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杀了多少平民?

历史是一位多变的妖姬。她不仅不断改换头面,而且罩着层层面纱。去年是张献忠攻入成都360年纪年,在六个甲子之际,张献忠成都大屠杀一事,又重新成为人们品评的对象。有力主张献忠血腥屠杀成都,以至于成都人烟殆尽的;也有持相反观点,认为张献忠是被诬蔑栽赃的。双方各持一端,都认为自己看清楚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争论了大半年。然而揭开这位妖姬的盖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知道盖头下面或许还有面具,即使揭开了其面具,下面那娇媚多变的面孔也是不容易看清楚的。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退步,我们应该要努力去接近她的真面目。成功与否,这倒不是主要的。历史风云,千秋功过,自有评说?

张献忠屠成都如是说

在影像技术发明之前,历史故事的记录和流传,不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口头语言的流传,这也是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最原初的方式。随着文字和纸张的发明,书写记录方式出现了,由于书写文字记录的优点,书写逐渐占据了历史记录的主要地位。一代一代的历史传言也就是由后代所修的史书等文字记录,再加上民间语言的流传所构成的。张献忠屠成都的历史传言也主要就是这样形成的。

正史如是说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老臣张廷玉,主持编修了前代明朝的历史《明史》。在张廷玉主持编修的《明史》中,记载了张献中屠杀四川以及成都的事件。书中提到张献忠在公元1644年农历八月攻陷成都后,建立大西政权,改名成都为西京。在《明史·张献忠传》中,张廷玉指出张献中性情狡谲,喜好杀人,一日不杀人,就悒悒不乐。他谎称开科取士,将四川的士子集中在青羊宫,全部杀害,士子的笔墨都堆成了丘冢。不仅杀害了成都以及四川的士子,张献忠还在中园坑杀了无以计数的成都市民。

不仅如此,张献忠还杀自己的军队和手下,光是他的军队就杀了九十八万。他还派遣军队从成都从四路分别屠杀各个府县,这叫做草杀。在文武百官上朝之际,他叫来十几条狼狗,狼狗所嗅的官员,就会被拉出去杀掉,这叫着天杀。张献忠不仅是一个杀人狂,还是一个变态狂,他还自创了生剥皮法等杀人方式。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杀男女六万万有奇。以至于他的手下将领都不堪忍受,起了谋反之心。后来,成都和四川的人被杀完了,又由于清军的大军压境,张献中于是试图打回陕西老家,大顺三年张献忠撤离成都,焚毁全城,再将诏劝进城者全部屠尽。又将锦江放干,挖了一个数丈的坑,将强取豪夺的数以万计金银珠宝埋于其中,然后决堤放流,说是为了不让后人获得这些宝物。结果成都就成为了,千里无烟,举城尽为瓦砾,虎豹白日出没的荒野之地。

与《明史》遥相呼应的文献记载还有很多,清代毛奇龄在《后鉴录》也提到及张献忠屠成都及其州县的事。张献忠先将卫军和在营新兵十五岁以上的杀了,一***杀了卫军七十五万多、营兵二十三万多;其次杀士子‘市民、僧人、道士。医生等三十多万。然后挨家挨户地杀。自城北威凤山至南北桐子园绵亘七十多里地地方,尸体堆积如山。清朝的查继佐在《罪惟录》也记录了张献忠的二次大屠杀。一次为屠重庆。其二就是屠成都,张献忠在攻陷成都之后,先将明朝的官员全部杀了。他也记载了杀士子一事。

目击证人之说

《圣教入川记》作者是被张献忠封为“天学国师”的西方传教士利类思和安文思。由于他们都是张献忠屠城的目击证人。因此他们所撰写的《圣教入川记》也应该说最具有权威性。国内长期不知此书,直到1917年上海教会把它翻译成中文。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利、安两名传教士的口述。他们在张献忠称帝那年经人推荐,被张封为天学国师,直到献忠被清军射死都在献忠身边。可以说《圣教入川记》是张献忠屠成都的目击记录。

