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封笔——普通人的江湖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写于1969-1972之间,以明末清初(1644-1689)为背景,讲述了在扬州青楼长大的韦小宝,不懂任何武功,游走于江湖各大帮派之间,奉命远征滇俄的故事。鹿山公爵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作者一反通常以英雄为主角的写作模式,聚焦江湖流氓“韦小宝”,在人物的戏剧性冒险中虚构历史。在这部小说中,传统的武功高的侠客显得格外苍白无力,陈近南、九难这样的侠客需要韦小宝的保护,而不会武功的韦小宝、康熙则让甘昆转危为安。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另类的小说?是武侠小说原有的写作模式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作者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还是另有用意?让我们通过与堂吉诃德的比较,走进《鹿山公爵》中的韦小宝世界。

韦小宝不符合传统的侠客形象。他是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小丑。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流氓,讲爱情的人。他的性格是在他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下形成的。妓院和宫殿同样的生存法则使韦小宝感到宾至如归。金庸把这位近乎神人的侠客从人间扔到了地上,他们的信仰和理想,他们的绝世武功,在韦小宝的生存法则面前变得毫无用处。无论是陈近南,鲁莽的还原树,还是奸诈的冯希凡,都败在了韦小宝的吹嘘、谄媚和卑鄙之下。

?在反英雄观念下,《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与金庸《鹿山公爵》中的韦小宝如出一辙。堂吉诃德生活在幻想中,他与风车搏斗,随机创造了“公主”和“总督”。他荒诞无助,是一个无能的不落俗套的骑士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角色。

传统小说重在塑造人物,讲完整的故事。在小说中夹杂诗意是百科全书这种小说类型的一个特点:一方面可以丰富小说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也延缓了叙事节奏,给读者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诗意的特征."这一特点在《堂吉诃德》和《鹿山公爵》中尤为明显。

《堂吉诃德》中的诗歌多为爱情诗,如《安东尼奥之歌》、《克里索斯托莫之歌》、《十四行诗》等。这些诗歌展现了作者的各种才华,使小说趣味上升,呈现出诗意的语言。同时,用诗歌来引导故事,可以使故事的叙事节奏更加整齐,更有节奏感。堂吉诃德自己也吟诵了许多诗歌来表达他对右杜尔西内亚先生的思念。堂吉诃德忠诚的爱情,忧郁的骑士精神,都在这杯爱情诗浓茶中慢慢散发。鹿山公爵虽然不像《堂吉诃德》那样叙事中有那么多诗,但偶尔也会画龙点睛。整部小说的回顾完全来源于清代诗人查的诗作。这几首诗是古雅典式的,淳朴浑厚,与整部小说的史诗氛围融为一体。这些诗词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的轮廓,用古诗词来烘托小说的氛围是金庸的特长。在《鹿鼎记》中,有一个韦小宝道观陈圆圆讲的故事,很有意思。陈圆圆用《苏州弹词》演唱了清代大诗人吴梅村的《袁媛曲》,那首《苏州弹词》雍容华贵,犹如一颗明珠落在玉盘上。韦小宝听得如痴如醉,激动不已,他批评“红颜祸水”这种陈词滥调,让人为陈圆圆的命运感到委屈。在这里,大诗人的诗都是以混混的视角来解读的,但也是曲折幽静的,颇有后现代的意味。一首吴侬软语写的《袁媛曲》,后面是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刀枪剑戟之战,故事跌宕起伏,好看极了。于是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诗歌的妙用,就像战前的安魂曲,流血前的花鸟歌唱。诗歌的运用使小说的叙事充满了跌宕起伏,也增强了小说的语言美。

《堂吉诃德》的写作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戏仿来批判骑士。骑士文学故事发展越来越荒诞,故事神秘,内容重复,于是出现了堂吉诃德式的反骑士小说。在一个骑士已经死亡的年代做骑士,确实是痴人说梦,但谁又能说这个荒谬的理想里没有可敬的成分呢?出了骑士,唐吉诃德是个聪明人,一旦进入这个梦境,就是疯了。作者用无情的鞭子抽打着梦想驰骋地球的人们,于是骑士文学被作者一扫而光,成为了历史雕塑,进了博物馆。

回到本文的主角鹿山公爵,金庸先生在之前的作品中往往有很多理想主义的成分。后来在社会上混久了,你会发现,有太多的问题不是靠德就能解决的。陈近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他一生光明磊落,武功高超,受到天下英雄的敬仰呢?他想做的事,这辈子都没做过。相反,韦小宝这个流氓,武功平平,出身卑微,又充满了小心翼翼,有能力也有条件轻易做到陈近南想做的事。生活真的很奇怪,有很多事情不能光明正大的去做。比如天地会和木王府的那些人,比对方更坦诚,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其实生活就是这样。能力最强的人不一定是成就最高的人。挺无奈的,但是你也得接受这个事实吧?现实无法让我们一直做一个大写的“人”。如果不能老老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也不必苛求,真诚坦然的活着就好。虽然韦小宝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侠客形象,但我们更容易从这个接地气的小人物身上感动和体悟到现实。通过他,我们或许可以从武侠世界中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