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写具体的事
合作与竞争的魅力
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在社会中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
展的动力。卡耐基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
举个例子来说明:卡耐基的一位学生,费城的亚道夫?塞咨先生,突然发现他必须
对一群沮丧、散漫的汽车推销员灌输热忱。他召开了一次销售会议,鼓励他们,并希望
他们对他提出各种要求。在他们说话来的同时,他把他们的想法写在黑板上。然后,他
说:“我会把你们要求我的这些个性,全部给你们。现在,我要你们告诉我,我有权利
从你们那么得到的东西。”这就是:忠实、诚实、进取、乐观、团结,每天热诚地工作
八小时。有一个人甚至自愿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会议在新的气氛,新的启示中结束。
塞咨先生后来说,自此以后,销售量上升得十分可观。
没有人喜欢被强迫购买或遵照命令行事,我们宁愿觉得是出于自愿购买东西,或是
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我们很高兴有人来探询我们的愿望、我们的需要以及我们
的想法。
“给我一根粉笔,”史考伯说。然后,他转身面对最靠近他的一名工人,问道:
“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暖气机?”
“六部。”
史考伯不说一句话,在地板上用粉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然后走
开。
夜班工人进来时,他们看到了那个“6”字,就问这是什么意思。
“大老板今天到这儿来了,”那位日班工人说,“他问人们制造了几部暖气机,我
们说六部。他就把它写在地板上。”
第二天早上,史考伯又来到工厂。夜班工人已把“6”擦掉,写上一个更大的“7”。
日班工人早上来上班时,当然看到了那个很大的“7”字。
原来夜班工人认为他们比日班工人强,他们当然要向夜班工人挑战。他们加紧工作,
那晚他们下班之后,留下一个颇具威胁性的大“10”字。情况显然逐渐好转。
不久之后,这家产量一直落后的工厂,终于比其他的工厂生产得更多。
原因何在?
让史考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明。“要使工作能圆满完成,”史考伯说,“就必须激
起竞争。我指的并非是赚钱的卑鄙手段,而是激起超越他人的欲望。”
超越他人的欲望!挑战!是振奋人们精神的一项绝对可靠的方法。
如果没有人向他挑战,提奥多?罗斯福可能就不会成为美国总统。当时,这位义勇
骑兵队一分子刚从古巴回来,并被推选出来竞选纽约州州长。结果,反对党发现他不再
是该州的合法居民;罗斯福被吓坏了,想退出。但这时,托马斯?科力尔?普列特提出
挑战。他突然转身面对罗斯福,大声叫起来:“圣璜山的这位英雄,难道只是一名懦
夫?”
于是罗斯福留下来接受挑战――其余的全是历史了。这项挑战不仅改变了他一生;
对于美国历史也有真正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所畏惧,但是勇敢的人把他们的畏惧放在一边而勇往直前,结果有时
会通往死亡,但最终总是通向胜利。”
这是古代希腊帝王的言论。什么东西还比克服困难的机会所能提供的更具挑战性?
查尔斯?史考伯深知挑战的效力,普列特和艾尔?史密斯也懂得这一点。
艾尔?史密斯在担任纽约州州长的时候,就应用过这个方法。辛辛监狱,魔鬼岛西
方最恶名昭彰的一座监狱,一名管理人空缺了。那座监狱丑闻满天飞――丑闻以及一些
恶毒的谣言。史密斯需要一个强人来管理。但是,找谁呢?他派人把新汉普顿的刘易士
路易斯请来。当刘易士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愉快地说:“你去主持辛辛监狱,如何?他们那儿
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
刘易士?路易斯非常为难,他深知辛辛的危险。这是一个政治性的职位,是政治奇
想中的攻击目标。典狱长来了又走――其中有一个只干了三个星期。他必须考虑他的前
途,这是否值得冒险?
