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来韩各国札记1500字库。

那些人,那些事

朱元璋大概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坐上龙椅,当上了天子,称王天下。他一开始不得不跟着造反,只是为了谋生,但是局面不受人控制。一步一步,他,一个乞丐和和尚,成为了皇帝。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群雄逐鹿,给了强人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但最终登顶的只有朱元璋一人。朱元璋这个时代造就的英雄,终于创造了自己的时代。

他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的孙子才当了四年皇帝,就被四叔赶走了;他从未想过要整顿吏治,严惩腐败。百年后,帝国乱了,千里当官只为钱,他也改变不了。没想到他自己废了宰相,以为从此皇帝说了算,但另一个叫内阁记录的官员还是宰相;他想不到。他手书的“大臣不得干预政治”的铁牌,实际上被一个名叫王镇的太监拿走了。后来的刘瑾、魏忠贤等著名太监,比皇帝还漂亮。他至今无法想象,自己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努力为子孙树立榜样,却还是有那么多一文不值的害群之马挥霍着自己的国家;没想到,他灭了四海,相信边疆永远稳固,但下一代麻烦重重,最后被自己不重视的女真人取而代之。他想不出太多的东西。明朝200多年有很多精彩的事,生动的人。如果他能想到这段美好的历史,历史的未知就没有了,后人就要为我们写这些了。

历史很美好,我一直这么认为,但是看了《明朝那些事》,发现历史也可以这么有趣。在我看来,有思想的书才是好书,而且有思想,让人接受,深入人心,以事实为依据。就算是好书,这本书不仅有这些东西,还有生动有趣的形象,能达到这么多境界,而且作者是这么年轻的非专业人士,只能说很好,充满热情!

出于爱好,我更喜欢历史类的东西。当然,我承认历史确实很枯燥,但这本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看完之后感觉是在看小说,但真的是基于正史,而不是言情。把历史活到了这种程度,真的是绝无仅有。

当然,形式很重要。好的形式可以吸引很多人,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内容。这本书可谓内外兼修,内容和形式一样引人入胜。

读史有很多作用。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实不仅仅是这样。每当你阅读历史书时,把它们放在手边是很有用的。这本书出来后,书桌上有这么一套,经常看看,应该感觉不错。难时,看朱文正如何守住洪都,袁崇焕如何奋力击退。

宁远侵之敌,再想想二万五千里长征,觉得这个好难;失意时,看看杨廷和之子杨慎,三朝元老,状元,前程似锦。他曾经意气风发,却逃不过政治的无情。他尝遍了,却能安然相处,专心休学,终于名扬天下。得意的时候,看看陈友谅。他的命运是什么?想想蓝玉和胡。傲骨的命运是什么,还是被朱元璋毁掉了;看看那些人渣,比如王镇、徐宥箴、魏忠贤,你会觉得我们没那么坏;读了杨继绳的慷慨赴死,杨炼宁死不屈,认为信仰的力量真的是无穷无尽的,精神真的可以支配身体,人的意志可以如此坚定,以至于知耻而后动,崇尚正义;我不想姓侯。希望海波平,戚继光的人生誓言,已经兑现。这个时候,报国从军建功的思想一直被唤醒,觉得世界如此开放,正是我们这一代人驰骋的时候;看看李时珍,想想现在那些庸医。真的是没落的世界,人不老。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为利益而来,但也该谈谈职业道德了。明朝那些官员口口声声说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现在那些不仅真实,而且只在世界上的人应该脸红。

明朝的历史真是奇怪。嘉靖和万历两位皇帝执政近百年。虽然他们管理的事情很多,但是他们比朱元璋和朱迪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国家还能运转。这要归功于那些辅臣。这两个时代产生了多少杰出的政治家,如、徐阶、高拱、张、等。明朝官员的内耗相当厉害。这些人在活蹦乱跳的时候还能顺手管理国家,不是一般的强。看他们的挣扎,不亚于血战,步步为营,进退维谷,虚实只在一眨眼。你看那些人,不是才华横溢的高学复,也是一个个败下阵来。他们只能感叹普通人真的不会玩政治!

这也是一个大明星的时代。不用说,开国明星徐达、常遇春和李文忠也才华横溢。嘉靖至万历,东南有戚继光,镇守辽东,京师有李,朝鲜有李,平民出身、从事军事的谭纶、王崇古、等都干得不错。明朝的山川,没有他们的估计是做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戚继光当然是我最服气的。首先,我与日本人作战。每次看戚家军和日本人的死亡比例,往往都是个位数到四位数。我就是想不通他是怎么做到的。真刀真枪的差距太大了。鸳鸯阵真的有那么差吗?齐家军真的那么勇敢吗?再就是北面的蓟门,屹立了15年,相当于十大总兵任期的总和。看来他不仅勇猛善战,而且还带兵打仗30多年。他也精通人情世故,为人慷慨。作为一个纯武将的将军,能写诗能著书,在明朝很受欢迎,等等。李就不那么地道了。辽东铁骑遍天下,他的战功百年难得一见,但他的私心太重,贪欲太强。他从来不对蒙古女真进行毁灭性打击,但总是打一次。

