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 lt冰鉴> & gt是原来的曾国藩吗?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从他人的外表判断他人的内在。比如眼神游移不定,多半是因为内心焦虑什么的。其实在圣贤之道中,外在的样子是很重要的修行。《礼记·玉藻》中明确写道:“君子之容而缓,被人尊重者洁。满体密度,恭手,目端,容止口,声静,头直,气定神闲,正气凛然,色婀娜,坐如行尸,颜举告温。”

看相确实是有一定依据的,一个历史人物就是曾国藩,有清代“中兴名臣”之称。在我心目中,曾国藩可以列为圣人。而与曾国藩几乎同时代,后来又当过一段时间袁世凯导师的王闿运,却不认同曾国藩是圣人,因为曾国藩没有什么学问文章。王闿运说的是实话。曾国藩没有系统的知识文章,但影响较大的书信、日记,也算是“有写无记”了。但问题是:真正的圣人不在于学文章,而在于德。孔子“叙述而不做”,难道他没有系统的发言吗?更何况曾国藩后半生是个战士,没有时间和精力写一本书。

《清史稿》说曾国藩有看相的习惯,确实是事实。有一个关于刘铭传中彩票的故事。刘铭传是清廷在台湾省的总督,他监督了台湾省的第一条铁路。他是怎么被打开的?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刘铭传的时候,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进士。为了试探三人中谁的涵养最深,曾国藩特意找了些时间让他们在增福面试。但到了约定的时间,曾国藩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等着,暗中推敲他们的态度。我看到另外两个都很不耐烦,只有刘铭传一个人能平静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就这样,刘铭传被曾国藩看中,最终被提拔为首任台湾巡抚。

也许正是因为曾国藩有见人的习惯,后来写了一本叫《冰鉴》的写真集,所以作者署名曾国藩。南怀瑾先生将其视为曾国藩传下来的一套学问,并与曾国藩的书信相比较。这让我很想看冰导,但是看完大作,有点不敢恭维南老师了。一个把功夫当圣人讲的人,怎么会把这样一套相面术传下去?后来看了唐郝明先生对曾国藩家书的评论,才知道《冰鉴》根本就是一本伪书,是江湖骗子的伪作。目的当然是营销。这一招在现代不是更流行吗?甚至有武侠小说署名“全勇”,再加上一些草意,让读者误以为是金庸写的。

其实曾国藩的交友方法很简单,一点也不琐碎,一点也不迷信。咸丰八年三月的一天,曾国藩在日记里写下了四句话:“威仪厚重为贵相,谦让包容为贵相,物极必富,物极必富。”这应该是曾国藩的算命百科,一本正经,一条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