史密斯看到他犹豫不决,于是往椅背一靠,露出笑容。他说,“我不责备你吓成这
样子。这不是个容易应付的地方,它需要一个人物到那边坐镇。”
史密斯提出了挑战,刘易士很喜欢去担任一个需要大人物坐镇的职位。
于是他去了,并且坚持下去,成了当代最著名的典狱长。
他曾在电台里广播;他的监狱生活的故事也被改编成十几部电影。而他的罪犯“人
性化”,在监狱改革上带来了奇迹式的改变。
哈维?怀尔史东,伟大的火石轮胎及橡胶公司的创始人。
他说:“我发现,光用薪水是留不住好员工的。我认为,是工作本身的竞争……”
伟大的行为科学家之一佛瑞德瑞克?侯兹柏也同意这种说法。他深入研究了好几千
名从工厂作业员到高级经理的工作态度。他所发现的激励工作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工作
上具有刺激性?钞票?良好的工作环境?福利?都不是。激励人们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是工作本身。如果工作令人兴奋和有趣,负责工作的人就会渴望去做,而且努力把工作
做好。
这就是每个成功的人所喜爱的:竞争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证明他自己的价值、超越、
获胜的机会。渴望超越别人,渴望有一种重要的感觉。
所以,如果你想使人们――有精神、有勇气的人――接受你的想法,请向他们:
“提出挑战。”
下面的分析或许对你理解合作与竞争有些帮助。
为什么人生自立要合群?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道理。首先,从客观方面说,人生的实
存状态,就是以群体的方式实现的,绝对孤立的个体不可能实现人生。因为,人自身生
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不可能完全由个人的活动来取得和满足,个人的体力、
智力有限,而且必须在群体的活动和交往中得到发展。不仅如此,个人在生活中所遇到
的困难、危机,也不可能完全由自己的力量得到解决,必须得到他人或集体的协助、支
持才能解决。所以,人必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才能生存。人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这
是人生的实存状。
其次,从主观方面说,人之为人是能够意识到群体的关系和联系的,因此应当在理
智和情感上,自觉地、主动地去适应和促成必要的、有益的群体关系。所谓“合群”,
正是强调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群体关系的基础上,自觉地、主动地去维护或促进群体的正
常关系,使人生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
客观方面所揭示的是人生的“实存”,主观方面所要求的就是“应该”。这就是说,
人生不仅是群体的,而且应该是自觉去过群体生活的,应该能够合群、善于合群。人只
有能合群、善于合群,才能积极维护和促进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才能使个体更好
的自立。这就是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得到发展的道理。
自立与合群,是人生得以全面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普
遍发展的条件下,要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就必须把自立与合
群结合起来,在竞争与协作中,全面发展自立与合群的能力。
人生的自立与合群,蕴含着积极的竞争与协作。竞争与协作,都是人生进取与事业
成功的机制。
积极的竞争,也可以称作良性的竞争,是人类生长、完善和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不过在专制的、强制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中,这种竞争机制得不到正常地、良性地施展,
常常酿成嫉妒、诡计,甚至撕杀;而在比较自由、民主的制度和环境中,竞争能够得到
正常的、良性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发生作用。其实,竞争在最早普遍施展的英国,
也是与竞赛作同义理解的,而且作这种理解的就是讲出“人对人是狼”的霍布斯。在他
看来,竞争者为取得成功,“奋力自强以图与对方相匹敌或超过对方,就谓之竞赛”。
但这种竞赛如果加进自私的目的和自私的手段,就会变为互相敌对和损人利己的争斗。
由此,他提出保证个人生存权利的契约论和自然法,以约束个人的为所欲为。这就要求
有为达到利己目的的履行契约的协作。
十九世纪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威廉?汤普逊,曾经从功利主义观点上对历史上的
竞争作过比较分析。他首先肯定谋求利益的动机,对劳动者来说是一时也不可缺少的推
动力。
要充分发挥这种动力的作用,就要使劳动者有条件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就是要使劳
动者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因努力劳动而得到奖励。如果用强迫劳动和专制统治的办
法压抑劳动者,那么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道德上,都将是对社会的危害和损失。因此,
他肯定个人竞争制度比起强制制度与非自愿制度来,具有很多的优越性。但是,鉴于资
本主义私有制中的利己主义支配,使竞争成为贪得无厌、损人利己、损公益私的手段,
因此他试图寻求一种既能保持竞争的优越性,又能避免竞争所带来的流弊的制度。按照
他的理想,实行这种竞争加合作的制度,就能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结合。他
的思想具有永久的魅力。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应当肯定的。所
谓竞争,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成功,并力求超过他人,成为先进者。这种竞
争就是自立、自强、改为天下先。在正当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的竞争,能使每个人的
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从而大大提高人生的效率,实现理想目标。
因此,只有在竞争中自立、自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才能有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没
有竞争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此,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
创造力的根本机制。
但是,个人的竞争性要能够正常发挥,同时必须发展群体意识,积极与他人协作、
互助。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
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