书中记载说。张献忠性情暴虐,每日均杀人。大西的官员本有九百人。到他临死时只有25人。大多被他杀死,或令鞭死,或令将头皮截去,或凌迟碎剐,种种非刑,一言难尽。1645年11月22日,张献忠决意杀全城居民,先暗下派遣一个人伪报说有敌军将到,将军队调出城,分布在各处把守要路,以防百姓逃走,城内之兵遍搜各家各户,驱逐百姓出城。最后将老百姓齐集载沙坝桥边残杀。当时被拘的百姓集于南门沙坝桥边,百姓一看到张献忠来了,都跪伏在地,齐声高呼饶命。但是张献忠不为所动,毫无哀怜之意,纵马入人群,任马乱跳乱踢,随即命令军士急速动刑。最后沙坝桥尸积成山,血流成河,尸体将锦江都给堵塞了,而不能行船。成都顿时为之一空荒凉惨象,不忍瞩目。书中还记载了,张献忠屠杀僧人两千多,成都城内僧人无一漏网。在离开成都前,张献中还杀害妇人40多万人等等。

与两位西方传教士一样,明遗民四川人费密也是张献忠同时代人。他的笔记杂录体明史著作《荒书》,也记载了张献忠屠成都一事。书中记载了张献忠占据了成都之后,每天杀人,先杀他的卫所指挥千、百户,后杀僧人、道士、匠作、医士等,杀了之后就投南门外大桥下。同时也记载了张献忠杀进士、举人、贡生一万七千人于成都东门外一事。由于费密是张献忠同时代人,是张献忠屠成都一事的目击人,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属第一手资料。

《蜀碧》如是说

其实关于张献忠屠成都一事,影响最大的是一本事过近百年后才出现的《蜀碧》一书。因该书详细地描述了张献忠是如何的杀人不眨眼,所以连鲁迅都对书中的“记述”深信不疑而对“流贼”痛恨不已。《蜀碧》一书的作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年(1736年)的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四卷《蜀碧》记述了张献忠在四川时的所作所为,书前作者自序说全书是他根据幼年所听到的张献忠遗事及杂采他人的记载而成。彭遵泗是四川丹棱人,当时他也想搞清楚明末家乡发生的这一重大变故。为了写好这本书,彭收集了大量史料文献,《蜀碧》中所引证的书目几乎收尽了当时记载张献忠据蜀的所有史料。其中包括《明史》、《明史纲目》、《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五种。

《蜀碧》的记载大量详细描写张献忠的杀人方式方法和他的变态古怪行。书中说张献中常常把小孩子掷在空中,任凭落下触在枪尖上,看着那流着鲜血狂叫乱动的情况以为快乐。有一回,他已积起了一大堆的妇女的小脚,带着他的爱妾去观赏。看了一阵,觉得那山一般的小脚堆上还缺少两只出色的小脚做顶尖,就把他爱妾的脚割下来放上去了。他每到一处,杀一大批人以后,还要把头,手和脚分别堆积起来,点清数目以后,记一笔帐,还要刻在碑上。一天晚上,张献忠把他自己的老婆和儿子都杀了。第二天很是懊悔,恨他的从人不去劝阻,于是把从人也都杀了。他的妻子固然服从他,他的从人连杀他自己的妻子都不敢去劝阻,更是绝对服从的;但他统统杀了。可见他的杀人,并非专为排除异己。张献忠的杀人,有时无非出于好奇心,譬如杀一个状元的事。他很尊重那状元,只是因为钦佩已极,要明白他为什么能够多才多艺,就把那状元的肚子活活的剖开来看。

