黑白的批评家和历史学家。
在小说的第四卷中,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了一系列问题,并揭露了战争的本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获取公爵地位的可耻行为。
纵观小说的整个情节,《格列佛游记》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其批判的锋芒集中于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宗教势力。
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Lilliput)、布罗卜丁奈格(Brobdingnag)、莱皮塔(Flying Island)和惠惠国的历险,反映了18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和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邪恶以及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百度百科-格列佛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