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特尼卡-10积分

看过英国弗兰克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一片冰海中的沉船》的人,以及对英语课本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对“泰坦尼克”这个名字感到陌生。70多年来,透过荧屏和教科书,“泰丹尼克”这个本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船的名字,已经成为人类航海史上一次海难的代名词。然而岁月无情。虽然曾经是震惊世界的可怕海难,但最终还是被时间的流逝而黯然失色。直到最近,一支美国探险队于1985年和1986年两次赶赴大西洋,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泰达尼克号进行定位和考察,并拍摄照片。

回忆把人们带回到四分之三个世纪前,于是一切重现:壮丽的首航,突如其来的可怕灾难,围绕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诸多真假与荒诞的传说,这是一个迷人而神秘的谜...

第一章:海上弓玄宫的泰坦尼克号。

1912年3月,英国“白星”轮船公司推出当时市值750万美元的世界最大豪华邮轮——“泰丹尼克”号。该舰总吨位达到46328吨,排水量66000吨。它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艘吨位超过4万吨的巨轮。其船体长269米,前宽28米,高11层。船上只有三个桨,桨的长度是7米。最小的桨重22吨,两边的桨重40吨。光是那个舵的重量就超过了100吨,真的是本世纪初的超一流船了。

泰坦尼克号的船体里有16个水密房间。这种水密舱装置可以利用电力或人力将洪水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船公司声称,即使16防水舱有一两个进水,船体也不会下沉。由此,“塔丹尼克”获得了“不沉之船”的美誉。泰坦尼克号上的豪华设施更是出神入化:不仅有餐厅、酒吧、吸烟室、游乐园、舞厅,还有游泳池、音乐厅、体操房、体育场和花园,简直就像一个小城市。仅三等舱一个餐厅就能同时容纳550名客人,100多名厨师和服务员在华尔兹的旋律中等待乘客就餐。我们来谈谈小屋。它装饰着华丽的灯光,厚厚的地毯和花板上精致的雕刻,让乘客们眼花缭乱。更有甚者,其头等舱通往行走脚手架的舷梯旁安装了三部电梯。这真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玄宫”,奢华迷人的水上宫殿。

船主白星航运公司在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古纳航运公司。“古纳”号于1907年建造了一艘船“马尼·达格纳”号,总吨位为31938吨,航速29海里。早年曾创下横渡大西洋的纪录,当时这个纪录还没有被打破。白星公司建造的泰坦尼克号速度略低于马尼达格那,但设备和豪华程度却远高于它。况且泰坦尼克号有“不沉之船”的美誉,所以船主暗暗下定决心要打破对手创下的跨大西洋纪录。

1912年4月10日,英国萨桑顿港真的是人山人海,海上弓玄的“泰丹尼克”号以她美丽华丽的魅力呈现在人们面前。五颜六色的纸带飘过船体飘到码头,悬在乘客和旅行者的头上。气氛热烈,却显得安静,因为离开航只剩几秒钟,大家都在等待开航的汽笛声。甲板上,衣着华贵、体态婀娜的女士们、先生们三五成群、悠闲自在地站着,更增添了转华客轮的婀娜魅力。不用说,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首航,所有有幸搭乘这一非凡首航的乘客都洋洋自得,沉浸在抵达目的地后迎接的遐想中。无论如何,这些乘客都是著名的英国或美国实业家、富人及其家人。

开航的汽笛声终于响起,一时间万头钻出,一片欢呼。相机的闪光灯不停地闪烁,岸边的人群挥舞着手中的鲜花、手帕和帽子,跳跃、尖叫、送行、告别达到了高潮。泰坦尼克号缓缓启动,离开码头,驶向大海。

