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叛明降清,又反清复明,如此反复无常,为何却没入《贰臣传》呢?

因为?贰臣?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了,他在另一本书《逆臣传》里。

很多人只知道《贰臣传》,这是乾隆四十一年由乾隆皇帝提出,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一百二十余人列入其中。

《贰臣传》又分甲乙两编,甲编记录的官员是为清朝做出过不少贡献的,比如洪承畴、祖大寿,以及?三藩?中的耿仲明、尚可喜等等。他们多是明朝将领,或战败被俘,不得已投降,或主动投诚,但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这些人,在乾隆看来虽然背弃旧主,大节有亏。但仍有功劳,应该予以肯定。

而乙编中的官员,有明清两朝都属于奸佞,但是当初迫于战争形势,不得不接受他们的投降并授予官职。比如冯铨,在明朝就攀附魏忠贤为阉党,到清朝仍然官声很差,贪赃枉法。还有如钱谦益,投降清朝后还对清朝暗中诋毁,或如龚鼎孳,李自成攻入北京就投降李自成,李自成失败又投降清朝,反复无常毫无立场。所以这些人品德上更为败坏,入乙编供人唾弃。

但是,即使是乙编,也要有个底线,那就是不能再反叛清朝。而如吴三桂这样降而复叛的,就不再是贰臣,而是逆臣。所以,乾隆四十八年,又修《逆臣传》,把那些反叛清朝的官员列入其中。

这些人里,自然有反复无常,最后自己当皇帝的吴三桂,有跟随吴三桂一起发动?三藩之乱?的另外两个藩王耿精忠、尚之信(尚可喜并未参与三藩之乱,还组织对抗叛军,但后来被儿子尚之信软禁夺权,不久病死,所以不入逆臣传)。

有对三藩之乱帮助或持中立态度的王辅臣等人,有降清朝制造嘉定三屠惨案但因官职不满意而改投南明的李成栋,有反复无常最后劝降儿子郑成功不成而被杀的郑芝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