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谣言!老司机传的“加油”秘籍不靠谱!

油耗和加油问题排在车主最关心的问题之首。网上也有各种关于加油省油的禁忌招数...但网上很多与“加油”相关的方法和理论都是假消息。今天我就总结一下六个朋友圈点击量最高的“经典”谣言,有些是新的,有些是有“常识”回来的谣言。

快点,不要加满,把车毁了

谣言内容:不加油对车的伤害很大,主要是因为车的机油泵浸泡在汽油中散热,不加油机油泵无法散热,所以机油泵非常容易损坏。

真相:这个谣言并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当机油泵在高温下工作时,浸泡在低温汽油中可以有效降温散热。如果油量极低,会影响油泵的散热,缩短油泵的使用寿命。再加上颠簸的路况,汽油泵吸入空气,会造成发动机过载,增加发动机负担。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需要在颠簸的路况下以极低的油耗长时间行驶,这并不一般,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其实就是加油而已。没有损坏汽车那么严重。

加半箱油省油。

谣言内容:车主对车辆如何省油的关注度一直在持续上升。很多老司机鼓吹“加半箱油可以省油,对发动机有好处”的理论,主要是基于半箱油可以减轻重量。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司机在加油的时候选择“加200”。

真相:因为少油、重量轻、省油,理论上车身重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油耗,但按照实际家用车整数的基数来看,节省的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加油。说到省油,良好的驾驶习惯远比加半箱油省油。比如你在开车的时候有提前预知的意识,避免突然刹车和突然加速。小“ok”的观点是,汽车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不要为了省一点油而委屈了自己。

油的等级越高越好。

谣言内容:95号油比92号油更清洁,更耐燃烧,产生的积碳更少。你应该给你的汽车加油。

真相: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标签与汽油的纯度和质量标准关系不大。加什么标号的油,要看发动机的压缩比。不同等级的汽油适用于不同压缩比的发动机。压缩比越高,使用的汽油等级越高。每辆车的压缩比规格上都有明确的标注。如果低压缩比的发动机增加汽油的标号,可能会出现燃烧不充分和积碳的情况。

有一组数据可供参考:压缩比8.5-9.5的发动机推荐使用92 #汽油:1;对于压缩比大于9.5: 1的发动机,推荐使用95号汽油。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奔驰M133发动机和马自达创驰蓝天发动机。当然最简单的就是按照油箱盖上的标签加油。

抢跑了就不能加油了。

谣言内容:油枪上有进气口。太满的话会吸油,所以不要乱枪后加油。

真相:加油时跳枪不代表油满了。可能刚加一点就跳枪了。上周小星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油箱见底,加了20多升就跳枪了。当然,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增加。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油箱里有空气,而且温度高,油压力大,加油速度太快,压力会增大,油箱里的油容易飞溅,油枪的传感器灵敏,导致跳枪频率高,并不是油越了油枪。可见加油跳枪是正常现象。所以加到跳炮的时候,其实油箱也不一定能加满,要看情况。而且即使是满满的跳枪,如果平时付现金的话,在跳枪的时候可以多加一点凑成一个整数,不会造成过满。而且国家严格规定汽车油箱额定容量为油箱最大液体容量的95%,正规加油站都会按要求执行。

只有油表灯亮了,才能加油,才能毁车。

谣言内容:如果油表亮了再加油,很容易导致汽油泵因为无法散热而损坏。

真相:传言所谓油表灯亮了然后加油把车弄坏了。被破坏的无非是汽油泵。理论是汽油泵是靠泡汽油散热的,油量少了以后就不能散热了。这和汽车损坏没加满油这个谣言的理论依据是一样的。其实SAIC机油泵确实有散热需求,但不是靠机油泵周围的油散热,而是靠吸入机油泵的油散热。机油被吸入机油泵传递到发动机,机油泵的热量也被顺便带走了。汽油泵损坏一般是因为油品质量不好,长期不更换汽油滤清器。油表亮了再加油对它没有影响。

油表灯的主要作用是提醒车主该加油了。即使开着灯,保守估计还是能行驶50公里左右,有的车型甚至更多。所以油表灯亮了,车主可以在不损坏车的情况下尽快找到加油站加油。一定要坚持在油表灯亮的情况下加油有什么隐患,就是万一行驶路段太偏僻,找不到加油站,没有气等待救援,车主的体验就不好了。

二手车比新车消耗更多的燃料。

谣言内容:车越老,油耗越高,所以同品牌、同型号、同款式的二手车,油耗比新车高。

真相:不可否认,车龄越长,一般油耗越高,但这并不是车长期使用后自然老化的结果。其实油耗增加和车龄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汽车长期使用产生的积碳没有及时清理。积碳的形成主要和用车方式有关,比如很多白领上下班,长时间超短途行驶在公司5公里范围内,堵车长时间怠速。这些都容易形成积碳,导致汽车油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