泰坦尼克号的预定航程是先去法国,然后去爱尔兰,最后去美国纽约。预计单程航行时间为七天。它在欧洲最后一次靠岸是在爱尔兰的皇后街港口。4月11日下午两点,泰坦尼克号从皇后街港起航时,船上共有2208人,其中乘客1316,船员892人。此时海面平静如镜,泰坦尼克号劈开平静的海洋,在大西洋上疾驰前进。人们在暗自估算,如果能一直保持这个速度,泰坦尼克号完全可以创下横渡大西洋的新纪录,从而夺得当时航运业创下的“大西洋蓝带”冠军。所有的船员看起来都很兴奋。乘客们并不在乎这些,他们只是满怀激情地享受这种舒适愉快的海上旅行。该吃晚饭了。绅士和女士们离开甲板或出舱,聚集在豪华典雅的餐厅。引人注目的是,女士们穿着拖地长裙,优雅地相互微笑,低声问候,赤裸的乳房,以及耀眼的珍贵珍珠项链,白皙修长的手指上戴着钻戒。在这里,一流的厨师烹制了美味的莱菜,并按顺序上桌。士绅和当地人一边喝着香槟和葡萄酒,一边愉快地聊天。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这艘豪华的船,离不开他们作为首航乘客的自豪之情。饭后,像往常一样,在客轮专属乐队的伴奏下,士绅、土、贵妇们纷纷起舞。一些人在玩扑克时喝醉了,而另一些人则把美女抱在怀里,互相倾诉衷肠...到了晚上,他们悄悄地、悄悄地溜上甲板,谁也不想理会,因为人们早已陶醉在这富丽堂皇的“海上玄宫”里了

第二章:震惊世界的海难。

4月14日——泰坦尼克号离开萨桑布通港已经五天了。

四月,这是大西洋冰山灾难的季节。这些巨大的冰块,从格陵兰的冰川流出,随着直布罗陀洋流向南航行到大西洋。因为此时的温度忽暖忽冷,而这些冰山大多隐藏在冰冷的海水中。所以极难融化。它们只露出一小部分,在海洋中游荡。在黑暗中很难找到他们。如果一艘高速行驶的船撞上了他们,就像撞上了一块岩石,可能会导致瞬间翻船。经验丰富的泰坦尼克号老船长爱德华·史密斯也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事实上,他已经开始担心,如果他的船在这个危险的地区行驶如此之快,会撞上冰山。然而,为了赢得“大西洋蓝带”的标志,轮船公司董事长勒留斯·伊斯梅尔坚持高速行驶,老船长无奈之下,不顾可能出现的危险,让泰坦尼克号继续保持原有的23海里的高速行驶!

这一天,上午9点,在该海域航行的英国邮船“卡罗尼亚”号发现了冰山,它安全地绕过了冰山,立即给泰坦尼克号发去电报:“西行船通报,北纬42度,西经51度海域有冰山。”然而,电报并没有引起注意。

傍晚19: 30和21: 40,“加利福尼亚”号和“美萨巴”号也相继发现冰山,均顺利绕行。22点40分。“加利福尼亚”号给“泰坦尼克”号发了一封紧急电报,警告有危险,但“泰坦尼克”号的导演没有心情听完电报——他和助手整天忙着给乘客发私人电报,索取丰厚的小费,报告他们悠闲的海上生活,并通知他们安全抵达目的地的日期。

23时40分,一声轻微的几乎听不到的晌午声让前桅值班船员惊呼:“冰山在船头前!””值班大副立即命令:“左舷!请停车!全速后退!“不过,已经晚了。由于船速过快,钦坦尼克号已经撞上了冰山的水下部分。马上——大副下达命令后仅37秒,船的右侧就被撞开了一个近90米长的大缺口,从前尖舱直奔锅炉房。海水汹涌而入,猛烈地冲击着船的内部。16防水房损坏6间。虽然采取了紧急措施关闭水密舱,但泰坦尼克号还是难逃一死,因为超过三分之一的防水舱被损坏和淹没。

