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约束的小说

你可能不太了解双相情感障碍,但你会熟悉以下艺术家,如贝多芬、伍尔夫、梵高、海明威、舒曼等。名单很长,很多名人都是躁郁症患者,所以躁郁症也被称为“天才病”。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情绪在狂喜和绝望中交替,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困扰,需要去精神病院治疗。20世纪初,医学界对双相障碍的认识有限,采用了一些残酷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在《一个自由的囚犯——哈佛医学天才的狂躁世界》一书中,一位双相患者记录了当时精神病院的治疗方法。

《自由的囚徒——哈佛医学天才的狂躁世界》出版时,手稿的原作者已经去世,这些手稿是他的女儿米米·贝尔德在出版前收集整理的。手稿的原作者是佩里·贝尔德(Perry Baird)博士,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课程,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随后又去了哈佛医学院,获得了有史以来授予毕业生的最高学术荣誉。遗憾的是,正当他在学术界取得傲人的成就时,却患上了躁郁症,生活急转直下,经历了非人的折磨。

佩里·贝尔德(Perry Baird)医生在患病期间,一直坚持写作,记录双相患者的想法、感受和治疗方法。其中,约束疗法、冰袋等物理治疗方法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可以说,正常人如果接受这样的理疗,一定会被逼疯。当然,这是过去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但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而改变。让我们跟随佩里·贝尔德博士(以下简称佩里)的记录,了解一下过去野蛮的治疗方法。

在20世纪早期,约束疗法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常规治疗方法。因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处于躁狂期,精力过剩,力气大。为了防止患者伤害或自残,医院采用约束疗法控制患者的行动,迫使其保持安静。

佩里患有躁郁症,被送往医院。护士让他脱下衣服,穿上捆绑服。捆绑服是一种帆布制成的服装,服装边缘有一对帆布带,全身大约有16到18对帆布带,用来把人固定在床上,就像锚固定船身一样。正常人整夜躺着不动,还得锻炼身体,何况是躁郁症患者。佩里只是想摆脱束腰外衣的束缚。受到脱逃大师的启发,他开始在祭袍中研究脱逃大法。他用牙齿和脚趾解开帆布带,给自己一点自由,但很快一个护士就会闯进病房,把他重新系上。佩里可以整晚玩这个逃生游戏,他不断挣脱绳子,被医护人员以更强的方式绑住。有一次,他彻底挣脱束腰外衣,光着身子跑到窗前,打算撬开钢窗逃走。

双相患者的一大特点是可以连续几天保持清醒,仍然精力充沛,兴奋过度。医院在使用捆绑服的同时,用麻药控制病人的活动能力。对于佩里来说,越是被束缚,越是想要反抗,越是想要自由。一名护士告诉他,无论是清醒还是麻醉状态下,他都没有停止过挣脱。然而这种挣扎让医生加大了治疗力度,也给佩里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佩里挣脱捆绑服试图撬开钢窗逃跑后,遭遇了更深程度的约束疗法——持续约束疗法。

持续约束是指两种约束方法交替约束的治疗方法。其中一种束缚方法就是上面说的束缚服,另一种叫做冰袋。

冰袋疗法是将浸泡在冰水中的床单紧紧包裹在身体周围,双手固定在身体两侧,床单从肩膀到脚趾一层一层包裹,类似木乃伊。包好后,护士用绷带将她的身体水平地紧紧绑在铁床上,最后给她盖上毯子,塞好枕头。

湿冷的床单让人极度不舒服,尤其是对于一个过于活跃的躁郁症患者。起初,佩里冷得瑟瑟发抖,后来他的体温覆盖了床单,他不停地扭动身体,挣扎着,很快就从寒冷变成了燥热。他感到肌肉痉挛、出汗和口渴。于是他大喊要水,运气好的话会有护士过来喂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徒劳。

