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捐飞机
在北京郊区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内,展陈着一架"香玉剧社号"米格-15号战斗机。这是一个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爱国运动的真实写照。
1951年4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了朝鲜。邓华、洪学智、解方、杜平等志愿军首长和慰问团的总团长廖承志、副总团长陈沂、田汉等一起攀谈。志愿军首长告诉祖国亲人,要打破美军的空中优势,志愿军最需要飞机和大炮。廖承志当即表示:"我们慰问刚回国以后,开始一个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怎么样?"大家都说这个主意不错。廖承志又专门向彭德怀谈了这个设想,彭德怀举双手赞成。
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开展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提出:"为了使我们英勇善战的志愿军,能够以更小的牺牲,消灭更多的敌人,早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我们必须迅速以更多的飞机、大炮、坦克、高射炮、反坦克炮等武器供给前线。我们建议全国各界爱国同胞们,不分男女老少,都开展爱国的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的运动,用新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或全部,购置飞机、大炮等武器,捐献给志愿军和解放军,来加强他们的威力,加周我们的国防。"很快,在全国掀起了捐献款项购买飞机大炮的热潮,出现了许多感人事迹。
有"豫剧皇后"之称的常香玉是这次运动中涌现出的一个典型。
常香玉6岁开始学戏,跟着戏班子走南闯北,由于学艺勤奋,逐渐唱红。但是在旧 社会 ,就是像她这样一个有点名气的艺人,也没有什么 社会 地位,被人有做是"下九流"、"戏子",常常受到达官显贵、地痞流氓的欺辱。新中国成立后,常香玉才得到翻身,有了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倡议发出后,强烈的爱国心促使常香玉作出决定,通过自己创办的香玉剧社的义演,半年内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
一架战斗机当时折合人民币15万元。香玉剧社只有59人,其中还有未成年的小演员,要完成这一任务是不容易的。
但是她信心十足,立下暂言:"这次捐献飞机义演,宛如战士出征,不打胜仗决不回还。"
常香玉和爱人陈宪章商量决定,卖掉自己的一部卡车,拿出多年的积蓄,作为义演的活动费。为了安心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他们还把三个小孩送到幼儿园全托。
香玉剧社义演的第一个城市是开封,当时这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常香玉在抗日战争前唱红的地方。常香玉为捐飞机来开封义演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来为这位爱国艺人喝彩。一位老大娘提着一篮鸡蛋,走了几十里来看她。老大娘执意要常香玉收下她的这点心意,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说啥都得收下。光你爱国,就不兴大娘爱国?"
剧社到广州演出,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与支持。有的剧场不收或少收场租。一次换台时,10名工人搬运戏箱,从半夜一直干到早晨,可剧社付给他们工钱时,他们怎么也不肯收。他们对常香玉说:"要是收捐献义演的钱,那就太没觉悟了。"
中***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得知剧社没有带蚊帐后,立即让有关部门送去60条蚊帐。叶剑英还为常香玉题词:"爱国艺人。"
香玉剧社这次义演的主要剧目是他们夫妇俩改编的豫剧《花木兰》。常香玉把她强烈的报国热忱倾注在花木兰这个艺术形象之中。这种激情与其深厚的艺术功底二者的结合,使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杀敌报国的女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无数的观众把常香玉的爱国之举和她塑造的花木兰这个艺术形象联系在一起,亲切地称她为"当代花木兰"。
常香玉带领剧团演职员,不辞辛劳,从1951年8月起的半年内,行程万余里,足迹遍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省,***义演17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最终,她用这些义演的收入捐献了一架战斗机,名为"香玉剧社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得知常香玉的感人事迹后,对她的爱国行动大加赞扬,他借用花木兰的话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常香玉捐赠飞机事件一时引起巨大轰动,震动了中南海,毛主席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常香玉是唱豫剧的,不仅戏演的好,还义演为朝鲜战场捐献飞机,我见见她。"
1952年4月,常香玉带着她的剧社走进了中南海怀仁堂。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亲切与她握手说:"你这个常香玉了不起嘛!我该向你学习。"
1992年3月22日,在北京参加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常香玉异常激动地来到中国航空博物馆,第一次见到自己捐献的战斗机,她抚摸着机头上的字迹说:"义演那年我29岁,现在69岁,40年岁月如流,我真为我们祖国的兴旺而高兴,为我们军队的强盛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