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新英雄传奇2。评书小说3。书生小说4。民间叙事诗5。新歌剧

新英雄传奇小说是解放区小说的一种类型,它以描写敌后武装斗争或农村阶级斗争为主旋律,刻画了敌后农民的抗日英雄,表现了他们的英雄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日本和帝国主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故事生动曲折,充满传奇色彩;使用引经据典的风格,通俗的语言,学习讲故事的技巧。有人把这类作品统称为“新英雄传奇”。其中成就较高的是《新儿女英雄传》。作品讲述了冀中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的英雄事迹,塑造了黑叹、牛大水、杨小梅等既有英雄事业又有儿女情长的英雄人物形象。在书的序言中,郭沫若指出“这本书里的进步人物都是普通的孩子,但也是集体英雄”,“这的确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可以和儿童的老英雄乃至水浒、三国争夺大众读者”。这一评价意在说明,这类新英雄传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出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英雄事迹,可以与传统小说争夺读者。但是,这类作品有时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程式化的模式。

讲故事的小说

(1)扬弃了传统小说章与章的程式化框架,吸收了注重情节连贯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把小说写成通俗故事,把情节描写和人物塑造融于故事的叙述之中,保留了口语体的特点,比一般的传统小说更明快、简单;

(3)口语化,在艺术性和通俗性的结合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学者小说”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对艺术本质的一种扭曲,无论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它只能在艺术中找到,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的本质是艺术,而不是别的。但是,“学者小说”体现的是一种学院派的艺术观。显然,这种艺术观把艺术的本质和生命不是归于艺术,而是归于学术。衡量和判断一件艺术作品成败的标准也是看学术,而不是艺术,与之相对应的,在其价值体系中,也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学者优于作家。这种在艺术之外,而不是在艺术之内寻求艺术本质的艺术观(如实证主义)受到了很多批评。根本原因是扭曲了艺术的本质,然而说到学者小说的提法,却没有人出来批评。其实和把艺术归于社会生活、自然科学等是一样的。,这是对艺术不够尊重的表现,是对艺术本质的扭曲,是艺术本质观扭曲的表现之一。

街头诗歌与民间叙事诗歌的繁荣

在承担政治任务的延安诗歌中,对风格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提倡通俗、即时的风格。在当时民族与阶级的尖锐斗争中,那些短小精悍、直接诉诸人民的诗歌形式,如街头诗、朗诵诗、合唱诗、戏曲诗等,尤为受到重视。第二,史诗和叙事诗的兴起。为了满足全面深刻地反映丰富复杂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延安诗歌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叙事态势。从延安十几年的诗歌史来看,各种诗歌风格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来看,街头诗和民间叙事诗在延安诗坛所占比重最大,成就最好,是延安诗坛最现实、最当代的诗歌形式。

新的歌剧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一些音乐家开始在中国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歌剧创作中国歌剧,即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为主。因为它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戏剧,所以被称为新歌剧。1920年代,黎锦晖的《麻雀与孩子》、《小画家》等十余部儿童音乐剧和聂耳的《长江风暴》(1934,田汉词)是先声。延安时期的秧歌剧是它的进一步发展,大型歌剧《白毛女》(1945)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形成。此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出《江姐》、《洪湖红卫兵》、《刘姐》、《伤逝》等一系列优秀剧目,使中国的戏曲创作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