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芷仓、苍术等做香囊,避邪

传说,每年五月五日午时,这个时辰是所有妖魔鬼怪都出来活动。这个时辰是“三五”相重就是五月、五日、午时(午音同五),是魔鬼的时辰。所以古人又将这个节叫“重五节”、“五毒日”。

传说古人很难避过这个时辰,如果能避过就能平安,不然就会给鬼怪害死。这时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托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怕金属、香气,只要你带上金属和香气之类,就能避过妖魔鬼怪之害。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开了观世音菩萨托梦救人的事,他们就在这一天午时,身上佩带各种各样的金属与香气之类来避邪,这种做法,俗称“压午”,结果,平安无事。从此,人们每年在这天佩带金属、香气之类的东西,时间久了,就渐渐地发展为今天的香袋。

春风送暖,气温回升,但是,这时人们却会感到困乏无力,提不起精神,这叫做“春困”。春困不是病,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冬天,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减少,大脑和内脏的血流量增加。进入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而供应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于是有人出现了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春困现象。可利用嗅觉刺激的方法来克服春困,自制一只香袋佩挂胸前,缕缕幽雅的芳香相伴,可使你神清气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香袋不仅能提神,还有防病的作用。我国医学研究人员对香袋预防感冒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感冒流行的时候,把一个车间的人分为两组,一组佩挂香袋,另一组不佩挂香袋,结果挂香袋组的人感冒发生率为20.2%,而没有挂香袋的那组人感冒发生率为71.9%,说明佩挂香袋可以预防感冒的发生。进一步研究表明:香袋中的药物并不具有杀死病毒或细菌的作用,佩挂香袋之所以能预防感冒是因为香袋中药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鼻粘膜,使鼻粘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的含量提高,SlgA 具有较强的杀死病毒能力,它含量的提高使得病毒在鼻粘膜及呼吸道粘膜上不易存活,从而使人们患感冒的机会大大降低,也即是说,香袋可以提高人体局部的抗病能力。

小儿鼻粘膜上SlgA的含量较低,因此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此最适合佩挂香袋。在春季气候多变及感冒流行的时候,如果坚持佩挂香袋,就能达到防病目的。若制作成特殊的色彩和形状,在防病的同时尚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香袋起源于中医的“衣冠疗法”,即用特殊的中药装入帽子或衣服内防病治病,后来发展为药制枕头、肚兜、护腕、护膝等治疗各种疾病的,还有专门用药物口罩预防感冒和流感的。香袋一直在民间比较流行,确实值得推广和继承。

自己可以动手制作香袋,下边的几个方子可供选择:

(1)冰片、樟脑各3 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2)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3 )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以上三方任选一方,将处方的药物粉碎成细面,然后每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或缝于所穿的衣服上,15天换一次即可。

回答者: 翎太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2007-2-9 13:42

一般是草药香料

一般是由山奈、细辛、雄黄、冰片、艾叶、苍术、藿香、川芎、白芷、芩草、排草、甘松等中药材制作的.

挂香包也叫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回答者: liulin24680 - 助理 三级 2007-2-9 13:44

我有一个简单的好方法(我自己做过哦):

材料:纱布,橙子(橘子)皮,皮筋。

方法:用纱布把晒好的橙子(橘子)皮包好,皮筋扎起来。

这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