在明间传说和他人记载的基础上,彭遵泗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详尽描写了张献忠的杀人细节。正是这些令人心惊肉跳的记载,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张献忠屠成都的印象,也在人们的头脑里进一步确认了张献忠杀人的真实性。相似的记载还在野史中出现。欧阳直的《蜀乱》记载,张献忠学朱元璋剥人皮,对象先是明朝的蜀府宗室,其次是不投降的文武官,再次是乡绅,后来轮到自己的将领。凡所剥的人皮,渗以石灰,实以稻草,植以竹竿,插立于王府前街之两旁,就是今天天府广场从毛泽东像到百货大楼一条线的两旁,夹道累累,列千百人,遥望如送葬队列。

民间流言与大腕言论

除了以上的文字记载之外,张献忠屠四川以及成都,在明间还有许多流传。其实《蜀碧》上的很多记载都是明间遗事。当时有民谚这样说:“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而最出名的莫过于七杀碑之说,说碑上写的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表现了张献忠借替天行道之名,行屠杀无辜之实。

鲁迅先生的一番话也成为力主张献忠屠成都一派有力的支持。鲁迅在看了《蜀碧》之后,提出张献忠杀人就像是“为艺术而艺术”一样,为“杀人而杀人”。他开初也想当皇帝,并不是胡乱屠杀人民,后来听说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当皇帝显然没有可能之后,于是就开手屠杀。他感到天下已经没有自己的东西了,杀人毁城就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鲁迅还将他和有些末代的风雅皇帝作比较,在死前烧掉了祖宗或自己所搜集的书籍古董宝贝之类的心情,完全一样。

同时张献忠屠四川以及成都,在海外学术界也似乎得到了定论。海外汉学界几乎都主张肯定的观点。如萧一山在东北大学流亡到四川三台时撰写的《清代史》,以及詹姆斯·B·帕森斯1957年的论著《一次中国农民起义的顶点:张献忠在四川1644-1646》,都描写了张献忠登峰造极的恐怖统治。几十年后的剑桥中国史也采纳了詹姆斯的观点。

近年,在成都又有不少的考古遗迹,似乎也在为主张张献中屠成都提供实物佐证。成都新南门施工挖掘的时候,挖出了一个“万人枯骨坑”,有专家声称这是张献忠屠城所留。而在天府广场施工的时候,在地下7米处挖出一被火烧过的龙爪,考古专家也推测该物是明朝张献忠火烧皇城的遗证。

张献忠屠尽成都人?

张廷玉等描写的张献忠屠杀后的成都,人口殆尽,千里无烟,举城皆为瓦砾,府南两河“尸为之塞,不能行船”,成都平原顿成旷野,天府之国数年之间竟虎狼遍地。整个成都不到20户人口。四川其他地方也大抵如此,人口锐减,达到了历史最低记录,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

怀疑的立场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有一句名言,说的是“我们可以怀疑一切,但是我们不能怀疑怀疑本身”。他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始终带着怀疑的眼光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任何东西都可以怀疑,除了怀疑自身。我想我们认识张献忠一事,也应该如此。其实,无论是从正史、野史还是民间传说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疑点。值得我们怀疑,思考。

首先,无论《明史》还是《蜀碧》,这些史书都是清人修撰的。无论是张廷玉还是彭遵泗,一个是三朝元老,官至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一个是乾隆二年的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是御用文人,所以他们的书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很值得人怀疑地。例如著名的例子“七杀碑”的传说,相传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碑上写有:天生万物以养人 ,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可是后来,在广汉的一个公***墓地里,出土了张献忠的“圣谕碑”。碑文上却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说的是慈悲的上天赐万物于人类,而人却没有一物可用来报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根本就没有一点杀气。某些御用文人们,把前段留下,居然把后一句改成了七个“杀”字来宣宣扬张献忠的残暴!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清军平定四川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矛盾之处。1646年,也即满清入关后第三个年头,张献忠在西充县凤凰山多宝寺前太阳河畔遭清军突袭,中箭身亡后,满清立即宣布四川平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直到张献忠死后十三年的1659年,清军才攻陷重庆。也就是说在这十三年中,张献忠余部以及四川人民和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对四川人民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抵抗,清军必然采取了屠杀的办法来征服。这一点很容易就让我们联想到著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而且1649年清军还贴出了一个告示: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可见对四川以及成都人民的屠杀清军同样有份。中国有一句俗话叫着“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战败一方的记录早就被毁灭或被篡改,留下的只是有利于自己的“记录”和当时的宣传。这样的“历史”代代相传,两百年后的百姓也就很自然地信了。

