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如何把握高考前的复习?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信。对于高考这样激烈严酷的竞争来说,没有信心意味着战斗还没有打响,所以会先牺牲。那么自信从何而来?根据我的经验,首先是准确定位自己,分析自己的实力,决定自己属于哪一类学生,是可以随便上线还是上重点大学,是可以上一流大学,比如清华、北大,还是一般的重点大学。这个过程很重要,需要你仔细思考分析,因为高考在即,你属于哪一档基本不会变。当时我花了很多心思给自己定位。按照高一高二的成绩,我已经是年级前50了,这个水平考一般重点大学应该没问题。但是感觉每个学期排名都在上升,尤其是初三上学期的考试,进了年级前10。所以我觉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应该可以保持这个水平,并有所提高。所以,我把目标定在了清华、北大这种级别的学校。准确定位后,一定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要被外界干扰。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小考试没考好或者考得太好,就怀疑自己的定位是否准确。会有波动,但一般来说不会超出你的档案范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我们参加了成都第一次诊断考试(也就是模拟考试)。当时我的成绩并不理想。刚进前十,和别人并列第九。在随后的保送工作中,学校决定保送我去浙大,专业可选。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但反复考虑之后,我认为自己有实力考上清华,绝对不会降低自己。高考前一般要复习七八个月。在这七八个月的时间里,你会经历很多事情:两三次大的模拟考试,走,推荐,填志愿,中间无数的小测试。这些事情肯定会对你的自信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相信自己,永远要有坚定的信心,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
第二部分,第一阶段复习——阐述。
一般来说,高三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老师还在教新课。6月165438+10月开始系统复习,进入第一阶段复习,一般会持续到第一次模拟考试。这个复习阶段的特点是老师会让你从头到尾复习整个高中课程。老师不会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课程都讲一遍。老师会讲课程的重点和一些容易出错的细节。倾听对你来说很重要。这时候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他多年经验的积累,可谓“字字是金”,难能可贵。-你必须认真听讲,但仅仅听老师讲的是不够的。首先,老师讲没讲,你觉得重要不重要?那么,新课中一定有你还没有完全理解的部分,而这些部分就是你现阶段需要“猛攻”的部分。这个过程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为你刚学的时候并不理解,可能已经接受了一些错误的概念。吃了“生米”自然就难煮了,但是不克服这个困难,以后做什么都没用。
那么,具体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呢?我根据我的经验介绍一种方法。根据这个阶段的特点,我命名为“精雕细刻”。首先,在看书的时候,把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一一列出来,一一核对。如果你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决心,在这个概念旁边做个记号。如果你还是不明白这个概念,那就去看书和笔记,去请教老师,做一些与这个概念相关的经典题,去理解它。中学课程尤其是理科课程的学习与概念的学习密切相关。一个概念是否理解透彻,关系到很大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所以这一步一定不能偷懒。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历次考试的试卷。你的错误给了你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你对这个问题涉及的概念了解多少?当初我的试卷都是留着的,每一道错题都标有涉及的概念和做错的原因。这样做让我觉得很有收获。在这种“一丝不苟”的操作下,你每理解一个概念,就好像是向成功迈进了一步,这样的学习是充实的,也是有收获的。
第三部分,第二阶段复习——把握大局。
第一次大规模模拟考试一般在一月底,也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这次考试会让你对自己的复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总的来说,基本代表了你的水平。那么,经过两三个月的“精雕细刻”,第二阶段——从第一次模拟考试到第二次模拟考试(一般在4月初)该怎么办呢?
如果把高考复习比作制造一台机器,那么第一阶段就像是精心打造各种零件,第二阶段应该是组装整台机器。我把它命名为“把握大局”。
经过第一阶段的复习,可以说你对很多细节、重难点都有了透彻的了解,但此时你的知识是零散的。知识应该是连贯的,系统的,所以这个时候要把头脑中很多混乱的知识进行归类,找一条主线把它们串起来。一般来说,老师会带领你去做这个工作,但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别人给自己总结的还不够全面。
当时我用的方法是列表归纳法。首先是一个汇总表,就是这个课程有几个章节,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比如物理学,可以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原子和现代物理学,每个部分又包括几个章节。章与章之间是什么关系,节与节之间是什么关系,每节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是一个汇总表,在每个汇总表之后,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表。子表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大部分的表。在汇总表中,强调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在子表中,需要列出每一节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似乎一目了然,一个概念贯穿几个章节或者一章中几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表中标出。看到这个表就相当于把整本书。经过这样的整理和归纳,一方面你对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也能“把握全局”。这个阶段的学习很重要,也很必要。
第四部分,第三阶段复习——查漏补缺。
4月初第二次大规模模拟考试结束后,高考复习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个时候局势可以说大局已定,不需要搞什么大的。需要做的是“查漏补缺”。
这段时间,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人容易变得浮躁。那时候我们刚在成都做完第二次诊断检查。这次升了年级第一,接下来的日子变得无所事事。幸运的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迅速调整了心态,投入到第三阶段的“查漏补缺”中。
这个阶段的学习很枯燥,但也很重要。高考的成败很可能取决于一两点。做好查漏补缺,可能会帮你在考试中拿到这个关键的一两分。那么,现阶段应该怎么做呢?
一方面,要经常看第一阶段列出的概念表和第二阶段拟定的总表、子表,对这些关键、重要的内容保持深刻、清醒的印象。另一方面,要做大量的模拟题,我不赞成“题海”战术。我不赞成漫无目的的做题,但是做题是高考复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关键是从头开始做。第三阶段的大量模拟题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时我们各科老师给了我们大量各省市的模拟题。这些题我们都不用做。还要注意不要选太难的题,要选能典型反映概念的题目。我认为老师应该能帮助你。你在模拟中做错的是你还欠缺的知识。这时候你就要分析思考了。这可能就是你高考会出错的地方。及时发现并纠正就是胜利。
最后一个阶段是最难的,但是“黑暗过后就是黎明”。只要你在这个时期坚持下来,做好“查漏补缺”,那么你就可以放心地参加高考。
第五部分,进考场前
至此,高考前的复习方法已经基本介绍完毕,但我还想说一些进考场前的注意事项。首先是心理状态。进考场的心态要自信,要跃跃欲试。所以,考前两三天就不要再做题了,让自己疲惫的大脑稍微放松一下,但不能完全放松。可以看小说,看电视,玩游戏。这样做的后果是,当你走进考场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头脑模糊了,你会被逼入很多与高考无关的事情,以至于你不能正常发挥。正确的做法是白天翻翻书,回忆一些单词、文学常识、公式,晚上和父母散散步,放松一下,早点睡觉。不要和父母同学过多谈论考试。尽量保持平常心,愿意考试,不胆怯不紧张。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注意考试前几天的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服,高考期间带上雨具以防万一,把考试前一天要带的东西列个清单,尤其别忘了带准考证。你最好准备两支笔,考试的时候尽量不要换成其他颜色的笔,考数理化的时候记得带铅笔,橡皮,尺子。如果因为这几段,我长期的努力就白费了,那就太可惜了。
高考是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希望每个高三学生都能掌握方法,调整心态,考出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