史密斯上尉第一个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他估计“提达尼克”号最多只能坚持两个多小时,于是毅然命令全体人员戴上救生圈,立即转移到救生艇上。然而,乘客们仍然拒绝上救生艇。他们犹豫了。他们害怕冒着寒风跳进在海浪中不停翻滚的小船。他们舍不得离开温暖华丽的海上玄宫。他们无法相信如此巨大的海上宫殿和一艘被称为不沉之船的巨轮会在一两个小时内沉没。这对船体开始大幅度摇晃,船舱里的家具随着船体的倾斜而滑动,并产生了可怕的震动。玻璃器皿碎了,向四面八方散落,发出尖锐的撞击声。乘客们惊慌失措,他们纷纷奔向走廊、甲板、楼梯等等。

15日015,泰坦尼克号第一次发出了sos求救信号。半小时后,它发出一颗照明弹,救生艇开始被投入漆黑的大海。将近一半的疯狂乘客已经被准许,争先恐后地乘坐救援船。但是,人手不够。因为我们盲目地认为这是一艘不沉的船,没有足够的救生设备——有2000多名乘客,但只准备了20艘救生艇——远远无法营救所有乘客。这时,凄厉的哭喊声和绝望的抽泣声充斥了整艘船。有些人到了这种绝境,冷静了下来。男人们决定先把女人和孩子送上救生艇,而他们留在船上。史密斯船长也和其他人一起留在船上,决心与泰坦尼克号共存亡。

凌晨2点10,泰坦尼克号上所有的灯都熄灭了。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变形的船体轮廓依然清晰地映入了大家的眼帘。幸运的是,登上救生艇的乘客看着巨伦在微弱的星光和海水的倒影下慢慢倾斜,然后船尾逐渐向上倾斜,露出了桨叶。最后,船体终于变得垂直,因为这个手势,船体沉得更快了。

2点20分,被称为不沉之船的泰坦尼克号,载有1513名乘客和船员,葬身大西洋海底。海面上出现了一个漩涡,但没过多久就消失了。大海又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根据最后的调查统计,从救生艇上获救的总人数只有695人,但也只是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三章:世界上真的有先知吗?

“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沉没了”——这个不幸的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然而,当读过摩根·罗伯逊小说《虚构行为》的读者回忆起小说的情节,或者第一次读完这篇简短的描述后,一旦理解了它的内容,他们所感到的惊讶远远超过了“钦坦尼克号”沉没所带来的震撼。人们的脑海里立刻涌出一个疑问:世界上真的有这么有效的先知吗?因为《虚构行为》描述的是一场悲惨的海难,而这场事故的细节与现实生活中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几乎相同。

请看小说虚构中的一段话:

1898年4月,一艘豪华客轮即将在英国萨桑波顿港进行处女航。

这艘豪华船排水量75000吨,高240米,不仅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客船,还自诩是一艘船。

“不要沉”。然而,当这艘不沉之船经由大西洋首航纽约时。不幸撞上了冰山

沉没了。船上有3000人,但只有24艘救生艇,所以船沉没后,大部分船员和乘客都在

随船沉入海底。

从上面这段话中,不难发现两起沉船事故的诸多巧合:

小说中描述的沉船时间是1894年4月,现实生活中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时间也是4月,但却被往后移了14年。

小说中的巨轮也是从萨三步通的港口开始首航的,目的地也是纽约,出事的地方也是在大西洋。

小说中悲剧发生的原因也是因为在横跨大西洋的半路上撞上了冰山,很多乘客遇难,船沉了,救生艇不够,这和泰坦尼克号事件的原因没什么区别。

而且小说中的巨轮也一心要创新横渡大西洋的航行纪录,与现实中的泰坦尼克号不谋而合。

事发当晚,在泰坦尼克号周围航行的船只向泰坦尼克号发了5次电报,警告其周围有冰山漂移,但其置若罔闻,继续以23海里的高速航行,最终导致厄运降临。小说中的船也高速航行,时速25海里,距离泰坦尼克号只有2海里。

此外,小说中的船还配有三个桨,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船”,也有“不沉之船”的美誉。更何况小说中大船的船叫“坦特尼卡”,和“泰丹尼克”只差一个字!

所有这些巧合,怎么能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震撼呢?

