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原文与赏析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这首七绝,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两首诗都选择了傍晚时分,都描绘了风雨、春潮、孤舟、岸草的景物。但仔细品味,韦应物是在岸边闲步寻春,诗人在画图之外;苏舜钦却是在生活的旅途中孤舟漂泊,诗人是乘舟者,自在此画图中,因而两首诗各有不同的韵味。

此诗的前两句,就是诗人在舟行过程中摄取的景物。“春阴垂野草青青”,是一个泛镜头,春天的阴云,低垂在原野的上空,原野上是无边春草,在春阴笼盖下更显出一片碧绿。天空地面阴云青草相接,构成整幅画卷的深色背景。在阴云青草的衬托下,那不时出现的一树孤开的花,就显得格外明丽,引人注目,从而造成感观上的愉悦,使画面出现强烈的明暗对比,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与单调。“时有”二字,暗示上面所写的景物,乃是诗人舟行所见。可以想象,诗人在终日的单调行舟中,这不时出现的“幽花”,会在他寂寞的心里引起怎样的欣喜。“时有幽花一树明”,不仅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泊”字,有暗渡陈仓之妙,而且景语而兼情语,告诉我们:诗人是怎样在同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抗争。

诗的后两句,写夜色将临,诗人泊舟于古祠之下。这时,垂野春阴化成了满川风雨,淮河涨起了汹涌的春潮。这两句是叙事的笔调,叙事中点染出泊舟处的环境景物,从而映衬出诗人的孤独和不平。这首七绝几乎全诗都在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准确地把握着明暗、大小、多少这些相对的审美范畴,使画面构成美妙的对衬性。前两句的春阴、春草和幽花是如此,这里,古祠、暮色、风雨、春潮同作为画面主体的孤舟,大小相衬,少相衬,更显出孤舟的“孤”。但“满川风雨看潮生”,一个“看”字,又显出诗人敢于面对风雨江潮的气概,足以使主体和客体达到平衡,整个画面和谐统一。

作家创作出的艺术实体,实际上是作家心灵的符号,沿着这些符号,将可以探索作家的心灵。据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苏舜钦“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 《宋史》本传也说他多次上疏言“时政得失”,“无所回避”,使“群小侧目”。他因为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受到守旧派的打击,于庆历五年(1045)离开京师,南下苏州。“脱身离网罟,含笑入萝烟”(《离京后作》),可以看到他对政治风浪的态度。这首诗大约也作于这一时期。所以诗中出现孤舟、古祠、风雨这些带有阴暗色彩的字眼,也就不难理解了。尽管如此,幽花依然明丽,一叶孤舟敢于面对满川风雨和春潮,读者从中又可以感受到诗人并未丧失直面人生的勇气。相传大诗人黄庭坚酷爱此诗,多次书写它。(据《王直方诗话》)黄庭坚在贬谪归来时曾写过“满川风雨独凭栏”的句子,这就不难窥见两位诗人心有相通之处了。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郑毅夫诗也。“春阴垂野……”苏子美诗也。第二句相类,皆清绝可爱。(吴开《优古堂诗话》)

山谷爱子美绝句云: “春阴垂野……”山谷累书此诗,或真草与大字。([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

极似韦苏州。(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

视“春潮带雨晚来急”,气势过之。(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