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寻根文学?说说你的理解?

寻根文学是1985前后出现的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作家致力于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小说”。郑万隆的《我的根》、李航宇的《管好我们的根》、韩少功的《文学的根》都是对“寻根”概念的界定、阐释和发挥。

“寻根”成为这些文章的中心词,既表明了他们对文坛现状的不满,也表明了一个共同的愿望:文学要突破表面的“现实”层面,挖掘自身“古代文化”的深层土壤,与“世界文学”进行真正的对话。

我比较熟悉的是韩少功的《爹地爹地》,通过象征性、寓言性地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一种封闭、停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主人公冰仔有着怪异猥琐的外表,仿佛能通过他的一言一行看到封闭村庄里变态病态的思维方式,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爸爸爸爸》展现了一种接近原始状态的封闭的传统文化,与人类进步和文明的向前发展格格不入,明显批判了传统文化中停滞不前的恶性肿瘤因素。而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对这样封闭病态的方式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对外来文化是反对和排斥的。他们日复一日地沉浸在封闭的生活中,所以作者希望打破反对文化交流的壁垒,达到与外界对话的状态。

当然,我们不能放弃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挖掘,但这也需要不断的创新。现代文明在不断发展。在保持自身“根”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文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