如果不是如此,在张献忠大屠下侥幸活下来的老百姓对他应该是恨之入骨,那麽对前来剿灭他的清军肯定早就有敞开大门,欣喜若狂地迎接清兵。就像清兵击败李自成进入北京城时受到北京民众欢迎的那样。何来抵抗之说?千里无人烟的四川,何需清军花费十多年时间去平定?早就被张献忠杀光的四川,何能抵抗十多年?早就被张献中杀完了的部下、士兵还能在四川各地重创清军?

再次,从张献忠的主观意图来看,主张张献忠极其夸张地杀人也值得怀疑。倘若张献忠起事当初,果真滥杀无辜,又如何能召集军队来反叛明朝?如果其军纪不严,如果不受老百姓支持,如何能长期与明朝政府大军对抗?张献忠入川的本意是要夺取四川作为根据地攻可出汉中定西北,下长江定江南。重演隆中对的策划。退则可割据一方,天下有事则坐山观虎斗,天下无事则举蜀而降,也可以封王封侯。

1644年,张献忠好不容易攻进成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然是想经营四川,可是如果刚建国就在自己的国内部开始灭绝性的大屠杀的话,又如何经营他自己的“国家”?其实张献忠建国之后就拼命招徕四川的人才。并发布“三年不征钱粮”的命令作为政治号召。很难想象他一边建国,一边又大肆屠杀而自毁长城。因为若真把百姓全杀了的话,恐怕连他自己的军队的兵源补充和给养都成了大问题。作为“大西国王”的他,这一点不会想不到。而且,清廷在1646年正月就已发出征讨张献忠的诏书并派兵入川。在大军压境,自己的生存都难有保障的情形下,他不去抗击清军,反倒有时间去屠杀散居在四川各地的平民百姓,这可能吗?况且张献忠在同年11月在与清兵的战斗中即被杀。连他本人都亲自上阵且战死,可见他和他的部队都是在全力防止清兵入侵而不是全力在杀百姓。

大庙祭屠夫?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情结。而宗庙,祠堂正是这种情结的体现。祖先崇拜自然不比细说,祖先对后辈的养育亲情,乃是人的至情。英雄崇拜则更加抽象和精神性,从治水的大禹,射日的后羿,到西楚霸王,到关羽、赵子龙,到岳飞、文天祥等等。人们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纪念,修建了各式各样的庙宇祠堂。说了一大段英雄崇拜和庙宇祠堂,者似乎和张献中这一个公认的杀人恶魔毫无关系。谁会崇拜一个杀人部眨眼的屠夫呢?谁还会为他修建家庙?

然而在梓潼七曲山大庙内,却有一座张献忠家庙。那里的百姓称张献忠是为明末农民战争杰出的领袖。据庙内石碑记载,崇祯年间,张献忠带领部队经过梓潼,率众到此祭祖,指着文昌大帝说:“此吾祖也,吾祖助我”,“你姓张,咱老子也姓张,咱们联个宗吧。”如果我能够获胜,就当为你重修庙宇。后来张献中攻陷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于是,发银五万两,役夫数千,兴修大庙,金碧辉煌,题为“天圣神祠”;立诗碑,张献忠亲题诗刻石。增塑张亚子及其全家像,追尊文昌为太祖高皇帝,遂以文昌庙为张献忠家庙。大西王张献忠死后,当地人为寄托怀念之情,于七曲山风洞楼上,为他塑像,绿袍金脸,甚为威武,香火不绝三百余年。后来,乾隆初年此庙曾经遭地方官毁像,其后,又有人重塑张献忠像 ,但又被官方捣毁。几经反复,先今的塑像,是近年才重塑的。

