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之战
这是明代杰出航海家郑和的墓志铭,在永乐三年,组织史上最为庞大的远洋舰队,也是世界上最大、最早的特混舰队,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扬国威,并开拓海外贸易,进入了中华民族史上的大航海时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深刻,给国家建立强大自信,改进国内生产工艺。但是长期的航海活动也引发财政危机,于是正统元年停止下西洋行为,但是其他国家并没停止航海事业的发展。崇祯年间,荷兰海上活动频繁,想取得明朝海上贸易专属权,在金门对明朝发起突袭,结果荷兰大败,但是胜利的明朝却走向衰败。
随着航海业的发展,明朝不仅有陆上邻国的虎视眈眈,海上的威胁也渐渐袭来。明朝崇祯六年,明朝与荷兰和海盗联军在金门料罗湾的作战,它是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与如日中天的荷兰展开的大战。当时天启年间,整个大明王朝处在了基本停摆的状况,太监势力的猖獗,文臣武将的堕落,让国家变得疲软。而战争另一边的荷兰则实现了尼德兰联盟的独立,更为可怕的是他组织起东印度公司,要对东方世界进行殖民和统治。就此,明王朝与新崛起的世界霸主荷兰来了一场对决,这场战役就被称为金门战役。
对比于清王朝的海上战役,明朝的这场金门之战,算是相当成功。在这场大战中,大明王朝不仅取得胜利,而且把曾经的敌人荷兰人变成了大明王朝的朋友。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后,加紧对东方世界的入侵。为了拓展与中国方面的贸易往来,于1624年在澎湖建立城堡。这一举动刺激到明朝政府,于是派兵与荷兰交涉,荷兰此后退出澎湖。交涉中福建巡抚承诺退出后继续商业往来,但由于海禁令的影响,荷兰受制于明朝政府,于是荷兰与中方撕破脸皮。
1633年7月,荷兰总督对明朝沿海发起突袭,荷兰提出独占交易权的要求,此无理要求被明朝驳回,参战的荷兰舰队9膄以及荷兰招揽的50多膄海盗船全军覆没。
《巴达维亚城日记》所记,战绩:?计生擒夷众一百一十八名,馘斩一级二十颗,焚夷夹版(板)巨舰五只,夺夷夹版(板)巨舰一只,累累难数,亦不敢叙。?
这个结果简直是明王朝时代的高光时刻,面对崛起的西方文化,大明王朝居然能在衰败的情况下团灭了荷兰军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场战役没有签订不平等条约,也没有所谓的悲剧,如果后来的大清王朝统治者看到了这一幕,估计叹为观止。但可惜的是,这一次伟大的战争却被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不仅仅是因为它所属的时代很尴尬,更因为它所表现的悲剧色彩,让所有人不愿意回忆。
当年的金门战役虽然明王朝取得了胜利,但那一场战争并没有改变明王朝的根本属性,它依旧是一副老弱病残的封建体制,虽然明朝乱中取胜,成为了世界的老霸主,但是整个体制由内及外的腐败已无法阻止,这是封建帝国制度的回光返照。汉帝国与匈奴帝国的交锋,汉帝国的政权有着蓬勃的发展前途,而匈奴帝国终究因为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堕落下去,当年的漠北惨败,他们回望着自己的祁连山,那是一种对力量的悲哀,对体制的悲哀,却又无能为力的挫败感。
同样大明王朝也陷入到体制腐坏的悲剧之中,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期,明王朝纵横天下无敌,所有的国家虽对他表示不满,也有过冲突,但明王朝繁盛的国力,让他们感到强大压力,更感到了一种体制的压迫,正因为对体制和力量的绝望,所以他们臣服于大明王朝的脚下,就连后来的丰臣秀吉也无能为力。当年的大明王朝依靠着社会达到可以纵横天下的成熟阶段,建立起自己的朝贡贸易制度,让所有的英雄人物尽折腰,但是到这一刻,它感受到以前被压迫的人同样的感觉。
金门战役虽然取胜,但是海外的威胁并没有消除。荷兰人被明朝所打败,并且成为了明朝的附庸力量,但是荷兰有着明王朝难以仿造的热武器,荷兰社会的蓬勃发展,明朝很多的官员其实已经感受到了其中的危机。反而士兵和军官们每天为了当兵吃粮而战斗,贪污受贿的奸臣反而身居高位,反倒是被打败的荷兰,作战秩序井然,热武器发达,这让大明王朝这个巨无霸第一次有了无力感。
其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悲哀就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明王朝为了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有等级秩序的、和谐的理想世界秩序,因此海洋成为明王朝的第二家乡。郑和在海洋上建立起自己的军事威望,但可惜的是等到金门战役的时候,这一场战役居然不是为了海洋而战,只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尊严而战,这一场战役虽然获胜了,但是让明王朝丢掉了整个海洋。原因没有别的,就因为大明王朝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他们还是海上的霸主,理所当然的以为明王朝的朝贡体系依旧天下无双。金门之战没有激发明朝的斗志,反而夜郎自大,明朝的衰落早已注定。这场战争虽胜犹败,因为自天启时代起,明王朝的封建体制已经变得积重难返,接下来的命运要么迎接死亡,要么被新的政权推翻,只能束手待死,偏偏在这个过程之中又赢得了一场让人激动的战役,这场胜利会加剧明朝的堕落和腐败。假若当年的金门战役,不是像郑和下西洋一样顺利,而是迎来了一场惨烈的失败,这场失败让所有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荷兰人带来的屈辱的感觉上,官员们积极的改变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也许明王朝还能浴火重生。
对比这两次明朝的行为,其实他们的地位完全不同,郑和下西洋处在封建制度的一个成熟阶段,顺利出使代表着封建制度的优越性,但等到金门战役的时候,是一个失败的体制暂时打败了一个优秀的体制,这样的结果虽然让所有人振奋,但是它的后果却是让堕落者沉浸在虚幻的强大中,走向灭亡。因此郑和下西洋人尽所知,而金门战役则渐渐的被选择遗忘,因为在历史中这不是一场胜利,是一场屈辱,是一场比签订辛丑条约还要屈辱的悲剧。正因为如此,郑和下西洋被记住了,金门战役却被忽略了。人都希望胜利,但这种胜利是基于自身强大的胜利,如果本身软弱无力而又不自知,那么宁愿惨痛的失败,然后在疼痛的基础上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