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 赠内人
张祜赠内人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张祜(782?-852?),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出生于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人称“张公子”。初寓姑苏。元和、长庆间,深受令狐楚器重。令狐楚担任天平节度使后,上表推荐,但被元稹排挤,失意后客淮南。因喜爱丹阳曲阿,故在此筑室,隐居而终。其诗长于宫词、山水、边塞,题材相当丰富,诗风平易近人,流转自然,有隐逸之气。《全唐诗》存其诗二卷,***三百四十九首。有《张处士诗集》。
鉴赏:诗题中的“内人”意思是大内(皇宫)中人,为宫中宜春院习艺的人,诗意在写宫女静夜的孤寂无聊。
唐高祖武德年间于宫禁之中设内教坊。开元二年(714),玄宗加设外教坊和梨园,主要习奏民间俗乐(流行音乐)。宫中梨园是由优秀男女乐工各数百人组建而成,由唐玄宗亲自指导,艺术水平最高。稍次是宫中的内教坊,其乐工有男有女,女乐工依色艺的高低分成不同的等级。最高的称为“内人”,人数最少。其次称“宫人”,人数较多。再次称为“搊弹家”,以弹奏乐器见长,歌舞则不精。
月亮渐渐越过宫禁中的树木,时光飞逝,而人犹自不寐,凝望着那双栖白鹭的窠,一个“媚”字,体现出其有艳羡之意。她斜拔玉钗,剔开灯焰救飞蛾,使其获得重生。诗人善于截取生活细节来展示人物的心理,这一剔焰救蛾的小小举止,既是宫女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又是她有感于自身深锁宫禁,恰同于飞蛾扑焰,故怜蛾实为自怜身世。全诗造意深曲含蓄,熨帖细腻,描绘出宫人孤寂愁闷的心情,十分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