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的叉杆(1)
据说那天下午,冬天快过去了,天空暖暖的。眼看吴大钊要去卖厨饼回家了,潘金莲像往常一样来到前门关窗帘。
也是理所当然的,当时一个男人正好从窗帘旁边经过。潘金莲拿着叉杆去叉帘子,不料叉杆不偏不倚,打在路人的头巾上。
被叉杆打中的路人是西门庆。
所以就因为这个叉杆,演绎出了“王婆受贿风情”、“武大郎吸毒”等这些精彩的情节,最终导致了宋武杀小姨子的血腥复仇场景。
而宋武的人生道路,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想说。潘金莲的小叉杆怎么成了宋武杀妻的缘起?
先说潘金莲的思想。
在第二十四部小说中,对潘金莲的身世有这样简单的解释。
原来潘金莲以前是清河县一大户人家的丫鬟,20多岁了,还挺花枝招展。因为大家族要霸占她,潘金莲不肯依从,跑去告诉她主人的妻子。于是,大家族怀恨在心,想让潘金莲生病,于是陪嫁,把潘金莲嫁给了白白被称为“三寸丁姑树皮”的吴大钊。
有些人,为了标新立异,引人注目,基于潘金莲没有遵循大户人家的气焰的情节,说潘金莲是贞洁之女,说潘金莲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和叛逆者。更有甚者,潘金莲甚至被形容为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幸福的新女性。
这样的说法不符合小说原著。
小说《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其实是一个水性杨花的人。
那么,小说是怎么写潘金莲的逍遥德行的呢?
小说在简单介绍了潘金莲的身世后,接着写了这样一件事:“自从武大娶了那个女人后,清河县出现了好几个奸诈的流动儿童,却到他家来烦。”
这些奸诈的浪荡子为什么要来吴大钊家骚扰?
小说是这样的:“原来这个女人,看武大又矮又矮,性格猥琐,不会浪漫。这个女人都是好的,因为她爱偷男人。有诗为证:
金莲看着更是印象深刻,对着春山的八字眉微笑皱眉。
如果你遇到一个浪漫的孩子,你会偷约会,如果你等待性。"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潘金莲之所以任由那些流动儿童在家里骚扰,对武大禄不满,是因为武大禄身材矮小,性格猥琐,武大禄的“不风流”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对此,袁曾有眉评:“紧接女子本色,拍子甚醒,多言不烦。”这个说法很对。
结果本性老实的吴大福忍无可忍。实在没办法了,他只好把家从清河县搬到阳谷县,在紫石街租了一套房子,只为了能安安心心地躲起来。
应该说,潘金莲嫁给吴大猷,内心是相当不甘的。
所以潘金莲后来和宋武聊天的时候,多次评价吴大千的不解风情:“我命快,看不到这样一个不回头,四答,转身的人。”“他知道什么!我知道这个,就不卖烧饼了。”
我们可以说,潘金莲当初之所以不想步那个大家族的后尘,只是因为,才二十出头的潘金莲,不想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岁月寄托在一个半老男人身上。潘金莲对未来的生活还是抱有希望的。如果潘金莲真的加入了那个大家庭,那她就不是潘金莲了。
那么,小说是如何描写潘金莲的美好风情的呢?
小说通过宋武的眼睛,描写了潘金莲的美丽与妖娆。
小说写道:“宋武看女子时,见其眉如早春柳叶,常恨云带雨;脸如三月桃花,藏月风情。纤纤细腰,内敛燕懒莺无心;谭口轻语,勾引蜜蜂狂蝶。玉容妖娆,清香扑鼻。”
在宋武眼里,这个栩栩如生的潘金莲是天生尤物,美丽迷人。
生活总是充满各种戏剧性的变数,所以才会变得如此曲折,如此精彩,如此感人。
自从搬到阳谷县,人生地不熟,水性杨花的潘金莲就不得不去里面清静。只是每天呆在家里,和吴大钊过着平淡的生活。
那些曾经的浪漫,此时已经化为昨日的烟雾,消散不见。
如果生活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什么坏事。
然而,生活在这个时候,却偏偏给潘金莲开了一个大玩笑。
因为,宋武,一个老虎英雄,竟然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她面前。
金莲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有另一种方式。
那么,潘金莲随着宋武的到来,开启了一个怎样的新世界呢?
(图片取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