佩里在冰袋里动不了,只能靠护士喂饭。有些照顾者很不耐烦。他们还没咽下一口饭,另一勺饭已经塞进了他们的嘴里。如果佩里把脸转开,看护人员会直接把饭拿走,让他挨饿。

更离谱的是不能上厕所,只能在冰袋里拉屎撒尿。这种恶心的屎和尿的感觉是深深的羞辱,冰袋里的佩里感到绝望,无助,没有尊严。

冰袋打开,再穿上约束服,一般需要几天几夜交替治疗。治疗结束时,人已经被折磨得虚弱无力,无法正常活动,站立行走都非常困难。佩里感到双腿抽筋,四肢麻木,双脚像踩在碎玻璃上,极其痛苦。

如果想结束这种治疗,需要证明自己已经恢复正常。试想,在经历了湿冷、拉屎、动弹不得、孤独、饥饿、绝望、肌肉抽搐等一系列痛苦之后,还能保持心情平静,待人温和,头脑清醒,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精神已经恢复正常,是不是很荒谬?真希望发明这种疗法的医生能亲自体验一下这种野蛮疯狂的治疗方式。

佩里讨厌医院里的残酷待遇。经过治疗,很多轻度精神病人病情加重,有的甚至致残致死。佩里终于发现,在精神病院最明智的做法是屈服,上策是配合治疗,否则你将面临拳脚相加和更严厉的治疗手段。

佩里反复发作的疾病给自己和亲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在多次治疗失败后,他最终选择了脑叶切除术。切除脑叶白质,切除部位是前额皮质。前额叶皮层与人的情绪、价值判断、复杂决策等高级思维活动直接相关,可以说是大脑的指挥中枢。民间常说额头大代表聪明,其实应该是额叶发达才算聪明。

切除前额皮质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佩里的朋友这样描述手术后的佩里:“那个人已经不是佩里了,曾经在他身上燃烧的火焰已经完全熄灭。”

当时这种手术非常流行,发明这种治疗方法的葡萄牙医生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诺贝尔奖的帮助下,脑叶白质切除术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当人们发现患者在手术后变得智力低下,完全变了样,就开始怀疑手术的治疗效果,开始抵制脑叶切除术。但此时却造成了无数的悲剧,这也成为神经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一个历史污点。

佩里·贝尔德博士一直试图理解他所遭受的痛苦是否有意义。当人们因胃病、肝病等疾病住院时,许多亲友会送花问候,但精神病患者会遭遇禁锢、偏见和疏远。

佩里·贝尔德博士在精神状态良好的时候,也在进行双相情感障碍的实验研究。他认为双相情感障碍与生化因素有关,即双相情感障碍有其生理因素,而不是纯粹的精神疾病。

1944年初,佩里·贝尔德博士的论文《双相情感障碍的生化成分》发表在《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杂志》上,但就在此时,佩里·贝尔德博士的双相情感障碍复发,他被送进了医院,并被撤销了行医资格。论文发表后,并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直到1949,澳大利亚医生约翰·凯德也发现了双相情感障碍生化成分的特殊性,发表了论文《锂盐在精神兴奋治疗中的应用》。经过一系列实验,锂盐成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有效药物。锂盐治疗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痛苦。遗憾的是,佩里·贝尔德医生已经失去了使用锂盐疗法的机会。他在1949做了脑叶切除术,在1959开头因癫痫发作溺死在浴缸里。

《自由的囚徒——哈佛医学天才的狂躁与抑郁世界》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根据佩里·贝尔德博士的手稿编撰的。论文中的内容有的通顺完整,有的只有寥寥数语,句句不连贯。从录音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判断佩里·贝尔德医生当时的精神状态。在他生病期间,佩里·贝尔德医生与疾病进行了斗争,并研究了治疗方法。他希望将自己的痛苦经历记录下来,汇编成书,为后人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提供第一手资料。

阅读佩里·贝尔德留下的文字,让我们更加了解双相患者的思想,也让我们对过去野蛮残忍的治疗方法感到震惊。他在书中写道:“我希望有一天,精神病院能成为精神病人的庇护所,我希望它们能通过明智而温和的护理帮助病人康复。”

逝者已逝,生者平安。愿所有患病的人在身体虚弱的时候都能得到妥善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愿医学的进步减轻人们患病的痛苦,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或有尊严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