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事实上,竞争本身就需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谊
鼓励和支持,情绪安慰及紧张后的娱乐,在交际和协作中,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提高
取得成功的能力。正是竞争激发着人们强烈的协作愿望和行动。
从另一方面看,个体的竞争也必须以促进群体的协作为条件。如果竞争妨害群体的
协作,削弱或破坏群体的发展,这样的竞争不但不能促进个体完善、社会发展,而且必
然成为社会腐败、个体堕落的因素。因为个体只有以正当的目的、正当的手段,以正当
的方式,进行竞争,才能有利于群体的联合与协作,那种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争胜斗
强,就是常言所指的“害群之马”。
这种又竞争又协作的人生状态能否实现?理想的模式固然难说。但在经验生活中,
这样的典型还是有的。一般来说,日本人的人生方式,就是个体与群体并重、竞争与协
作结合的。一个典型的日本人,不仅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竞争取胜的精神,而且同时
又非常注重集体意识,善于合作与协调。
这就是日本人的自我表现与自我克制统一的性格。美国历史学家埃德温?赖肖尔赞
扬日本人无疑比多数西方人具有更多的集体倾向,而且在互助合作的团体生活中形成了
这方面的高超技巧。但是,他又强调指出,日本人具有浓厚的个人意识,在把个人从属
于集体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仍然保持着强烈的个性意识,顽强地表现自己,积极奋斗,
干劲十足。
据说,日本人流行一句话:一个中国人可以干得过一个日本人,但三个中国人却干
不过三个日本人。这话显然是说中国人有个人竞争和成功的能力,但是不善于集体协作,
去发挥协作和整体的力量。这话有偏颇,也有道理。
一个民族最危险的是墨守陈规,不敢改革;一个人最糟糕的是知足常乐,不求进取。
要树立起竞争观念,就必须破除知足常乐的旧观念。所谓“知足常乐”,就是满足自己
的眼前所得,保持自己的安乐。这种处世态度,并不只是指日常生活不奢求,而是一种
保守主义、利己主义的人生哲学。中国春秋时代的老子宣传“无为而治”,提倡“知
足”、“知止”、“无欲”、“不争”。他认为人生在世如能满足自己的所得,如此不
争,不但可以保持内心的清静和愉快,而且还可以免遭屈辱和灾祸,即所谓“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只有知足知止,无欲不争,才能长乐久安。显然,
这是一种保守的、消极的人生哲学。
首先,知足者的知足,不论是夜郎自大还是甘居中游,都是形而上学思想的表现。
它不仅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且也不符合人自身进步的内在要求。事物是不断变化、
发展的,人生也总得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永不知足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在学习、
劳动和工作中,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总是看到不足、以成绩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
标积极进取,就会不断达到新的成就,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得到安乐和幸福、生活的经
验证明,“乐”不在于“知足”,而在于“不知足”;
知足者常忧,不知足者常乐,这才是人生的逻辑。
其次,“知足常乐”这种处世哲学的背后,隐藏的是狭隘的利己主义打算。它所追
求的快乐,是个人“知足”之乐。这样的知足一旦得不到,就会产生对生活的不满、妒
嫉,甚至对人生失望。因为这种追求和满足的只是一个“自我”,如果这个“自我”不
能满足,那么仅有的一点得意和快乐就会转化为痛苦。
当然,指出“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的狭隘和片面,并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讲
知足。知足还是不知足,要看具体情况。在一定意义上,“知足”也可以使我们今昔对
比,更加珍惜今天的进步和幸福,防止因物质享乐欲望的不知足而贪婪和堕落。但是,
决不能离开自强、进步谈知足。对于“不知足”也要作具体分析,并不是任何“不知足”
都是可取的。那种好高骛远、贪得无厌的不知足,同消极的自私的“知足”一样,也会
破坏正常的、积极的竞争和协作。
在人生过程中,正确地对待竞争,必须注意同他人的联合和协作,在联合与协作过
程中,既要有“改为天下先”的勇气,又要注意把个人的作用同群体的力量结合起来。
要竞争,就必须克服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要在竞争中取胜,要克服轻慢心理,要看到
竞争者之间的差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既不要大意,
也不要惧怕强手而怯步;要有不畏强手,绝不示弱的精神和拼劲。当然,不示弱,也要
根据实际对比力量,不能盲目自信,盲目轻慢对手,以致作毫无把握的竞争。人生的积
极竞争,是在***同幸福,进步前提下的友好竞争。这种竞争本质上是一种竞赛,既要有
求胜、成功的强烈愿望,又要搞好协作、协调、以正当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竞争,以利于
***同进步和***同事业的发展。
也许你知道S?胡洛克这个人,他是美国第一流的音乐经纪人。他跟艺术家们打了
二十年的交道:查里亚宾、伊莎都拉?邓肯、拔夫洛华,这些都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家。
胡洛克先生告诉卡耐基:“我跟那些明星们接触所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同情,同情。对
他们那种孤癖、固执、暴躁,甚至有些不通情理的怪脾气同样需要同情。”
他曾经担任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查理亚宾的经纪人达三年之久。这位男低音风靡大
都会歌剧院,但他的脾气很怪,象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孩子;用胡洛克先生的话说:“常
常令人头痛。”
有 这时,查理亚宾叹口气说:“五点钟你再来一趟吧。也许那时候我的嗓子会好一
点。”
下午五点钟,胡洛克先生又赶到他的旅馆,仍旧是一副十分同情的姿态。他再度坚
持取消演唱。查理亚宾又叹了口气,他要胡洛克过一会再去看看他,也许那时他会更好
一些。
七点三十分,这位男低音终于表示同意登台演唱了。因为他得到了同情,他不能使
胡洛克难堪。
胡洛克对卡耐基说:“在那种情况下,同情他,是使他走上舞台的唯一方法。”
人们需要同情。同情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感情基础。
如果你拥有某种权力,那不算什么;如果你拥有一颗富于同情的心,那你就会获得
许多权力所无法获得的人心。
没有耐心是办不成事的,更不用说办大事。在谈判中,具有耐心,善于使用拖延战
术,将使你在谈判之中占据主动,然后在适当时机答应对方一项条件,则更容易达成协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