梓潼人出于对大西王的崇敬,称七曲山张献忠家庙曰“太庙”,为遮避耳目,又称“大庙”。梓潼人曾于清初组成叫“国噜子”的农民起义队伍,年年假借神会,聚集拜谒张献忠像,祈求冥佑,实际效法张献忠为榜样造反,形成川楚白莲教农民起义的一支。据说,清代两百多年中,川北农民起义绵延不绝,根源之一竟然是出于张献忠形象鼓舞。人们对张献忠的英雄崇拜可见一斑。

历史是这样的吗?

历史究竟是怎样的,这显然不是一个我们可以简单言说就可以下定论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鲁迅先生的观点也可以大胆地怀疑,一那段历史并不是可以凭借一个人的一句话就可以下结论的,即使他是一个伟人。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要否认张献忠在成都、在四川杀了人,而且我们承认他杀的也不少。并不是要给他平反。如果那样的话就娇妄过正了。我们只是认为将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以及成都的人口荒漠的现实,一味地归咎在张献中的头上是不合理的。

张献忠转战湖广,西进四川,其用意在于借四川这一风水宝地为基地,力图干一番大事业。1664年阴历三月十七日李自成陷北京后,到了阴历八月初九张献忠攻陷了成都。当时成都城墙坚固,起初久攻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部队在城外隐秘处挖地洞,打隧道,掏城墙根,埋入火药。又以竹竿捅穿竹节,竿竿相连,内装置很长的导火线,悄悄点燃,炸跨了城墙,才攻进成都。其后宣布建立大西政权。

一个新的政权建立后,第一件事肯定就是要巩固政权,于是杀害前明在成都的官员是必然的。下令屠城三日也是可能的。三日之后,每日一小杀,这正是欧洲传教士利类斯和安文思二人所著《圣教入川记》所描写的内容。然而我们不认为张献忠的屠杀是毫无目的的,而仅仅是为了开心,被杀之人都有其被杀的原因。秦始皇坑杀赵兵是因为怕造反,蒙古人杀汉人是为了灭族,通过杀人来树立威望,防止敌人的反扑,这是世界历史上一条不成文的规律。后来就是青羊宫杀士一事,同样是这一道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四川自古文化思想发达,人们自我意识反抗意识较强。张献忠正是认识到知识分子对其政权的威胁,于是重演了一出秦始皇“坟书坑儒”的古装剧。据正史记载有一万七千多名才子被杀。至于还有僧人、匠人被害一事,也与此相关。可见,张献忠的屠杀正是为了巩固其政权的行为。当然,张献忠在肯定还有其他的杀人行为,但是我们相信大的屠杀主要就是这些。但是,就这样就可以说张献忠屠尽了成都吗?显然不能。当然我们并不是为张献忠杀人辩护,也不是说宣扬杀人正义。我们也承认张献忠给成都以及整个四川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文化的破坏更是影响深远。

然而,历史是残酷的。常常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大家都知道,造成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然灾害的破坏,往往一次大的水灾或者旱灾可以造成几十甚至几百万人死亡;其次是战争,明朝末年战火绵绵,不论是军队还是百姓都是战争的牺牲品!几十年的战争造成几百万人死亡那是历史上常有的事!再次是瘟疫,往往发生在大的自然灾害和战争之中或之后,爆发速度快,死亡人数会急剧增加。

所以无论史书如何记载,综上所述,造成成都十室九空的现实的原因,朝代更迭之际的战争是主要的原因,自然灾害的因素也有,但是以成都的气候可能性不大。瘟疫作为战争的附属品,也应该有一份。但是人为屠杀绝对不是主要原因!将这一切都归结为张献忠的屠杀,显然是不公允的。其真相应该是多个军事集团连年混战、天灾、瘟疫、饥饿等多种因素的总合,才使得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变成了人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