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英语引论
莫言,男,原名莫业,17,1955出生于山东高密,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从1981开始工作,在1984因为“透明的胡萝卜”而成名。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了“怀旧”“愤懑”的复杂情感,被称为“文学之根”的作家。2011莫言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现实主义的幻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联系在一起。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已被翻译成至少40种语言。
莫言人物经历童年经历
2月17,1955,莫言(管墨业)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兰乡平安庄。
莫的童年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相吻合。当时全国饥寒交迫,莫言在香港的一次开放大学演讲中回忆说:“我们村一天饿死了18人。
莫言小学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少年宋》《肖骁》《三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五年级“文革”时辍学,在农村劳动了10年,主要从事农业、高粱、棉花、耕牛、割草。文革期间,没有书看,他连《新华字典》都看,特别喜欢字典里的字。后来,莫言依靠《中国通史纲要》这本书度过了文革岁月,然后背着这本书走出了自己的家乡。
军旅生涯
1976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秘书、图书管理员、教员、军官等职。在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读完。他还看了很多哲学和历史书籍,包括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等。
5月1981日,莫言的小说《春夜雨淅淅沥沥》发表在河北保定《荷花池》文学双月刊上,成为莫言发表的第一部小说。
1982年,莫言被提到干部军衔,部队恢复奖励,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后来被提到少校,担任副师干部。1983年5月,莫言调任延庆总参事三五局宣传处理论处长。
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怀中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文学系,他看到莫言的《民乐》,非常赞赏,破格给莫言参加考试的机会,莫言顺利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名路
1985年初,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透明的胡萝卜》而一举成名。同年,穆峰在北京华侨大厦主持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拓、雷达、曾振南高度赞扬了“透明胡萝卜”
1985年底,张杰在西德出席交流活动,被问及1985年中国文坛发生了什么,张杰回答:“要说大事,就是有莫言。”张洁形容“透明的胡萝卜”是天才作家诞生的重要标志。
1986年,莫言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同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巨大轰动。
1987年,莫的中篇小说《高兴》曾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过一两期,因当时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遭到批判,《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刘中止调查,这一期也被销毁和销毁。
1988年2月,由《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成为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最高级别的中国电影。
1988年4月,莫言发表了长篇小说《天堂蒜苗歌》,后来这部社会批判作品受到当时政治动荡的影响,一度只在香港和台湾出版。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看到这篇小说,感到非常震惊,决定开始翻译莫言的小说,葛浩文也成为未来莫言作品走向世界的英雄。
1988年秋,莫言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委托的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办的研究生班,期间,莫言创作了长篇讽刺小说《酒国》,被誉为葛浩文创作的最富想象力、最复杂的中国小说。
1991莫言获得北京师范大学鲁迅学院研究生院文学艺术硕士学位。
世界著名
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个英译本《爆炸和其他故事》在美国出版,由贾尼斯·维克里和邓肯·休伊特翻译。“像福克纳一样,莫言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清新和自足的世界,”美国重量级文学杂志评论道。
在1993,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欧美引起热烈反响,被《今日世界文学》评为“1993世界最佳小说”。《纽约时报》评论说:“通过《红高粱》这部小说,莫言把高密东北乡置于世界文学地图上。
2000年,莫言凭借《酒国》获得法国鲁尔区巴泰永外国文学奖。同年,《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命名为“20世纪中国小说100”(18)。
2001,莫言的《红高粱》成为今日世界文学评选的75年(1927-2001)中唯一一部中国小说。
2003年,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大师越来越幽默》在美国出版,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05年,《檀香刑》一致提名茅盾文学奖初选,当时获奖呼声很高,最后以一票之差落选,无缘该奖。《檀香木》的失败再次引发了文学界对茅盾文学奖的争议。同年,莫言获得意大利尼诺国际文学奖,评委会称赞他的作品“语言激情澎湃,具有无限丰富的想象力”
2006年,莫言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位中国作家。
2008年,莫言凭借《生死场》获得《红楼梦》和新美国华人文学奖。
2011年,莫言获得韩国万海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并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10月11,2012,瑞典学院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现实主义的幻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联系在一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文学奖官方网站摘录了《天籁之歌》中的一章,作为莫言作品的介绍。
2016年11月30日,莫言一幅书法作品亮相,仅起拍价5000元锤;2012莫言获诺贝尔奖,莫言相关作品在影片上的最高成交价高达97.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