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小说类:让你我知道,牛人的牛在哪里?

1

我又看了毕飞宇老师的小说课,是因为看了他的一段话:40岁以前看的书和40岁以后看的书是不一样的,而且几乎不是同一本书。

最近从书架上翻出水浒传。

《水浒传》,小时候看的绘本,不是成套的。也是小时候第一次在打扑克的时候认识梁山108将军。

后来,在课本上,我零零碎碎地读到了“宋武打虎”、“拳打关西镇”之类的片段。

前几天无意中听到北邮的赵玉平博士评论水浒中将领、能人、管理的音频,于是又把水浒翻了一遍,听讲解,翻原著。

感觉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2

远了,拉回来,回到毕飞宇的小说课。

我第一次读“小说课”,是源于阅读小组的老师陈峰。她在晨读分享里极力推荐这本书,说对提高文学素养很有好处。所以我买了看了

对了,陈峰是网络暴力文章的作者,《谢谢你是我的孩子》是她的代表作,全网阅读量超过1亿。

小说课是毕飞宇老师系列讲座的合集,8个讲义,包括《促织》《红楼梦》《水浒传》《故乡》《项链》等。他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演绎名著(多为短篇小说),效果非常美妙。

以前看过一些名著,感觉很不错。但是为什么是牛呢?奶牛在哪里?那是似是而非的。他的解读,让我们知道,牛的牛在哪里?

小说课上的第一篇,读的是《促织》。蒲松龄的代表作是中学课本上学的。小说主人公“成名”,聚焦官运收集——苦苦寻找晋升——得到一个好的晋升——儿子误杀晋升——儿子化身(打架)晋升——提供晋升线索,结局皆大欢喜。

印象最深的是毕飞宇对八字的解释。这八个字体现了蒲松龄高超的艺术才华,被毕飞宇先生讲述后难以忘怀。

这八个字是原文中的“站在墙角,茅屋无烟”。成名的儿子误杀了来之不易的升官,以“怒索尔”成名,但他的儿子却跳井身亡,打捞起儿子的尸体,“化怒为哀”。

这时出现了这八个字:夫妻“站在墙角,茅屋无烟。”角落角落。茅草屋。丈夫和妻子站在角落里,不知所措。破旧的稻草屋没有烟火味。

八个字,冷冷冷,升职没了,孩子死了,日子没希望了。冰冷的气氛,死一般的寂静,冷飕飕的节奏,还有一起等死的凄凉。没有热度,没有愤怒,没有愤怒。

八个字,蒲松龄先生写得惟妙惟肖,毕飞宇先生解释得惟妙惟肖。让人永生难忘,反正我牢牢记住了。

书中有很多这样精妙的解读,比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关于杨二嫂子的“指南针”隐喻的解读;比如对海明威短篇小说《黑仔》的解读就极其精彩,值得一读,真的。

在大多数时候,阅读是一种补课。年轻时经历的很多事,都是被我打破脑袋豁然开朗的。四十多岁以后,我可以去翻书,从头体验年轻时的冲动和挫败感。

记不清是谁说的,就录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