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好书推荐:10本书读懂父亲,8本书送给父亲

 又是一个父亲节。

 父爱如山。

 为了再带着一副小儿女的心肠回到最初,

 我期盼时间慢些走,再慢些走,

 永远贪婪地享受着你的爱!

 冰心说,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而罗素却说,

 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

 如何才能读懂你?

 这里有10本书让你了解父亲,

 还有8本可以送给父亲。

  1.《我爸我妈》

 这是一本用文字来对父母亲说“我爱你”的书

 39位普通人写42位平凡父母

 好多人说我有浓郁的恋父情结,

 对,

 从我爸二十八的时候当了他这辈子唯一一次爹开始,

 我就开始了这种深深的“恋”。

 这是很多篇赞颂父母亲文章的合集,它饱含子女对父母的那些心声。对于书中父母所处的那个年代,我们的情感是不善于通过言语表达的,所以,子女对父母的爱,父母对子女的惦念和关怀,都是淹没在生活的点点之中。

  2.《我的父亲罗家伦》

 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上,他是一位公众人物;对我来说,他是我永怀在心底的父亲。(罗久芳)

 父亲虽然一生从事教育、行政、外交及学术的工作,但是他豪放热情的诗人气质,从未消失过,对艺术、音乐的爱好,也从未间断。

 “五四”运动领导者、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不平凡一生的亲情回忆录。

 我的父亲和母亲结婚以后六年多,才好不容易生出了我——他们头一个孩子。父亲为此作了一首诗:

 春到江南挟大风,远天凝霭紫薇红;

 会知生命奇葩萼,吐自呻吟疾楚中。

1948年家庭照 中前:罗久华 中后:罗久芳

罗家伦1926年春摄于巴黎

 罗家伦的女儿罗久芳以她历史学家的丰富积累和真挚的感情写出的这本父母亲的回忆录,以作者回顾为主线,附带各个时期父亲罗家伦和母亲张维桢以及他们同时代人的回忆文字,此外,还收录了罗家伦自己的文章及讲演记录,还有罗家伦与妻子张维桢的通信及少量张维桢的文章,以期生动详实地全面地展示了罗家伦一生不平凡的经历。

  3.《诗侣莎魂:我的父母朱生豪、宋清如》

 母亲曾经对父亲做过这样的评价:他首先是一个诗人,一个爱国者,然后才是一个翻译家。

 人们对父亲的了解,最主要的当然是出于他在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上的成就。但是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只是因为过早的离世才使这些才能没有得到更大的发挥。

 父亲在开始译莎以后的一封信中,又有一次对“星期制”进行了评论:

 七日一星期这种制度实在不大好,最好工作六星期,休息一星期,否则时间过去得太快,星期三觉得一星期才开始,星期四就觉得一星期又快完了,连透口气儿的工夫都没有,稍为偷了一下懒,一大段的时间早已飞了去。

 先前是整个星期都在苦苦地等着星期天可以玩,这时候则只嫌一个星期过得太快,看来父亲确实已经全身心地投入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了。

朱生豪、宋清如夫妻

 《诗侣莎魂——我的父母朱生豪、宋清如》是朱生豪之子朱尚刚为其父母作的传记。书中分别讲述了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求学的过程,以及两人从相识到相恋,最后走到一起的经过。本书从两人的幼年写起,一直写到两位老人的去世。在书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关于两人真挚美好的感情。

  4.《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修订本)

 李光谟对其父亲的一生的追忆

在南开大学任教时的李济

 李济先生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科学考古思想的人,也是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考古学者。他所主持领导的西阴村、城子崖和殷墟的发掘,奠定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基础。本书是李济先生哲嗣李光谟的追忆文集,借助大量照片、档案和考订文章,展现了父亲丰富曲折的治学生涯。

1925年冬摄于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

前排右起:赵元任 梁启超 王国维 李济

李济和董作宾在压道车上

 近代的学术工作大半都是集体的。每一件有益思想的发展,固然靠天才的领悟和推动,更要紧的是集体合作的实验、找证据以及复勘。只有在这类的气氛中,现代学术才有扎根生苗的希望。

 ——李济

  5.《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

 “孩子,在这永世的轮回中,希望它是你的最后一趟,你我有缘成父子,我会尽心待你,但希望这真的是我们在婆娑世界的最后一世。”

 林谷芳对孩子连说了七次,而小雨菴就这么静静地听着,仿佛是老朋友一般。

禅者林谷芳

 除了艺术的欣赏,民族音乐更让林谷芳有着超越一己生命的感动与情怀。这样的感受也在孩子身上领略,这就是为什么林谷芳一身傲气,却唯独对儿子没脾气的道理了。

 两性,爱欲,婚恋,离合,亲子——智慧禅者,慈悲佛心,为芸芸众生做最切身的点拨。

 变是本质,不变是迷思。所以禅说人生是:春天的花、夏天的鸟、秋天的枫、冬天的雪。识得此,每一阶段就有每一阶段的色彩,每一生命就有每一生命的风光。爱如此,性如此,亲子之间亦如此。

  6.《爱与和解:华人家庭的系统排列故事》

 爱,只有站在正确的位置,才会给冰封的家庭关系带来宝贵的温暖。

 毕竟,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即使心中有再大的愤恨,亲子之情仍是切不断的。

 “爸爸……爸爸……”

 本书将心理学系统排列理论引入到处理家庭关系的领域,帮助人们寻找引起家庭矛盾的根源,准确定位自己的家庭角色,有效化解家庭成员间的误会、怨恨甚至冲突。

  7.《同学,咱们聊一聊:父母》

 和父母相处,也是子女的一项重要课程。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时代,我们那些尴尬与羞愧的情绪怎样在父母面前正确而合理地表达?