没有他,什么都做不了,所以边疆看似安全,其实是老虎。最终,后金的崛起让努尔哈赤成了大人物,最终对明朝的长期麻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儿子李很厉害。他远征朝鲜,把丰臣秀吉著名的战国棋手打得落花流水,让中国人雄心勃勃。可惜他嫉妒将军,英年早逝。真可惜。

海瑞是明朝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影响力古今罕见。他也促成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一个举人出身,四十多岁做官,却还是个脏神谕。他通常不诚实。这种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忠君爱民,清正廉洁,不符合官场规则。按说他这辈子是没希望了,但是总有老实人,所以被一些欣赏他的人提拔了。随着官越做越大,事情越来越不靠谱,名声越来越旺。哈里是个好人。水清则无鱼,凡事都要讲策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有帮助世界的理想,但理想是跟着现实走的!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只能越来越封闭,事倍功半。虽然有千古美名,但都是虚的。除了道德理想,他们还得谈技术。看着徐阶和张。这些人无疑更优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看来海瑞得学,而徐阶是王守仁的后代,这一点他做得很好。说到王守仁,作者把他列为明朝第一号人物,应该是当之无愧的。这个人真的很厉害。他是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的创始人,军事家,也是一个单枪匹马就能集结千军万马推翻宁王叛乱的政治家。他政治成熟,反对他的坏人基本都没有好下场,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他是个作家,有很多作品。他是个传奇。

皇帝不好,我算了一下,明朝皇帝平均寿命最多40岁。和皇帝一样,他高贵,养尊处优,吃得好,喝得好,身边大夫一大堆,但寿命不长。原因是什么?压力就是其中之一。整天要提防那些暗算我的人,暗算我的人,不安分的人,生活压力也很大。这么多小妾累啊!最重要的是治理国家太累了。每天要批多少奏章和想法,英年早逝很正常。当然,也有长寿的人,比如朱元璋和朱迪这对从战争中走出来,长期作战的父子。他们身体状况良好,活到了六七十岁。比如嘉靖和万历的情况就不一样。他们虽然活了50多年,但主要是靠偷懒挣来的,不光彩。待遇好就要努力!这并不容易。

一个朝代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皇帝和大臣。很少有人能说出明朝有多少皇帝。有近百位首相的内阁记录,但真正被记住的只有十个人。历史永远只会记住那些成绩卓著或者臭名昭著的人。也就是说,各行各业的人,只要对人类的发展有所贡献,都可以在史书上扬名立万,带有浓重的色彩,不留痕迹。后世评价不一。那时候的小人物,现在可以是大人物,现在可能不为人知,像李时珍,像徐霞客,医生,旅行家,可能那时候就注册了。

默默无闻,现在却广为人知,只因为他们为人类做出了贡献;至于那么多名学者,能记住多少位高权重的状元、首辅、大臣?

明朝的间谍是封建王朝的巅峰。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组织无所不用其极,监视、逮捕、审讯、绑架、暗杀等。虽然他们气势汹汹,但如果一个政府用这样的恐怖手段来统治民众,其脆弱性也可见一斑。还不如说法制,因为要想在国内稳坐江山,这是不可能的。

改朝换代是历史规律,中国更有意思。封建社会没有一个统一的王朝能持续300年以上。汉唐明清延续了200多年,秦隋元盛亡,短短几十年。明朝开国之初,灭北元,下西洋,修大典,一统四海,降服万民,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是多么受人尊敬的事情。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当一切繁华已成往事,帝国风光不再,鞑靼瓦拉当了俘虏的皇帝,倭寇抵都,日本小国也敢于骚扰和侵略。虽然危机一次次化解,但不难看出,明帝国已经逐渐走向衰落,最终难逃历史的命运,走向灭亡。

想起诸葛亮的话:我是一个亲爱的圣人,远非小人,所以我在这汉初盛世;亲爱的小人,我远不是一个贤臣。从此汉朝崩溃,国家的繁荣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撑。但在盛世,历代君主都是励精图治,大臣各司其职,建言献策,一心为国。那些黑暗时代不一样,主昏庸,奸臣盲听,宦官恶行,党派之争,外戚作乱,但大众永远决定历史走向。当公众的愤怒达到顶峰并上升时,王朝就结束了。明朝也是如此。后期魏忠贤有难,皇太极骚扰关外,家里又有天灾,政府要额外发三份俸禄来压这压那。那些官员很贪婪,而人民不是摇钱树。如果他们不能生存,他们就与他为敌。最终大明在没有压制任何人的情况下被人民所灭。

明朝那些事,那么多事,那么多人,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精彩生动的历史故事,看完真的让我感触良多。毕竟我只看了一遍,看了好几遍,而且每次看都应该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读历史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