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项链的故事

玛蒂尔德是个美丽的女人。为了参加一个盛大的聚会,她用丈夫攒下的400法郎做了一件衣服,还向朋友借了一条漂亮的项链。在晚会上,玛蒂尔德以她出众的魅力出尽了风头,但她却丢失了借来的项链。这种情况下,她只好躲着朋友,慢慢补偿。

从此,夫妻俩过着10年的节俭生活。在这个艰难的积累过程中,玛蒂尔德的手变得粗糙,她的脸变得苍老。后来她意外得知,她丢失的项链只是一条低价的人造钻石项链,但她赔偿的是一条真的钻石项链。就这样,玛蒂尔德白白努力了10年。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在1884中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项链》采用以物写人的手法,以项链为主线,从它与人物的多重关系出发,用它牢牢地捆绑住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让读者透过项链一目了然地看到女主角的形象。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65438-1980年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掠夺人民,政府腐败盛行,社会道德滑坡。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了整个社会,追求享乐和虚荣成为不良的社会风气。

这种社会风气在小资产阶级中也很普遍。因为这个阶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状况,跻身上层阶级。但成功的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都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陷入了更悲惨的经历。

艺术特色

在项链中,读者一旦进入其中,他的思想就会随着玛蒂尔德的感情而起伏。这种变化也会引导读者的思维判断,他会对主人公的遭遇产生深深的同情,并认为那个结局是理所当然的。在《项链》中,莫泊桑仍然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用他们的心理描述他们的日常生活,反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独特的虚荣心。

百度百科-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