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文章翻译 不是要原文!
翻译: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等到长大后,他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
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幼时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识字)不能阅读,却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草。
当他记经书的时候,糊里糊涂好像有所丢失一样,过了一天还是无法记住,禅师鞭打他,陆羽感叹说:“时间流逝了,怎么还是不会写呢!”他泣不成声就逃走了,成为优伶藏了起来,撰写了《谈笑》一万多字。
天宝年间,陆羽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后来他逃走了。这就是古人说的“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的人。
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上修建了房子,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与别人约会,即使虎狼当道也会如期前往。
他自称“桑苎翁”,又号称“东岗子”。他精通古调歌诗,兴致极为安闲高雅,著书很多。他驾着小舟在在山寺间来往,总是头戴纱巾,脚穿草鞋,身穿粗布短衣,腰系围裙,敲打着林间树木,戏耍着河中清流。
他有时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陆羽与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皇上曾下诏任命陆羽为太子文学。
陆羽嗜好喝茶,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被当时的人称为“茶仙”,天下人由此渐渐懂得喝茶了。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
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喜欢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陆羽身穿农夫的衣服提着茶具进入衙门。
李季卿说:“陆先生精于茶道,天下了解。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喝完茶,李季卿命令家奴付给陆羽茶钱,陆羽感到很羞愧,改著《毁茶论》一篇。
陆羽与皇甫补阙交好,当时尚书鲍防在越中,陆羽前往依附他。皇甫冉写序送给他说:“君子推究儒、佛二家的名理,穷尽诗歌的丽则,遥远的别馆,孤零的岛屿,有船通行的地方就一定要去;有鱼梁钓矶之处,可随意前往。
那越中地方是著名的山水之乡,军门又承担这朝廷节钺的重任。鲍长官是了解先生爱惜先生的人,会对先生解衣推食,倍加关照,先生此去怎能是仅仅品尝镜湖的鱼,赏若耶溪的月而已呢?”
原文: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此文出自北宋·宋祁《新唐书·陆羽传》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新唐书·陆羽传》见《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卷《隐逸·陆羽传》。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或云自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
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新唐书》对〈志〉十分重视,新增《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兵志》附以马政,原有的《天文志》和《历志》篇幅超过《旧唐书》三倍,新〈志〉载有文武百官的俸禄制度,为旧〈志〉所无。又有屯田、边镇、和籴等,皆旧〈志〉所无。
《新唐书》也恢复立〈表〉,立了《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历代官修正史〈表〉多缺略。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新书最佳者志、表,列传次之,本纪最下”,王鸣盛同时还指出《新唐书》史表的设置有一些不足,“窃谓史之无表者,固宜补矣,有有表而尤不可以不补者……禁军以宦官掌之,不但朝政尽为所挠,并废立皆出其手,则左右神策中尉亦当表”。
作者简介: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
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
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新唐书》大部份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