于是,14年前一本名不见经传、毫不起眼的小说,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一夜之间成为广受欢迎的畅销书,被称为“百年来最惊人的预言小说”。作者摩根·罗乔森是一位水手出身的作家,他立即成名,并被怀疑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先知。

按理说摩根·罗伯逊时来运转,可以大出风头了。然而,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不久,罗伯逊在美国新泽西州阿多兰迪开枪自杀。消息传来时,世界为之震惊。没有人知道他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不是因为小说的情节和现实太过相似,所以导致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还是罗伯逊因为愧疚感而自责太深,以至于寻求这种短视?摩根·罗伯逊真的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吗?至今没有人能确定真相,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谜。

第四章:梦可以预知未来。

梦,一种身体和精神现象的复杂组合,自古以来就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神秘的角色。由于梦的内容有时与生活中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如此奇怪地一致,人们不禁对梦感到惊讶和困惑。泰坦尼克号沉没后,有几个故事和梦有关。

当时,早在泰坦尼克起航之前,英国上流社会就围绕购买泰坦尼克号船票掀起了一股热潮。那些绅士和淑女,富有的商人,都把赢得一张泰坦尼克号首航的船票当作一种福气。这样一来,泰坦尼克号的船舱票身价倍增,极难买到。

这时,英国著名实业家约翰·奥约不得不赶到美国进行商业交易,终于想尽一切办法弄到了一张泰坦尼克号的船票。这件事发生在1912年3月23日。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泰坦尼克号首航前十天,约翰·奥纳连续两晚做了同样不幸的梦。在梦中,他看到泰坦尼克号在汪洋大海中沉没,包括大人和小孩在内的许多乘客被无情地抛入大海...醒来后,奥纳感到极度不安,思虑再三,毅然退票。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消息传来后,他深表感激,称两次噩梦救了他一命。

无独有偶,住在加拿大温尼伯的教堂牧师查尔斯·摩根(Charles Morgan)也做了一个船沉在海里的噩梦。海难发生的那天下午。摩根牧师感到有点累,打起瞌睡来思考他在晚间礼拜中的演讲内容。迷迷糊糊中,他做了一个梦,看到了可怕的一幕:一艘雄伟的大船在夜幕笼罩的海面上航行。突然,天更黑了,雾更大了,船在浓雾中突然撞上了冰山。甲板上的人群立刻乱成一团,大家争先恐后地登上救生艇。凄厉的呼救声和疯狂的嚎叫声响彻夜空。最后,船从倾斜的方向沉入海底。就在这时,我突然听到海上传来一首赞美诗,牧师也随之醒来。那天晚上,崇拜结束后,牧羊人告诉在场的信徒他在梦里看到了什么,他们听到后,齐声唱起了赞美诗。据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就在这首赞美诗之后几个小时。

但是,也有随船而死的东西,虽然海难已经预测到了。例如,伦敦著名记者W·J·斯蒂尔特(W . J Stilt)早就对摩根·罗伯逊(Morgan Robertson)小说《虚构》中描述的海难事件提出批评,指出完全是因为船上缺少救生艇,才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悲剧。史蒂夫本人曾经写过一个关于建筑的小故事!讲一个普通客船撞冰山的惨痛故事。更神奇的是,斯蒂特还做了一场噩梦。在梦里,他看到自己站在一艘正在下沉的船的甲板上,没有穿救生衣,看着救生艇离开他。更离奇的是,他清楚地记得这艘沉船的名字也叫“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沉没后,据斯蒂特的朋友回忆,事发前几年,有两个算命师告诉斯蒂特,他“与水有不解之缘”。其中一个更是异想天开:“你会坐船去美国。但我看到有1000个人在海上呼救,你是其中之一。”史蒂夫不相信噩梦的预言,也不理会算命先生的警告。他买了票登上了泰坦尼克号,最后死在了一条鱼的肚子里。当时这个故事被传播的很严重。但是,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一点是,故事的当事人高跷已经不在人世,所以无论故事讲得多么生动,其可信度都是显而易见的。