 问题无法在家里解决时,我们又该怎样向父母倾诉?

 帮助中学生对一些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有更深的了解,意识到和家长交流的重要,同时尽力满足中学生朋友的一个需要——学习比较理性地与家长相处。

  8.《养老质量测评——中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与保障制度》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如何保证爸妈的生活质量?

 本书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实证检验,深入研究了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含义、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设计出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保障机制,为评价与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9.《托尔斯泰谈幸福》

 孩子,为了好好度过一生,必须明白,生活是什么以及在这一生之中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这种适于所有人的唯一教导就是,人的生活是什么和应当怎样度过一生,而这也就是真正的信仰。

1892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家人在公园里喝茶。

 孩子,请你懂得生活、学习去爱、付出努力、把握现在、锻造思想、直视苦难、感受幸福。

 《托尔斯泰谈幸福》列夫?托尔斯泰献给整个人类的最后箴言,每一个迷茫无助的你/我都能从中汲取力量,直面欲望,确知幸福。“幸福”究竟是什么?托尔斯泰通过虔诚的思考给出这样的答案:生活即幸福。

  10.《长相思:梁实秋与程季淑》

 “……我发誓,写完这篇论文,一辈子不写文章了!”我说。

 “不行!你至少还得再写一篇。”爸爸没看我。他的眼神凝视在很远的一个焦点上。

 “……而且题目已经给你出好了。”他平铺直叙地说。

 “什么题目?”我期待着。

 “梁实秋。”爸爸转脸向我,慢慢地说出了这三个字。

 ——梁文蔷《承诺》

 本书是作者饱含真情怀念父亲、母亲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作者的父亲梁实秋,母亲程季淑,相濡以沫,恩爱一生。作者是家中幼女,自幼体弱,备受疼爱。在父亲去世后她为减轻痛苦、寄寓离情而写成一系列散文,也是完成对父亲的一份承诺。

 我认识爸爸,可以算不浅了。

 若说他开通,我也可以举例证明他有时也很顽固。若说他慈祥,他也有冷峻、令人不寒而栗的片刻。若说他勇敢,他胆怯时也不少。若说他旷达,我知道他有打不开的情结。

一九二二年梁实秋摄于赴美留学前

 爸爸是个生命力极强的人。他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谁也无法使无情的时间慢下来,我们都以同样的速度接近死亡。

 爸爸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常常在信中提到老与死的问题。

 人生最大希望,一是子孙成人,一是留下一点成绩。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如是而已。

梁实秋绝笔

 爸爸的手一生中写了不知几万万字,没想到,留在人间最后字迹竟是求生的呼号。每思及此,肝肠寸断。

梁实秋与程季淑 一九七〇年在美国补度蜜月摄于快速照相亭

 下面的这些书,有怀旧、有历史,有美食、有旅行,有博物、有随笔,

 可以是父亲节最好的礼物。

 读着这些书,读着我们的岁月。

 1.《辞源》: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

 2. 汉译名著(分科本):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世界

 3. 碎金文丛(第1-3辑):大家小书,并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衬

 4.《国史大纲》: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及各时期的特点的阐述在中国史学界无出其右

 5.《发现最美的鸟》:让莫言得灵感,范曾得范本,杨振宁寄予厚望的一本博物学精品

 6.《吃货辞典》:活色生香的“辞典”,为那些销魂于碗筷之间的“吃货”

 7.《寻城记》:在城市中行走,在行走中惊喜,在旅行中回归

 8.N.G.L.哈蒙德 《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20世纪公认的古希腊史杰作,研究古希腊史及世界古代史的必备书。

 在所有青铜时代文明留下的遗产中,史诗传说是最为优美最有意义的了。命运在暗地里决定着神和人的生活,决定着人的生死和寿命,这甚至是神也无法扭转的。

 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三十余年间,希腊文明在志趣爱好上和是非判断上达到的自信程度,在智力发展方面勇于进取的精神,都是后人难以企及的。这是一个充满信心的时代,这是一个宗教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理智启蒙的时代。

 但愿那些头发打结的色雷斯人把他从亲密的朋友之中夺走,愿他在那蛮荒之地饱尝奴役之餐,痛饮悲愁之酒。愿他冻得半死被人从海里捞起,身缠海草,牙齿打战,口吐海卤,他的身体像狗一样趴在海滨澎湃之浪边。