第五章:“木乃伊的诅咒”——一个更离奇的传说。

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已经不再是一个谜,特别是在罗伯特·巴拉德博士于1985年和1986年两次带领一支美国潜水探险队到达大西洋海底,并公布了照片和探险记录之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已经变得很清楚,那就是它撞上了一块从格陵兰冰川漂流到大西洋的巨大冰块。在声波探测还没有发明的年代,在茫茫大海上夜间行驶的船只难免会撞上这些冰块,更何况当时泰坦尼克号的航速那么高——23海里,所以被巨大的冰山撞上后船体开裂了三分之一,再大的船也难逃翻船的命运。

然而,本世纪初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上述事实。他们认为泰坦尼克号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而且被称为不沉之船,所以即使它撞上了冰山,也应该安然无恙。所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人们开始怀疑是否还有其他不可知的秘密,于是这样一个极其离奇的传说——“木乃伊的诅咒”不胫而走。

据说,在1900年左右,一群考古学家在埃及的一座古墓中发掘出一具石棺。石棺上刻着一个所谓的咒语:“谁碰这个石棺,谁就有麻烦了。”考古学家致力于考古研究,没有人会太在意这个咒语的内容,所以工作还会继续。当他们打开石棺时,他们看到一具木乃伊在里面躺了几千年。于是学者们将石棺连同石棺中的木乃伊一起运到英国,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供人参观。没过多久,一名身为团队成员的考古学家突然离奇死亡。然后那群古专家也以同样的方式相继死去。鉴于这一意外情况,博物馆当局决定将石棺藏在一个所有人都看不到的地方,以便进一步探索。十年过去了,研究依然没有头绪。一位富有的美国实业家对此事非常感兴趣,愿意出高价从博物馆购买石棺和木乃伊。经过几次谈判,这位实业家终于买下了这具有千年历史的木乃伊和石棺。当他决定将石棺和木乃伊运回美国时,恰好泰坦尼克号正准备第一次驶往美国。实业家认为这是好运,委托泰坦尼克号运送。当泰坦尼克号在海上遇难的消息传开后,参观过石棺和木乃伊的人突然意识到,他说出了石棺上刻着的咒语的全文,它的最后一句话是:“任何触摸这具石棺的人都会被杀死,会被大海吞噬。”

第六章:不是结束——另一个奇怪的印象

泰坦尼克号沉没23年后——1935年,发生了类似泰坦尼克号事件的事件,但带有喜剧色彩。这一次,一艘不定期邮船从加拿大起航,自西向东横跨大西洋驶往英国。值班的是一个23岁的年轻水手,威廉·里弗斯,他站在船上向外看。因为刚好是4月份,他不禁想到书中虚构的行为和现实中的海难就发生在这个季节和这个海域。而现在已经半夜了,我还在想这件事,心里总是不安。虽然当时海洋风平浪静,邮船正常航行,但脑海中不断浮现的场景逐渐扩大为一种预感。虽然他感到困倦,但他仍然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前方哪怕是最轻微的危险迹象。大海还是那么朦胧,你看不到这种情况下的任何迹象,当然他也不能大声报警,那样会引起明友的嘲笑,但他也不能完全沉默。他很迷茫,很犹豫。

不知怎的,他突然清楚地记得泰坦尼克号获救的确切日期,1912年4月14日,这也是他自己的生日。这是一个让他不寒而栗的巧合。于是他大声呼叫报警,舵手收到他的呼叫信号,立即发出警报:发动机全速后退,船突然停在一个浪头上。船员们冲到甲板上。啊!一座巨大的冰山实际上矗立在正前方,离船只有几米远。

没过多久,更多的冰山向下游蜂拥而至,密密麻麻地围在了这艘不定期货船的周围,这艘船被包围了。求救信号到达了纽芬兰,一艘破冰船到达了。花了九天时间才在冰山上开出一条通道。邮船得救了。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艘邮船的名字叫“泰坦”,与“泰坦尼克”只有一字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